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曉慧

最近給上海本土私募沈總打了個電話,他說最近在武漢出差。我問他怎么跑那里去了。答曰,不做股票了,正在做PE項目。
這讓我多少有些驚詫,因為我認識的這個沈總是個地道的炒股高手,從大戶出身,后來在楊浦區搞了個私募公司,每年也有不錯的收益。2009年時,還低價賣房子炒股。如今怎么也加入到PE大軍了?沈總說,你不是挺熟悉我的嗎?現在股市沒有機會,我何必呆在那里。有機會的時候我自然會回來。想想也是,這個沈總投資多元化,涉獵收藏、期貨等,他的信條就是在一段時間里,找到漲幅最大的投資方向。但像現在這樣徹底放棄股市的時候還真不多見,記得2008年年底時,他還讓我果斷抄底入市。
前陣子遇到京富融源投資總監李彥煒,他說自己最近一直在外面出差尋找PE項目。
我發現,像他們這樣從二級市場轉向PE的私募為數不少。
一些私募私下里跟我坦誠,二級市場因為比較動態,可以幫助公司做品牌宣傳,事實上,他們的資金重點早已轉移到PE領域。
知名私募廖黎輝曾與我表示,今年三季度打算抄底二級市場,目前也改變了主意。他的重心也早已放在股權私募上,他同時對轉融通的推出也有一些興趣。公司介紹中明確寫道,“公司除專注于股票投資外,并致力于將投資領域延伸到期貨投資、IPO前投資、市值管理、金融衍生品的組合投資等。”據稱,他去年8月主動清盤“山東信托-景良能量藍海3期”,就是為了集中精力投身PE市場。
比較讓人驚訝的是一些典型二級市場風格的私募也轉戰PE市場。他們有的從定向增發起步,比如以“敢死隊”風格著稱的江蘇瑞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張建斌與我認識的沈總背景相似,是個資深股民,在1993年就已經入市,也以“漲停板敢死隊”聞名。他們近兩年也已經把重心轉往股權投資與定向增發。資料顯示,江蘇瑞華旗下有8只直投基金,控股了兩家股權投資公司,直接或間接投資的項目已經有10余家公司成功上市。凱石投資也是這一路經。陳繼武先是發展流動性適中的定向增發基金,再做流動性最低的PE基金。
然而,以二級市場出名的私募做PE靠譜嗎?
事實上,很多私募基金本身長期就是同時在做兩個市場。比如但斌,雖然他今年做白酒股無比瀟灑,最近還在說,白酒行業14個上市公司,10年時間里此起彼伏,先茅臺10倍、后瀘州老窖10倍、古井10倍、洋河、2012年再金種子酒、酒鬼酒等等,10年里只在這一個行業里摸爬滾打,千倍不是夢。這就是許多人號稱的中國沒有好企業的資本市場過去10年發生的事。事實上,但斌公司的絕大部分資金都在做PE項目。與但斌幾乎齊名的知名私募李馳也是如此,本身他們公司大部分資金就是在做PE,近年來股市投資的不如意,更讓他們放大了股權投資投入。龍騰資產董事長吳險峰對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一直情有獨鐘,曾擔任兩家擬上市公司的董事職務,他涉獵廣泛,PE投資部分涉及文化、消費產業。
另外一些新近轉型的私募,不少的確是因為二級市場產品管理的業績壓力而投身PE市場。但我們要分清。
我發現轉型的私募中,很多人本身就對成長股的自下而上分析興趣十足,轉型對他們來說是自然而然的事。比如他們的注意力長期放在布局符合中國經濟轉型方向的股票,如大消費類和具有改革紅利的行業板塊,他們在二級市場低迷的時候,自然而然會從上端延伸。
一些私募還說,他們過去兩年多重點投資了創業板上的國內傳媒公關業的龍頭,將繼續在一些藍海領域中挖掘成功的商業模式,那這樣的公司很容易轉型成PE。
最近也有個轉型做PE的私募跟我說,他們正在研究網絡游戲產業,發現這個產業發展速度驚人,現在網絡游戲每年產值600億元,利潤300億元。騰訊QQ的一年盈利就有150億元。在A股市場上,超過1000億市值的公司只有20多家,騰訊市值已經大大超過寶鋼,從產值、利潤角度,他發現新興行業的機會很大,他們最近開始與這些行業保持接觸。
那些自上而下,或是專注于市場波段型的私募,轉型的難度比較大,而且也不是這類私募的優勢所在。但現階段PE畢竟也是個高風險領域,只要適合自己,不妨窮則思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