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富
農產品期貨是世界上最早上市的期貨品種,期貨市場最先產生于農產品市場,并且在期貨市場產生之后的一百多年中,農產品期貨一度成為期貨市場的主流。國際農產品期貨市場最早產生于美國芝加哥,幾十年來,世界農產品期貨市場不斷涌現,如東京谷物交易所、紐約棉花交易所、溫尼伯格商品交易所等。
目前農產品期貨交易的商品類型主要包括:糧食期貨,主要有小麥期貨、玉米期貨、大豆期貨、豆粕期貨、紅豆期貨、大米期貨、花生仁期貨等;經濟作物類期貨,有原糖、咖啡、可可、橙汁、棕櫚油和菜籽期貨等;畜產品期貨,主要有肉類制品和皮毛制品兩大類期貨;林產品期貨,主要有木材期貨和天然橡膠期貨。
目前我國期貨市場發展概況
我國期貨市場產生于20世紀90年代初,與美國一樣也是從農產品期貨開始起步發展的。目前主要有3家商品期貨交易所,其中上海期貨交易所以銅、鋁、天然橡膠等為主,大連商品交易所與鄭州商品交易所都以農產品期貨交易為主。大連商品交易所經批準交易的品種有大豆、豆粕、豆油、棕櫚油、玉米;鄭州商品交易所經批準交易的品種有小麥、稻米、棉花、菜籽油、白糖。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大豆系列品種,鄭商所的棉花、白糖等品種是現階段國內最活躍的幾個大宗農產品期貨品種。如今,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已經成為全球農產品交易中心和價格發布中心。
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穩健運行有力地保障了期貨市場功能的發揮,在價格發現、引導農作物生產與流通、為市場主體提供避險工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我國糧食市場體制改革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農產品期貨的功能與作用
期貨市場最突出的兩大功能是:價格發現以及套期保值,農產品期貨也不例外。對生產者而言,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對生產計劃安排具有指導和參考作用,對穩定和調節市場價格波動具有積極作用;而對于期貨交易者,則更加看重期貨市場通過套期保值實現的風險轉移功能,即通過期貨市場以轉移或回避現貨市場的風險。
價格發現是指在市場條件下,買賣雙方通過交易活動,使某一時間和地點上某一特定質量和數量的產品的交易價格接近其均衡價格的過程。以農產品為例,假設某農產品供不應求,人們預期情況要持續一段時間,反映在農產品期貨市場上,農產品期貨價格隨之上升,價格上升會對買方產生警告作用,不能再繼續增加需求,另一方面也意味著生產者可增加產量;隨著潛在供應量的增加,農產品期貨市場供求關系逐漸緩和,農產品期貨價格逐漸下跌,此時對生產者又是一個明確的警示,不能再繼續增加產量,另一方面農產品期貨價格下跌也會刺激需求。可見,通過這種超前性的農產品期貨價格機制調節能有效克服現貨價格失真及生產滯后調節問題。綜合而言,存在農產品期貨市場情況下形成的價格比只有現貨市場情況下形成的價格更接近理論上的均衡價格,農產品期貨價格對于現貨價格的長期均衡具有重要作用。
套期保值是指以回避現貨價格風險為目的的農產品期貨交易行為。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利用期貨市場轉移或回避現貨市場風險成為生產經營者的重要手段。在現貨市場上,當市場價格大幅下跌時,那些手中持有大量存貨的市場參與方就會面臨災難性的損失,而當價格上漲時,那些將要買入商品的市場參與方也會陷入付出更大成本的困境。而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功能就可以實現風險轉移的目的,即把商品價格變化的風險轉移到進行期貨交易的其他人手中,從而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以農產品期貨市場為例,經營者利用農產品期貨交易進行與現貨交易方向相反的套期保值買賣,無論市場行情怎樣變化,都可能達到保值和獲利的目的。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