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
7月份的數據確實很差,令人擔心經濟會不會硬著陸:工業企業稅收從6月的同比降1.5%擴大到7月10.7%的降幅,在7月份國企利潤環比下降11.6%之際、地方國企利潤竟出現42.3%的環比下降,出口增速從5、6月的15.3%、11.3%,急劇降至1%……溫家寶總理在浙江調研時,也少有地突出了就業問題。雖然經濟下滑時間頗長,但大家都不太擔心就業,因為之前用工太過緊張,雖然企業經營開始不景氣,但只是減少了對用工的需求,失業的情況還未突顯出來。從溫總理這次調研的情況看,就業問題需要正視了,也顯示經濟下滑非但沒有止住,倒是有惡化的跡象。
可見,之前對經濟著陸時間的猜測都是缺乏根據的。首先,我們不能簡單地套用以前的經驗;其次,需要用數據說話,才可能做到實事求是;此外,這次經濟下滑的性質可能比之前預想的更復雜。不單是對中國以往發展模式的考驗,甚至對全球性的發展模式都是一次大考。所以,才有歐債危機,美國的財政懸崖,甚至有人提出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說法。
內需擴不起來,出口還有繼續下滑的趨勢,最后拉動經濟只能靠固定資產投資了。但從7月份的數據看,信貸方面并未體現出固定資產投資加速的跡象,不單新增信貸奇低,中長期貸款的占比仍然較少,綜合看,今年的情況變數真的很大。
大家都祈盼貨幣政策能繼續發力,但這次數據公布前后反倒沒有任何動作,令市場有些大跌眼鏡,其后一段時間關于降準的傳言又不時浮出來,現示市場已經患上政策依賴癥。筆者倒覺得,此時不出臺貨幣政策有道理:首先,通脹并沒有遠去,急速下降的CPI數據讓人感覺不真實,1.8%的CPI甚至低于歐元區2.4%的水平,更遠低于香港4%以上的水平,如果在貨幣政策上繼續放松,則通脹大幅反彈可能立時可見;另外,如果連續三個月降息,也超出了微調的范圍,與初衷不符;第三,需要控制貨幣政策的節奏,前期的效果需要作個觀察;最后,一定程度上,我們必須承認貨幣政策不是萬能的,政府也不是萬能的,我們必須尊重規律,尊重經濟運行的周期性特點。
房地產的情況如何呢?5月份以來,房地產市場就非常熱鬧,6月有價量齊升之勢,7月價格顯著走高。決策層一方面及時發出調控不會放松的信號,一方面派出督查組到地方檢查調控的情況。如果仔細看看相關的數據,可以發現,樓市6月份的回暖是相對明顯的,但到了7月份,價格上去了,成交量卻沒有上去,用價量不配合來形容較為貼切。有關8月份樓市的報道中,關于成交量持續減少的新聞不止在一個城市出現,包括北京、深圳。這顯示樓市的投資投機需求確實受到了有效抑制,只要地方不打大的擦邊球,調控應該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現在甚囂塵上的開征房地產稅,相信一定要兌現了,一則可以解地方財政之急,再則可以增加炒房的成本。近三個月房地產營業稅數據:5月296億元,同比下降6.9%,6月453 億元,同比增長23.6%,7月311 億元,同比增長7.6%。
在目前的基本面下,股市表現不好是可以理解的,但海外股市活得有滋有味,未免讓人心生不平:咱們的高增長、低通脹,居然抵不過水深火熱的歐洲股市,更不要說處于財政懸崖邊的美國市場。對股市反思的、建言獻策的多了,筆者也曾湊熱鬧抒了下己見——監管層的大方向很對,但最終結果總有些勉強。或者,我們真應該把股票市場光亮的外衣揭下,回到和一般菜市場差不多的地位:上什么品種自己決定,只要有人買;不準欺行霸市、不準短斤少兩、杜絕假冒偽劣,否則重罰不貸。這對監管層是一個考驗,也檢驗社會法治情況。如果本著這個思路,上市公司分不分紅不關市場管理員什么事,交易實行T+0又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