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桐
李斯是悲情的,如果他能看到商鞅被車裂的結局,或可急流勇退。但陰謀家的貪婪,注定了結局的悲觀。
在現代公文寫作中,秦相李斯的《諫逐客書》是有著一定的地位的,至今仍被認為是“古代一篇優秀公文,是應用寫作法定公文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至于這封信流傳為什么這么深遠,不妨來看看。
李斯在這篇諫書中對驅逐異國門客的嬴政說,秦穆公之所以能稱霸西戎,是因為取賢八方,什么西邊的由余,東邊的百里奚,宋國的蹇叔,晉國的丕豹、公孫支等等,都是穆公成就大業的支柱;
秦孝公重用商鞅,實行新法,移風易俗,國家富強,打敗楚、魏,擴地千里,秦國強大起來;
至于惠王,在連橫家張儀的建議下,攻三川,并巴蜀,得上郡,取漢中,卷九夷,控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取肥田沃土,不僅拆散了六國的合縱同盟,還使他們朝西事奉秦國,可謂一舉兩得??;
秦昭王得到范雎等良才,此消彼長之下還削弱了貴戚外國的力量,加強了王權,成就了帝業。
說到這里,李斯要向嬴政說的已經相當明顯了:大秦國眼下最需要什么?是人才,而我李斯就是輔佐你成就帝業的不二良才。其潛在意思是,通過五帝的功績來施加道德壓力:你祖宗創出了這么大的家業,你好意思好逸惡勞、五谷不分地這么“富二代”嗎?
每讀《諫逐客書》到這里,我都對李斯的思辨之才欽佩不已,不知道大秦朝時說書業火不火,如果放在今天,絕對可以成長為相聲界的一朵奇葩。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但對于有才無門的李斯不僅有門檻,也有風險。拍馬屁拍到馬蹄子上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謹小慎微的李斯不是個莽夫,他下的是一招進可攻退可守的回旋之棋。賢王愛功業,昏君甘墮落,邏輯上推,能下逐客之書的皇帝,理論上已經不算什么明君了,前述千秋偉業大一統的目標如果打不動他,投之所好就是最好的選擇。
封建皇帝最愛什么?不說你也知道。如果人才還能就地培養的話,那其他的東西就另當別論了?!袄錾降奶烊挥?,鄭、魏的美嬌顏,江南的金錫礦,還有西蜀的丹青線,這些好東西,哪樣你能產?”據我猜測,李斯應該是用小香玉的《誰說女子不如男》的口吻說出這些話的,這個邏輯多么強大??!如果把非秦地出產的這些東東剝奪,等于取消了娛樂生活。在嬴政的思維里,如果沒有美女,沒有美玉、美酒,統一天下的意義真是有待商榷。
李斯接著說:“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边@幾個排比句,至今還為掉書袋的文人青睞著呢!
歸結李斯這篇公文,有幾大特征,分別是畫大餅,戴高帽,拽文弄彩,投之所好,各項本領無所不用其極。
大抵上,與其說是嬴政被李斯的邏輯給說服了,不如說是通過這篇文章發現了一個好的跟班兒。于是借坡下驢,收回逐客令。李斯也借這篇《諫逐客書》后來登上大秦國的丞相寶座,輔佐嬴政統一六國,攀至事業高峰。敘述到此,李斯的仕途還算成功,但了解歷史的都知道接下來要峰回路轉了。
家境上看,李斯也算是個苦命的娃兒。少時貧賤,上廁所看見老鼠吃屎深有感觸:廁所里的老鼠一看見人和狗來了就抱頭鼠竄,但國家糧倉里的老鼠就能大大方方地吃食。聯想到自己,和那個廁所的老鼠一樣,吃屎都搶不上熱乎的,悲從中來:“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遙想當年戰國的門客時代,八股取士和高考都不流行,才子們想脫穎而出卻手段有限,李斯能想到的最有效的也就是上書。然而李斯想到了開始,卻沒想到結局。好日子沒過幾年,始皇殂后因趙高所忌,被腰斬于市,結束了悲情的一生。
如果回看《諫逐客書》中提到的商鞅,其結局李斯不是不知道,他本可急流勇退,更不致留下“焚書坑儒”的罪名。但陰謀家的貪婪性格,注定了他結局的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