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侃
股市長期低迷,很多投資者虧損累累,從而引起人們進行探究和反思:這個股市怎么這么弱?自己為什么會虧損?筆者也在苦苦思索這些問題。為此,還翻閱了一些書刊,覺得王師勤博士2001年出版的《股市心經》很有啟發。其中感悟最深的一個觀點就是:股市上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心態。
王師勤博士是國內第一份專業性證券刊物《股市動態分析》的創始人。他作為經濟學博士,精于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更精于探求投資智慧,研究股市心態問題。《股市心經》就是他的代表作。
《股市心經》在分析“大敵為自心”時指出:“有些股民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他們往往不從主觀上找失敗的原因,而從客觀上找敗北之因。”“他們從未認真想一想,為什么同樣條件下,還是有人賺到不少錢呢?”“實際上,股市上最大的敵人不是別的東西,而是自己的心態。”《股市心經》引用麥迪的話說:“心態對一個股票投資人來說太重要了!它幾乎影響著你的投資行為的全部過程,股市贏家的基因就是要修煉良好的心態”。《股市心經》還指出:“凡是成功的投資家,大多數是專注的、有定力的;而失敗的股民,大多數是心浮氣躁無耐心的。”這些都是把投資者個人的心態,作為股市投資成敗的最主要,或者最重要的因素來分析論證。
上述分析和論證很適合股市現在的情況。面對股市低迷的情況,有些投資者怨天尤人,往往從客觀上找原因,從股市的功能完善、制度建設、監督管理等方面找問題。這些方面確實存在不少問題,影響投資者的情緒和收益。但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有個過程。就是在這樣的市場條件下,有些人都能賺錢,而且賺了不少錢。《股市動態分析》有個實盤大賽,讀者如果注意的話,就會發現這個大賽幾乎每周都有人賺錢,有的甚至賺百分之十幾、二十多。就這需要研究投資者的個人行為和心態,尋找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再從另一個角度說,我國現在的股市只有二十多年歷史,屬于新興市場,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風險很大;即便是境外的成熟市場,如美國、歐洲國家的股市,還有我們的香港股市等,同樣也有很大的風險,也不是所有投資者都能賺錢,賠錢的人也不在少數。所以,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包括境外),都有人在研究投資者的個人心態問題。在投資者的心態中,有很多不良的東西,比如貪婪、急功近利、心浮氣躁、缺乏耐心、容易沖動,等等。這些不良的東西,往往會成為投資者成功的絆腳石,成為打敗投資者自己的敵人。《股市心經》指出:“貪婪是人生煩惱的首要根源,也是股民失敗的首要因素。”因為貪婪,想賺快錢,甚至想一夜暴富,股票操作就往往失去理性,盲目追漲殺跌。結果,或者被牢牢套住,或者虧得很慘。說到耐心,也十分重要。股市中時機成熟,往往需要耐心等待,有時候贏虧就在于再耐心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如果心浮氣躁,缺乏耐心,不該買的時候買了,不該賣的時候賣了,都會給投資者造成不小的損失。再說熱衷跟風炒新股、炒高價小盤股的問題。這“兩炒”的特點是賺錢快、賠錢也快。極端情況下,今天買入它跌停,你隔天賣出它又漲停,股價瞬間上躥下跳,風險大,很難把握,因而賺錢的人少,賠錢的人多。話說回來,錢是你自己的,沒有人逼著你去炒,只是你的心態不好,禁不住誘惑,才冒大風險去炒。
投資者要克服自己的心里障礙,修煉和保持良好的心態,很不容易。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股市心經》在這方面有很多論述,集中起來就是要讀書,讀東西方圣哲的書,讀投資大師、股市成功人士的書,從中吸取投資智慧和心態上的營養。筆者覺得,把一些名言警句抄錄下來,或制成條幅,經常誦讀,對人的心態是會有幫助的。比如,有人把諸葛亮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作為條幅;有人把蘇軾的“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作為條幅等等,用這些條幅來砥礪自己的心態。著名人口學家馬寅初先生雖歷盡艱難卻長命百歲,與其心態有很大的關系。他曾書寫一幅對聯以自勉:“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舒云卷”。這些看上去與做股票沒有直接關系,但對于修煉人的心態,使投資者能夠在股市中存活長壽,以致成功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