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汝發
“多虧了縣里的土地流轉政策”,蔡加明憨厚地笑笑對記者說,2010年,他看到很多村民外出打工,耕地拋荒不少,就和幾個要好的村民組織了華貴果蔬合作社,將閑置的耕地租賃下來,開展綠色農業規模經營。
“目前有1000多畝,其中300多畝是合作社基地,700多畝是公司加農戶的形式。”蔡加明介紹,主要種植小黃瓜、紫薯、黃秋葵等“養生保健”的果蔬,銷往上海、浙江等地大中城市。
記者走進華貴果蔬合作社基地看到,翠綠的葉藤上結出了串串的嫩果。“這些果蔬全是無公害、純天然的,沒打過農藥,也沒施過化肥。”蔡加明說,城里人很歡迎,市場上供不應求,去年一年銷售額就達100多萬元。
據松溪縣農業局介紹,全縣已有136個這樣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6000多家農戶以租賃、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的形式實現了土地流轉。
加快農村土地向集約經營發展是客觀趨勢。松源鎮李墩村村委會主任黃光榮說,由于種糧賺不了多少錢,村里青壯年幾乎都出去打工了,很多地就拋荒了,而有些種田大戶的地又不夠。
從解決“有人無田種、有田無人種”矛盾著手,松溪縣圍繞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布局,大力推進土地規范有序流轉,讓土地向種植和養殖大戶能手集中,提高土地的產出率。目前全縣通過流轉開展集約經營的耕地達4萬多畝,占農戶承包耕地面積的35.5%。
松溪縣由此出現30多名轉租轉包百畝以上土地的農民老板。在上海郊區興辦種養業的黃代飄、黃代森兄弟回鄉投資,從茶平鄉林下村等三個村流轉土地600多畝,建成養殖池塘,引進南美淡水白對蝦,年產值可達千萬元。
隨著農產品深加工出口訂單增加,相關企業對土地的需求也日益增多。“每年公司出口的脫水蔬菜達10多種”,松溪縣好味食品公司負責人說,通過土地流轉,公司在30多個村建立了共7000多畝連片生產基地。
“現在土地轉租轉包的價格越來越高了”,松源鎮下段村村民蔡愛嬌說,她將5畝地租出去,一畝地每年的租金是600元,好的地價格還要更高一些。
土地流轉讓村民的地值錢了,收入也提高了。“原來的地用來種煙葉、水稻,一年賺的錢剛夠生活。”村民老李說,“現在地租出去,外出打工,加起來一年能有五六萬元的收入,在農村算很不錯的了。”
2011年7月,松溪縣在各鄉鎮建立了土地流轉平臺,通過各村土地協管員收集供需信息,集中在各平臺的顯示屏上發布,為土地供需雙方銜接提供服務。
松溪縣農業局統計顯示,今年1月至5月,松溪縣各鄉鎮流轉土地達4000多畝,擁有千畝以上種植基地6個,連片種植規模達600多戶。
松溪縣縣委書記朱仁秀說,在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中,松溪縣初步形成了優質稻、烤煙、檳榔芋、無公害果蔬種植等支柱產業。2011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16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