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是我國重要農作物之一,2010年我國土豆實際播種面積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3.24%,略高于棉花的種植面積(3.02%)。在我國人口眾多、耕地緊缺的背景下,土豆產業的發展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可發揮一定的作用。近年來,在政府扶持、企業發展和市場帶動下,我國菜用型土豆和加工型土豆產業并行發展、快速增長,特別是隨著我國土豆加工業規模不斷擴大(由過去的百噸級到千噸級再到目前的萬噸級)、技術裝備連續自動先進化、加工品質量不斷提升、國內市場上薯條、薯片等消費量較快增加,土豆加工業在帶動整個土豆產業鏈良性發展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但是從整個產業來看,目前推出土豆期貨還需要探討,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條件還不成熟:
運輸和儲藏比較困難,市場交割條件還不成熟,
市場交割問題還需深入研究
從品種本身而言,雖然土豆在我國的品種差異不是很大,易于標準化,土豆產銷規模也較大,但是土豆相對而言體積較大,運輸和儲藏比較困難,因此,需要在交割時間、交割地點等方面做細致的準備工作。
從整個產業來看,對土豆期貨的需求不是很迫切
我國有4000多萬農民直接參與土豆種植(還有部分農戶以出租土地方式間接參與到土豆供應鏈中),且土豆種植大部分位于邊遠貧困地區,與農戶貧困問題緊密相連(2010年四川、甘肅、內蒙古、云南和貴州5省區土豆產量占全國的近55%)。這部分生產者很難利用期貨市場規避風險,因此對期貨交易的需求不強。同時,土豆加工業鏈條長、加工升值空間大、市場集中度高、加工企業原料基地化趨勢明顯,土豆產業主要受這些中間環節的影響。在供給不足,收購價格趨高時,中間環節可壓低收購價,而供給過多、收購價格低時,農戶則無力與中間環節抗爭,因此,中間環節的實體企業對土豆期貨市場的需求也不足。
從現貨市場發育來看,條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土豆的需求主要分三類:一是淀粉加工,占土豆需求的主要部分,二是薯片(薯條)加工,三是直接食用。土豆主產區主要在西北和西南等貧困地區,這些地區的市場發育相對滯后,而且在一些貧困地區還有較大部分菜薯直接消費,直接食用部分的市場化程度較小。而薯片(薯條)加工需求,則被幾大快餐連鎖企業控制,研究表明,百事公司所生產的樂事薯片(包括切片型和復合型)產量占我國馬鈴薯薯片總產量的30.1%(百事年生產約6萬噸薯片) ,這些大的連鎖企業對土豆的需求有較大的影響力,土豆市場的充分競爭性不足。
從期貨發展的各種保證制度來看,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這包括市場主體行為的規范、市場客體的標準化和市場基礎設施的完善等,涉及標準化合約的制定、交割制度的具體化、期貨參與者(特別是投機者)的行為約束。
從國際經驗來看,土豆期貨運行很不樂觀
美國CBOT大宗商品交易所曾推出土豆期貨,并且其交易曾一時活躍,但后來由于違約事件陷入沒落,退出市場。印度商品交易所的土豆期貨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在運行的土豆期貨,但參與交易的僅僅是國內種植商,而且成交量和持倉量也較低。20世紀90年代中期,鄭州商品交易所曾推出過土豆期貨,但由于合約設計和國內期貨市場制度不健全,造成了土豆期貨的最終退市。因此,推出土豆期貨要進行全范圍的可行性研究。
推出土豆期貨仍難以平抑現貨市場波動
這主要是由于波動的來源,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小規模生產和大市場的對接,或者說波動主要是來自小規模農戶生產決策的波動。而這些小農戶是不會參與期貨市場去規避風險的。因此,推出土豆期貨理論上可以緩解市場波動,但是對于我國一家一戶的小農戶,其生產經營決策很難完全依照市場價格進行利潤最大化生產,換言之,即使農戶知道未來土豆價格上漲的幅度,其產量也很難對此做出科學反映,往往會出現過度供給。
其他產品的波動也類似,比如棉花期貨早就推出來了,可是這幾年棉花價格還是波動較大。相反,如果推出土豆期貨,則市場很容易被一些投機者操縱,反而可能會加大市場波動,前面談到在土豆的需求方面,市場的競爭性不足,有一些市場力量還是較大的。
(作者:武拉平,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農業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