背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要“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實現這一目標,單憑為政者的自覺推動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全社會人士的自覺參與。
編者:送文化下鄉,是件喜人的事,但總給人風一樣的感覺,來去匆匆。一陣鑼鼓喧天,幾番歡聲笑語,雖說給農民朋友帶去了精神享受,但這種“享受”是短暫的。其實農民并不缺少藝術細胞,缺的只是對他們的文化教育和培訓,“種文化”到基層,更能激發基層智慧, 實實在在地幫助農民建立起自己的文化隊伍和文化生活。
瞿振元:文化沒有沉淀,就是浮云
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要組成部分。農村的文化建設應包括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和經營性文化產業的發展。政府應該更著力于公益性的文化事業發展,拿出專門的資金用于農村文化建設,從鄉鎮向村延伸,建立諸如“農家書屋”等面向基層、面向農民的村活動室。農村的這種文化建設應該體現普惠性,體現預見性。要便于農民接受和利用,這是政府在文化建設方面應負擔的職能,應該努力做好。經營性文化產業發展在農村也是需要的,包括一些活躍在農村的文藝社團,他們的經營方式給他們留下了一定的市場空間,但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是要進行扶持。
農村文化建設不能總滿足于熱鬧,也要努力塑造農村文化精品。對國家而言,一個時期的文化發展,如果沒有精品力作沉淀下來,那真的就成了一種浮云,我們一定要致力于打造文化精品,不管是文藝演出還是文學創作,哪怕是雕塑也行,絕不能讓后人回看時覺得,除了熱鬧啥也沒有。我們一定要有打造文化精品的這種意識,如果想在老百姓中站得住,也得有這種精品。我們不能總把《西游記》、《紅樓夢》,拍了翻,翻了拍,來回弄,不能總靠高科技刺激感官,還是要注重提升作品的內容和內涵。
瞿振元
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
姜昆:農村亟需社會文藝
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僅僅需要像我們從事藝術的工作者有一個自覺認識,有一點哲思,有一點擔當,另一方面也需要得到整個社會的認可。如果大家不共同擔起這個責任的話,恐怕幾個人在那空喊是永遠不會完成任務的。我感覺自己做的最成功的是我們的曲藝團團址被占了以后,我一個提案又給“搶”回來了。
我自己就是長期以來一直下基層,到農村去演出。2010年1月,我和中國文聯、中國曲協的“送歡樂、下基層”演出隊伍,走進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利川市。當地跟北京差不多冷,區別就是這里沒有取暖設備,我們冷得直跺腳。但看著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笑臉,聽著當地人民樸實的話語,我感覺特別溫暖,演出也格外地賣力。
我感覺農村還是非常缺乏文藝表演。我們曾經到福建的一個紅軍長征的起源地,到清遠地區演出,當地的人說已經有五六年沒有看到這樣的演出了,好像省里的演員都沒有去舉辦這么大的演出。我覺得這是一種缺憾。現在我們應該把目光從文化娛樂、文藝節目上,轉移到社會文藝上。社會在全面發展當中,大家需要我們。
姜昆
國家特一級演員,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
魯健 :送書下鄉,更要送知識下鄉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許多傳統文化的根都在農村,是從農村發展起來的。中國農民自古以來就不乏創造力,如果他們能夠在農業生產的閑暇時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一種良性文化的創造上,將會對整個社會的文化大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我認為當前農村的文化建設重在引導,結合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引導村民改變原先比較單調的文化活動,自發繼承有意義的傳統文化,發揮其自我創新、自我建設文化的能力。
另外,送文化下鄉是一個好活動,但要考慮農民的接受程度,千萬不能簡單地認為就是送電影送書,其實要想辦法讓農民對其產生興趣,讓文化真正地入眼、入腦、入耳,還要入心。書送去了,如果無人問津,落滿灰塵,那就起不到任何效果。我想,是否可以考慮邀請作家、文化人士和村民們開展一些文化互動。或者,可以結合農村的生活生產,傳播一些科技知識,比如給他們介紹一些養豬養鴨的新經驗,及相關的世界先進技術等等,既貼近實踐,又開闊眼界,更容易讓農民接受,送知識下鄉比單純送書送電影下鄉效果更好。
魯健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曾主持《中國新聞》、《新聞六十分》、《財經時訊》、《今日關注》等多個新聞欄目。
楊勁松:重視農村原有的生活形態
隨著社會信息的高速發展,各種各樣的文化一涌而進,由于人的選擇能力有限,加之心態比較浮躁,還來不及篩選便全盤接受。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很難認知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以麗江為例,隨著商業氣息的侵入,當地很多原住民都把老屋外租了,雖然基本的文化元素還在,本真的文化缺失得較多,其內涵亦隨之改變。
文化保護需要跟原住民的生存環境統一,我們應該思考如何真正地保護民族文化,而不是當作歷史來研究。比如,基于對其原始社會形態的尊重,通過新農村改造,針對道路、排水、衛生設施引進更便捷的生活方式等。
在農村城鎮化的進程中,很多城市人其實更向往田園風光。讓村民在原有的形態下生活,同時引導村民意識到自身擁有的東西的珍貴,從而產生文化保護的自覺性。這樣,才能在保護文化多樣性的同時,謀得共同富裕、共同發展。
楊勁松
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青聯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