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未走進天津展區,多寶格里擺放的各種葫蘆工藝雕刻制品就透出了九河下梢的文化氣息。天津市構建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同時發展設施農業、綠色生態農業、休閑觀光農業,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種類豐富、特色突出、品位高雅、服務規范的休閑農業產業體系。從山到海,從平原到濕地,從農家樂到漁家樂,從度假莊園到農業園區,多樣的資源稟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休閑農業發展模式。
進入天津展區,映入眼簾的即為一把落地巨型根雕茶壺,宛若天成。接下來記者就被鮮艷的花朵所吸引,來到各色花卉展臺前,這里不僅有世界稀有的蘭花品種,更有由天津濱海生態農業科技園區的研發團隊設計而成的“陽臺農業”系列產品,具有設備美觀、操作便捷、省時省力的特點,把陽臺變成天然的田園氧吧和有機菜園,您可以足不出戶便吃到親手種植的放心蔬菜,也可在百忙之余享受農耕之樂。同時展出的還有他們的特色禮品蔬菜,全部是綠色和有機產品,統一配送和銷售,并引入農產品全程安全監控系統,保證讓百姓吃上放心蔬菜,禮品包裝也很新穎。
天津作為沿海城市,海水養殖和淡水養殖是必不可少的內容。在展區主要展示的是澤酩集團帶來的兩樽巨大的青花瓷魚缸,銀鱗紅白、丹頂、昭和三色、秋翠、紅松葉等多個品種的錦鯉自由游弋。
記者發現不遠的地方,許多人在爭先恐后地品嘗什么,走上前去發現是青紅相間的大大地冬棗。奇怪的是這個季節怎么會有冬棗?原來是天津大港經過不斷探索、學習氣調保鮮技術,使冬棗保質期達到4個月以上,保證了絕佳口味的同時保證一流品質,為大港區所產冬棗的反季銷售、跨地區銷售和走出國門銷售提供了有利的保鮮條件 。
大港冬棗被稱為棗中極品百果之王,據說明永樂年間,有劉氏家族遷移落戶太平鎮崔莊村現大港區,以種植及捕魚為主,維持生計,在河灘種植了很多的冬棗樹。相傳弘治元年間滄州興濟都督同知張戀之女因姿色出眾、知書達理被選為太子妃。當年太子繼位,冊立為后,人稱張娘娘。張娘娘為眷顧家鄉,幫助其雙胞弟從事販運私鹽,命人以從南運河連接處興濟由西向東開挖出一條河,途徑太平鎮崔莊等村,流入渤海,人稱娘娘河。因河上游為黃河水,每年淤積大量黃沙淤泥。為疏浚河床,將黃土挖至河岸,年長日久形成娘娘河灘。該河灘土質為中性土,所產冬棗皮薄、肉厚、味甜、晚熟、個大。為取得皇帝皇后歡心,兩國舅命人采摘一部分送給皇帝皇后品嘗,皇帝皇后品嘗后,甚是青睞,當即稱為“棗中極品,百果之王”,并被欽定“貢品”。現該鎮還存有200年至400年的冬棗樹165棵,可謂歷史悠久。
嘗過冬棗,記者來到一個具有鄉土氣息的回廊里,這里布滿了天津民間藝術家的各種手工藝品,這是天津市沽尚軒藝術品投資有限公司帶來的麥秸畫、蘆葦畫、彩繪葫蘆、工藝核桃、面塑、泥塑、絲網花、布藝、木藝、剪紙等諸多作品。王天慶,中國玉米皮畫首創人,其作品采用天然原材料,保持谷草自然原貌,獨樹一幟,自成一家,很有民族特色和田園氣息。吉漢元,從事核桃工藝的研究創作多年,作品廣受好評。宋士賢、林樹珍夫婦多年潛心研究葫蘆工藝作品制作技術,融匯烙畫、彩繪、雕刻等工藝,制作成卡通人物、動物等,栩栩如生。
在展區的另一邊,被很多參觀者圍得水泄不通,記者擠上前去,原來是在品嘗葡萄。記者原以為天津的葡萄并不有名,但放進嘴里一粒后,發現甚是香甜,難怪吸引了這么多參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