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股基和債基都是投資理財資產搭配不可或缺的重要配置產品,而在股市持續低迷的調整中,投資者可靜等投資機會來臨。結合近期市場來看,A股近期創出2009年2月以來新低,底部雖不斷加厚,但乍現曙光,或需時日。而債市自上半年牛市延續下來,卻在不斷發酵布局良機,使得債券基金成為適合持續性配置,且長期持有的工具。
為什么這樣說呢?首先從經濟環境來看。當前中國經濟與過去10年有了很大的不同,比如在加入WTO后,出口紅利、人口紅利和改革帶來的紅利因素在未來都將逐步減弱,在這種大環境的轉變下,中長期投資配置也會發生選擇上的變化,而配置債券類資產,便是較長期的趨勢。因為債券類資產特性是定期獲得票息收入,不會隨著市場周期波動而改變。
事實上,從2007年到今年以來,市場經歷了喧囂和狂熱,再到冷落和寂寞,經歷了兩輪牛熊轉換后,又有多少投資者真正賺到了真金白銀呢?實際上,任何投資,收益和風險都是相匹配的。經過收益風險配比后,債券基金其實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投資品種。尤其是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債券的定期獲得票息優勢更明顯。上半年以5.38%平均收益率成為最大贏家的債券基金,或許最有話語權。從時間期限來看,如純債基金,自2005年至今連續8年實現了整體正收益,長期的賺錢效應,讓“債券投資中,時間是朋友”的至理名言再次得到印證。
此外,從市場成熟度來看。目前,債市總市值已經超過了股票,而以前債市總規模遠遠低于股市。由此可見,債券作為大類資產,重要性正在上升。研究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已位列全球第四,目前債券托管量接近21萬億,特別是信用債市場規模達5.1萬億元,平均增幅在近5年中均超出50%,比整體增長速度還要快,收益令人欣喜,與之相關的債券基金受益良多。債市的日趨成熟,債券基金亦是百家爭鳴,并伴隨著資產特性和客戶需求,不斷進行創新。近期正在發行的嘉實增強收益債券基金,主要配置中低等級信用債,其產品特色在于1年定期開放。資料顯示,該基金通過科學的限制流動性,以高比例杠桿操作,精心挑選收益高的券種,力爭增強組合收益。從投資周期的角度看,該基金封閉期為12個月,使得基金在運作過程中,規避了因申購或贖回,而造成頻繁的資產規模變化,基金管理人更易“靜下心來”,精挑細選高質量的債券品種。如隨著近期短融收益率調整基本到位,一年資產回報預期得到確定,在接下來第4季度,傳統的信用債需求漸入淡薄的時期,可以進一步進行精細挑選,增強預期收益。
未來,債券類資產的配置比例應該慢慢有所提高。對于有理財需求的人來說,根據自己不同的收益風險取向,應該有20%到80%的資產配置到債券類產品,扮演長期投資的角色。也就是說至少有20%資產應該買債券類產品。對于極度厭惡風險的人,可以配到80%甚至更高的比例。但是,對于大部分想獲取更高收益又能承受一定風險的投資者,應該考慮配置多一些有波動的資產,如股票基金。總的來說,債券類產品在個人資產配置中可以扮演長期投資的角色,而在債券市場出現非理性下跌的時候,可以作為戰術性投資增加配置。
巧妙的時間配置,看似大道至簡,卻能迸發出極大的魅力,但同時需要投資者也能充分理解債券基金投資中“時間”這位朋友,堅守一年之盟,靜觀庭前花開落,折得一枝香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