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圣地亞哥市議會前不久投票通過“后院養雞合法化”,規定每家可飼養至多5只母雞,但不能飼養公雞。這樣的規定在美國并非個例,紐約、鹽湖城、諾克斯維爾等城市均在修改法律,允許居民小規模家雞飼養。事實上,城市養雞只是人們對城市農業進行嘗試的一個縮影。早在2003年,聯合國發展計劃署就對“城市農業”的概念進行了正式定義,即“為滿足城市消費者需求為主要目的,采用集約方式,利用自然資源和城市廢棄物,在分散于城市或郊區各個角落的土地和水體里種養各種農產品,并進行加工和銷售的產業”。
將農業引入城市并不僅僅是因為城市居民想體驗農家之樂,城市農業的發展還在基礎性、拓展性和主導性3個層面上支持了城市的發展。目前,不少國家都在充分挖掘城市農業的功能,尤其是在耕地資源稀少的發達國家,城市農業為其基本產品的生產提供了高效的解決方案,如德國的“市民農園”。城市農業不僅僅是“城市農民”享受田園之樂的“小打小鬧”,還是調整城市功能,完善其生產和生態結構,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第一產業支持的重要手段。
摘自《人民日報》(2012年0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