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敏 詹婷婷
一邊是家里十多畝土地無力照顧,一邊是工地請一天假就少掙200多元錢,擁有一身瓦匠好手藝的安徽滁州南譙區腰鋪鎮村民陳界寶最近幾年一直為沒有妥善安置自家的農田而焦慮不已。
“如今可好了,鎮里成立了土地流轉托管中心,我把尋求大戶代種的信息在這里登記了沒多久,工作人員就幫我找到了有意在本地發展大規模種植的巢湖農民王銀松。從商談流轉費用、支付方式,到簽合同保障雙方權益,到流轉后土地種植如何跟蹤服務,甚至是協議到期時中心負責土地使用權的收回等等,‘保姆式的全程托管讓我真正放心把土地交付給別人,說到底咱農民還是心疼啊!”陳界寶說。
輕松進城打工的陳界寶再也不用兩頭牽掛了。他告訴記者,家中土地不會拋荒了,夫婦兩人在外干活,每年純收入在8萬元左右。
曾經的“大包干”發源地安徽省滁州市適應農業發展的新形勢,實現土地流轉托管中心鄉鎮全覆蓋,這種新型服務不僅讓外出打工的農民安了心,也讓種糧大戶、外來投資企業收獲了豐厚的利益,實現了多方共贏。
“請問最近有沒有符合我們意向的土地要流轉?。俊泵扛魩滋?,來安縣施官鎮頓邱村農民王廣河都要上門詢問或打電話給周邊幾個鎮上的土地托管中心。
今年49歲的王廣河從上世紀末就把自己的十來畝地讓同村親戚代種。開過農資店、辦過大米加工廠的老王是村里的“能人”。令周遭的人沒想到的是,這位能人在十多年后,又開始跟地里的莊稼打起了交道。
2009年至今,王廣河在周邊農村規模流轉耕地達到5500余畝。站在綿延3公里、一眼看不到邊的麥浪旁,頭腦精明的老王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普通滁州當地農民由于種麥收益低,所以一年只種一季稻,每畝地收入大約1200元,減去成本,收益約為每畝500元。
而他通過農業機械化規模生產,每年種一季稻一季麥。水稻要比普通農戶畝均增產50公斤左右,成本卻節約100元,一來一去收益為每畝800元;多種植一季小麥,每畝收益是200多元?!叭暌划€地收益為1000元,減去每畝600元的流轉費用,我這一畝地的純收益年景好時能達到400元。”他興奮地說。
王廣河告訴記者,他還要繼續擴大土地流轉規模,努力在未來三年內再流轉2萬畝土地,和自己的大米加工廠實現聯動,打出米業品牌?!斑@一切的實現都有賴于土地流轉托管中心的服務,因為如此大規模承包土地,我不可能去和農民一家一戶地做工作、談協議?!彼f。
盡管仍然留在村里務農,村民馬國祥卻也自稱是土地流轉托管中心的受益人?!霸茸约悍N地,每年只能收益萬把塊錢,現在通過托管中心把家中20多畝地流轉給了王廣河,我再給老王當‘職業農民,每年不用出門務工也能掙3萬多元工資?!彼f。
一批外來投資商通過土地流轉托管中心也嘗到了現代農業的甜頭。在來安縣大英鎮,福建投資商興辦的耘泰有機稻米現代農業示范區流轉了近兩萬畝耕地。“土地生產過程遇到大的缺水缺電情況,服務中心都幫著我們協調解決,今后我們還打算與中心合作,建立職業農民培訓班。”公司副總經理孫書文說。
近年來,滁州市農村土地流轉得到了較快發展,截至2012年上半年,全市土地流轉總量達到116萬畝,占耕地20%,全市102個鄉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