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蘭
[摘 要]紹興地區一直是中國的茶葉出口大市,年均茶葉出口量10萬噸左右,但通過對紹興地區茶葉出口的分析,發現其正遭遇嚴峻挑戰,亟須轉型升級。本文通過對紹興地區茶葉出口現狀的具體分析,找出了其影響因素,并提出了相關的轉型升級對策。
[關鍵詞]紹興地區 茶葉出口 對策
一、引言
中國不僅是產茶大國,同時也是茶葉出口大國。據中國海關數據統計,2011年中國茶葉產量和茶葉出口分別為155萬噸和32.26萬噸,出口比重為20.8%,同比增長6.68%,位列世界第二。作為中國產茶大省和茶葉出口大省的浙江省,2011年茶葉出口共計17萬噸,金額4.8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58%和23.41%,和和往年一樣,占全國比重超過50%,其中58.18%的出口量來自紹興地區,紹興地區成為中國茶葉出口比重最大的地區市。但通過對紹興地區茶葉出口的現狀(包括出口的結構、出口的總量、出口的態勢等)的調查分析,發現紹興地區茶葉出口面臨許多問題,如綠色壁壘的門檻越設越高、利潤越來越薄、出口企業萎縮等,茶葉出口行業遭遇嚴峻挑戰,亟須轉型升級。
二、紹興地區茶葉出口現狀
紹興地區茶葉出口量一直在10萬噸左右徘徊,主要出口眉茶、珠茶為主的大宗綠茶,約占全國綠茶出口的30%左右。從表2.1,第一,紹興地區茶葉出口自2007年開始連續四年下跌,其中2010年跌至85106.9噸,跌幅10%,2011年稍有恢復,但仍比2007年跌了近7.1%;第二,茶葉出口結構相對單一,從紹興檢驗檢疫局了解到2009年至2011年三年間附加值比較低的眉茶和珠茶兩者的比重和達到了80%多,其他花茶、白茶、以袋裝茶、沖泡茶等形式出口的特種茶的比例很低,產業利潤不高。第三,另外,紹興地區茶葉出口國和地區主要分布在非洲地區,其中,據統計摩洛哥就進口了3萬噸左右,約占年出口總量的30%,是紹興地區最大的茶葉出口市場,接下去排在第二和第三的分別為烏茲別克斯坦和喀麥隆。最后,據海關介紹,紹興地區茶葉出口企業正在漸漸萎縮,從調查上虞多哈茶葉有限公司時,也了解到該公司從前幾年出口量最高時的一萬多噸降到了現在的5千多噸。由此可見,紹興地區茶葉出口面臨著升級轉型的關鍵時刻。
表1 紹興地區近五年茶葉出口數據
數據來自紹興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三、影響紹興地區茶葉出口的因素分析
影響紹興地區茶葉出口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外部因素
(1)受金融危機的后遺癥以及歐債危機等的影響,全球經濟持續不景氣,國際消費能力下降,國際市場需求陷入低迷狀態。如日本受地震及核泄漏等后續事件影響,紹興對日本的茶葉出口從2010年的564792噸下降到2011年的289266噸,同比減少48.8%。又如受歐債危機的陰影,茶葉出口美國從2010年的7681噸下降到2011年的3410噸,同比減少55.6%。
(2)隨著新貿易保護主義——綠色壁壘的興起,歐盟、日本、美國等國頻頻提高茶葉進口的門檻,且綠色壁壘有呈輻射狀發展的趨勢,更加劇了紹興地區茶葉出口的難度。從上虞多哈茶葉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在2009年出口量就超過一萬噸,但受綠色壁壘的苛刻要求,近幾年該公司在歐盟、日本、美國等市場出口量均為零。
(3)面臨世界產茶大國如斯里蘭卡、肯尼亞、印度,以及后起之秀越南等國的激烈競爭,市場擴張難度加大。
2. 內部因素
(1)茶葉出口企業整體科技研發能力薄弱,對附加值低的大宗茶依賴重。
(2)紹興地區茶葉出口企業雖然多,但規模小,呈現散而亂的狀態,與國際知名茶企品牌差距較大,從而無法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
(3)茶葉經營、出口成本包括勞動力成本、原料成本、運輸成本、檢測成本等不斷上升,茶葉單價的上漲遠不及這些成本的上升,造成很多企業經營困難,不得不從外銷轉內銷或轉行業。
(4)出口企業基本都屬于私企,融資較為困難,無法滿足激烈競爭中自身能力的提升。
(5)生產方式、經營模式以及營銷手段等比較傳統老舊、開拓市場比較被動,跟不上日新月異的國際消費市場的變化。
(6)企業之間惡性競爭比較明顯,仍然以價格戰為主,誠信交易度低,制約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7)茶葉質量無法得到保證,茶葉質量體系建設不全,與以綠色環保食品為主的時代極不相符。
四、紹興地區茶葉出口升級轉型對策分析
紹興地區茶葉出口正處于轉折關鍵時期,出口門檻漸高,成本上漲幅度大,利潤卻相對降低,整個產業以加工貿易和貼牌出口為主,自主品牌出口所占比重微乎其微,轉型升級需求日益迫切。
1.紹興地區茶產業應朝微笑曲線兩端發展
微笑理論指微笑嘴型的一條曲線,兩端朝上,在產業鏈中,附加值最高的環節往往在曲線兩端,即產業鏈兩端設計和銷售,處于曲線中端底部的制造環節附加值通常是最低的。而紹興地區的茶產業,恰恰是處于微笑曲線底部——制造加工環節。微笑曲線左端是研發,右端是營銷。當前制造環節利潤低,研發與營銷的附加價值高,因此紹興地區茶產業未來應朝微笑曲線的兩端發展。
(1)轉變出口茶葉結構,從附加值低的產品向附加值高的產品轉換,努力調整產業結構。從紹興檢驗檢疫局了解到,2011年紹興出口珠茶和眉茶分別約為4.9萬和2.3萬噸,單價分別為1.90美元/千克和2.96美元/千克,而特種茶出口單價卻高達17.25美元/千克,但出口量僅4噸,只占比重的0.004%,因而紹興地區應加大深加工茶葉產品的研發,同時努力設計自主出口品牌,改變為人打工的現狀,最終轉變加工貿易為重頭戲的局面。
(2)轉變傳統的營銷模式,實施走出去戰略,同時開展電子商務貿易。紹興已有幾家大型茶葉出口企業在國外直接設立辦事處和銷售點,中小型企業也可考慮進行合作在目標市場直接設立銷售點或直接和國外銷售商進行聯系以保留更多的中間的利潤。另外,也可積極開展電子商務戰略。
2.政府和行業應該成為茶葉出口企業的堅強后盾
(1)政府和相關行業應該盡快制定與國際接軌的茶葉質量標準體系,規范出口企業資質管理,抵制不正當競爭行為,同時也要以相關的標準保障國內茶葉的質量安全,以內銷促外銷,真正提高整個茶產業的行業標準。
(2)行業協會應幫助企業及時了解國際茶葉市場的行情,尤其是綠色壁壘的預警信息,指導各出口企業積極應對。
(3)當地政府和行業協會應該帶頭走出去,為紹興地區出口企業搭建更多的國際茶葉銷售平臺。
3. 企業要順應潮流,不斷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
(1) 企業要關注的重點首先應該放在茶葉的質量上。質量是一切發展的前提。因而企業自身要建立相關的茶葉質量追溯體系和監督體系。
(2)企業在開發新產品時要做到有的放矢,進行市場摸底調查,真正研究目標市場的需求。
(3)紹興地區茶葉出口龍頭企業要起到帶頭作用,中小游企業應抱團發展。紹興地區企業規模小而散,企業間合作效應體現不佳,信息不暢通,不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因努力發揮像浙江華發這樣龍頭茶企的作用,帶動中小茶葉出口企業和茶葉種植農戶規范種植、采摘、加工等各生產流程,嚴格按照國際標準使用農藥,確保出口茶葉衛生安全質量,一起抱團開發新市場,擴大紹興地區出口茶葉的影響力。
總之,紹興地區茶葉出口行業若不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很有可能面臨失去茶葉出口的傳統優勢地位,中小企業生存將更為困難,因而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甚至茶農等都應該團結一致,首先提高茶葉的質量,確保其安全飲用,同時,要加強研發力量,進行跨行業跨企業的茶葉深加工產品的開發。
參考文獻:
[1]許詠梅.中國茶葉出口國際競爭力比較分析[J].世界農業,2006(1):26-28.
[2]許詠梅,蘇祝成.中國茶產業競爭力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3):255-313.
[3]姜含春等.試用“SWOT”法探討我國茶葉國際市場競爭力及其對策[J].茶葉科學,2004(3):15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