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鵬
本周初中國證監會公布了有關中信證券傳言的調查結果。中信證券在8月13日暴跌后,市場一度出現“海外投資巨虧”、“董事長被帶走”等多種傳言。中國證監會就此開展調查后認定,相關傳言均為投資虧損的小散戶放出的虛假信息。
中信證券作為機構重倉股,能夠被謠言擊中,換個角度來看,目前實際上整個市場心態的確很脆弱,有人說,股市中的投資者情緒就像鐘擺一樣,總是從一個極端擺向另一個極端。當前人們已不再相信市盈率、股息率等估值指標的支撐意義,目前滬深300指數的PE已切入10倍以內,但人們已開始對經濟增長,包括經濟轉型持更悲觀的預期。也不相信大盤會有反彈,更不敢奢望反轉,“做空”模式反而持續得到市場青睞。近期對回購、大股東增持等產業資本的投資行動也是冷眼相對。以上種種現象,與歷史底部常常出現的情形十分相近。
當然,我們也還不能排除會有更極端的情形出現。但從領跌的弱勢股與補跌的強勢股表現看,這種更極端的情形可能不會出現。去年二季度以來,持續領導大盤下跌的逐步體現于鋼鐵、交通運輸、機械制造、煤炭、水泥等強周期股,此起彼伏,資金開始流向消費服務業。然而,從今年二季度末開始,地產、消費品(白酒、食品)以及證券保險等開始由強轉弱,跟隨大盤而補跌。近期輪到醫藥、中小板和創業板,包括一直處于溢價狀態的杠桿股基更成為補跌的重災區。此時,強弱群體的表現漸漸趨于同一狀態。領跌群體不再因為中期業績大幅虧損而繼續加速殺跌,反而迎來公司回購或大股東增持;而強勢群體的大幅補跌,又減輕了相對估值壓力,給長線資金提供新的介入時點。
目前真正導致A股持續陰跌的強大推動力來源于經濟下行的擔憂,在上周已經開始體現在對上市公司的資產質量擔憂上。反映在盤面上,主要是兩個,一是銀行股的跌跌不休。由于近年來信貸增速過快,大量流入到制造業乃至流通領域。但隨著需求的回落,制造業的產能過剩等因素迅速顯現出來。所以,銀行在制造業的不良貸款迅速上升。二是擁有大量應收款的上市公司在近期出現了破位的態勢。比如說半年報業績仍然保持著快速成長的裝飾股在近期屢屢出現破位下行的態勢。以往經濟景氣年度,因市場需求好、各類企業的資金充沛。但隨著經濟不振,消費需求回落,各企業之間的三角債務鏈迅速繃緊。所以,此時的應收賬款增多,不僅僅意味著資產質量堪憂,而且一旦應收賬款出現問題,還會影響著公司的后續經營與成長。在此,此類個股在近期反復回落,就折射出在經濟下行趨勢中,上市公司股價會因為資產質量的擔憂而出現持續的下跌能量。
目前A股所背靠的貨幣政策并沒有更大的騰挪空間。一方面,2008年的4萬億經濟刺激政策雖然讓我國經濟迅速走出陰影。但也帶來了產能擴張過快、需求未迅速跟上,最終導致產能過剩。當前我國經濟下行是一個主動去庫存的行為,在此背景下,不宜采取新一輪的放松信貸的刺激經濟政策。否則,舊庫存未去,新庫存又會增多,不利于經濟的長期發展。
另一方面,在工業品價格持續回落的大背景下,勞動力成本、居民生活成本卻迅速上升,且易漲難跌。這不僅說明當前社會資金面并不緊張,也說明未來我國貨幣政策寬松的空間并不大。無論是降息還是降準,都會進一步放松貨幣,從而抬升食品乃至整個CPI價格,近兩年來的調控成果也就面臨考驗。
目前支持反彈的根基在于年末之前經濟增長是否觸底回升。歷史經驗上看,股市會較經濟景氣度提前3個月至半年。上半年,股市持續弱勢下行,是對未來經濟增長悲觀的預期,現在來看一些經濟數據,股市這一“晴雨表”的作用還是很清楚的,像8月份中國制造業PMI跌破50,觸及49.2。站在當前這一時點看,我們又得猜測未來三個月或半年后的經濟增長趨勢,從而判斷當前股市的狀態。筆者認為,從當前一系列“穩增長”政策落實情況看,今年末經濟下行趨勢得到遏制的概率極大,基于這點認識,持續調整36個月(2009年8月3478點以來)的A股,極有可能迎來一次重要拐點,上證指數2000點附近本身也具有極強的技術支撐。
從策略上,控制節奏,可以適量低吸一些產業熱點相關的個股,比如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近期加大對配網自動化的投資力度,北京科銳、許繼電氣、中能電氣等個股可跟蹤。還有,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醫藥醫療板塊的紫光古漢、迪安診斷、現代制藥等,亦可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