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述濤
一、 處理好“考試大綱”與“教學大綱”的關系
“教學大綱”是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明確一節課的難點和重點,是為讓學生達到基本學科素養而規定的;而“考試大綱”是專門為考試命題而設置的綱要性要求,側重能力考查,能力承載知識,體現知識的基本素質。因此,每節復習課前都要對考綱進行解讀,讓學生知道“考綱”對本節或本章知識有哪些具體能力要求。
如2010年高考全國卷理綜第1題:
下列有關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病毒是一類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
B. 藍藻細胞具有細胞核且DNA分子呈環狀。
C. 人體所有細胞的細胞周期持續時間相同。
D. 內質網膜和高爾基體膜都具有流動性。
從“考綱”來講,要求學生掌握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但在課堂復習中,教師要將細胞這一章的內容進行歸綱,讓學生知道細胞生物的結構和功能,非細胞結構的生物都有哪些。只有對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知識進行區別,對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進行構建,以及掌握細胞周期的內容,才能更好應對這種題型。
通過對高考試題與“考綱”要求的對照,明確“教學大綱”中對學生能力的考查的形式,才能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把知識傳授與能力考查聯系在一起,提高高考復習的有效性。
二、 處理好課本與復習資料的關系
目前,高考復習資料繁多,往往在復習備考時會造成以復習資料代替課本的現象,這將會直接影響復習效果。無論是第一輪復習還是第二輪復習,教師都應該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中的知識要點,做到以課本為本、以復習資料為輔,可以將復習資料中的典型題目作為例題進行精講,但對一些有疑義的模擬題要大膽刪除,否則會影響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準確度。新課標卷中的高考試題應正確對待,不能全都摒棄,也不能一味地都以這種題為例題,教師可以根據需要改造某些題目作為變式訓練,這樣可以輔助復習,提高資料的利用效率,提升復習效果。
如2011年高考新課標卷遺傳題:
某植物紅花和白花這對相對性狀同時受多對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當個體的基因型中每對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個顯性基因時(即A_B_C_……)才開紅花,否則開白花。現有甲、乙、丙、丁4個純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間進行雜交,雜交組合、后代表現型及其比例如下:
(1) 這種植物花色的遺傳符合哪些遺傳定律?(2)本實驗中植物的花色受幾對等位基因的控制,為什么?
此題不能因為是考查多對等位基因的遺傳就摒棄掉,可以通過此題對自由組合定律進行進一步的歸納,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處理好基礎與能力的關系
生物備考整體應分為三個階段:第一輪基礎復習,夯實基礎,把書讀厚;第二輪專題復習,把握核心,強化訓練,熟悉題型、熟練方法、提高能力,把書讀薄;第三輪復習應回歸課本,查缺補漏。第一輪復習,重點是復習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及應用、基本解題方法與技巧等基礎知識。只有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忽視基礎知識,專門做難題、怪題,是達不到培養能力的目的的。
如在“酶”的復習時,要將酶的知識點的相關內容進行歸納和聯系。① 酶的概念:是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機物;② 酶的特性:具有高效性、專一性和需要適宜的條件;③ 酶與食物消化:唾液淀粉酶,胰、腸淀粉酶,胃蛋白酶, 胰蛋白酶,胰、腸脂肪酶、腸肽酶等等;④ 酶與光合作用:與光反應有關的酶,與暗反應有關的酶;⑤ 酶與呼吸作用:有氧呼吸酶、無氧呼吸酶,ATP酶、ADP酶;⑥ 酶與細胞分裂: DNA解旋酶、DNA聚合酶;⑦ 酶與微生物:固N酶、組成酶、誘導酶、逆轉錄酶;⑧ 酶與基因工程:限制性內在酶、DNA連接酶;⑨ 酶與細胞工程:纖維素酶、果膠酶、胰蛋白酶。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基本名詞,這樣在解題時才不會感到陌生。
四、 把握好復習的難度與教學進度
在整個復習備考過程中,要制訂科學的教學計劃,對重點知識和主干知識安排的復習時間要充裕,要多安排一些練習,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對這些知識進行理解和消化。如第一輪復習對重要章節安排的課時要多一些,第二輪復習主要是安排主干知識的訓練,力爭對每一天做什么都有統一安排。并將教學進度公布給學生,讓學生知道每一個時間段應該做什么,以便調整好時間來安排復習的內容,把握好復習的難度和進度。一般知識不必拓展過多、過難,以免影響到整個復習的進度;主干知識則不能復習得過于簡單,而應達到高考的要求。
五、 把握好精講與精練的關系
(一) 講審題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審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看清題目的要求,審出題目中顯性和隱含的關系,選擇最佳的方法建立等量關系。
如,下圖是某細胞在進行某生命活動前后幾種生物膜面積的變化圖,在此變化過程中最可能合成
A.呼吸酶
B.胰島素
C.性激素
D.輔酶Ⅱ
此題目的顯性條件是生物膜面積變化,圖中給出了內質網膜、高爾基體膜和細胞膜,由此應想到隱性條件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過程。通過分析可知,該題實際考查的是分泌蛋白的概念。這樣就可以從題目的信息中真正提取出主要考查的知識點。學生只有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講解題技巧,講一題多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解題技巧是學生在熟練掌握基本概念的關系后抽象出來的。教師在講解時不能直接步入解法技巧之中,應通過基本方法引領學生的思維進入題中,讓學生學會分析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教師講題不在多,而在于講清、講透,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去講解,使學生能體會到徹底理解掌握知識時的成功喜悅之情。
例如:對某地區新引入一種鳥的種群增長速率[增長速率=(出生率-死亡率) / 時間]1-7年的調查研究,得到的數據如下表。下列對該鳥種群描述正確的是
A. 種群的年齡組成為穩定型
B. 種群數量呈曲線“J”型增長
C. 種群增長受種群密度的制約
D. 第3—4年中種內斗爭最激烈
此題因為考查的是種群增長的知識,所以應該聯想到相應的變化曲線如下:
這樣學生就能夠將陌生的數據變成熟悉的曲線知識,從而容易對各個選項作出準確的判斷。這樣的解題技巧是教師智慧的體現,也最能令學生信服,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教師要收集和整理有關解題技巧的問題,為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還可對此題進行變式,如變為考查“S”型曲線題型,變為種間關系曲線題型等,通過這種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練習,不僅使學生思維開闊、流暢,也能激發其學習興趣。當然教師要用心收集和整理這方面的習題,上復習課時才能運用自如。
(三) 講學生問題所在,切實解決學生的疑點和盲點
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聽到教師說“學生概念不清,基礎知識差”,我認為這個說法太抽象。“概念不清,基礎太差”具體表現為哪些知識有缺陷,應給學生講解清楚、具體。如細胞液與細胞內液;B細胞、效應B細胞、T細胞、效應T細胞與記憶細胞;細胞株與細胞系;初級代謝產物與次級代謝產物;生長素、生長激素、生長因子與秋水仙素等,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清楚這些概念。這樣才能讓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再對概念進行交換式訓練,一般能使學生理解鞏固所學知識。
(四) 講規律、總結及應用
在生物復習中,教師不僅要講練習題,還要對題目進行歸納整理,讓學生知道題目考查的是哪一個知識點,啟發學生從習題中發現規律,總結經驗,進而提高復習質量。如在“遺傳的物質基礎”復習中,教師應歸納以下題型并與相應知識點相對應。主要為:格里菲斯實驗考查、艾弗里實驗考查、赫爾希和蔡斯實驗考查、關于遺傳物質(主要是病毒)的考查、關于DNA分子結構的考查、關于堿基互補配對計算的考查、關于DNA復制的考查、關于DNA復制過程計算的考查、關于基因結構的考查、關于基因表達的考查、關于轉錄和翻譯的考查等。要讓學生知道考什么,怎么考。
(五) 講考試技能,提高解題效率
考試技能的關鍵是把題目要求與所選答案結合起來思考。如直選法,用自己最熟悉的知識與選項相對應;排除比較法,對自己不能把握的選項進行比較,利用熟悉的知識排除干擾選項。講中帶著疑問,帶著啟發,帶著探究,帶著引導,才能實現師生間的交流活動,才能實現高效的講解。
六、 研究高考試題,分析考試動向
備課組成員分工合作,對高考試題進行研究。主要是對近五年的高考試題進行整體研究,找到共性;對近期模擬試題重點研究,找到趨勢;對相同考點試題進行對比研究,找到變化;對不同題型試題進行分類研究,找到差別。同時把握高考命題動向,做好歸納,為命題做好準備。
2012年生物高考趨勢有以下特點。
(一) 主干知識考查趨勢。新陳代謝(包括微生物代謝)、遺傳與變異、生命活動的調節及免疫、生物與環境仍然是考試的重點。特別是遺傳與變異(遺傳的物質基礎,遺傳的基本規律的具體應用,基因突變,基因結構,基因工程)的考查,選擇題可能會加大生物與環境、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三大物質的代謝、細胞分裂章節中生物圖表題的比例。
(二) 實驗題命題趨勢。主要仍以填空的形式來完成實驗過程中的實驗原理,選擇實驗器材,安排實驗步驟,設計數據處理的方法及分析實驗的現象。
(三) 簡答、填空(充)題命題趨勢。這類題型可能會加大理論聯系實際的考核力度。植物的代謝(水分代謝、礦質代謝、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三大物質代謝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人和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內環境的穩態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細胞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的基本原理在生產活動實踐中的應用等將是考試的重點。
(四) 選擇題命題趨勢。選擇題將會加大對分子遺傳學(遺傳的物質基礎、基因突變、基因結構、基因工程)的考查。還可能會加大生物與環境、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三大物質的代謝、細胞分裂章節中生物圖表題的比例。
通過分析,備課組在模擬考命題中就可以確定命題思想,分工合作,有針對性地模擬全國試卷的題型、題量,讓學生的訓練更有效。
七、 重視回歸課本,回歸試卷
無論用什么形式復習,無論訓練多少題目,最后都應該落實到課本的知識點上,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對主干知識內容加深理解。高考前教師要指導學生按要求將課本閱讀一遍,可制訂如下表所示閱讀計劃。
同時盡可能編寫出要點手冊,真正做到將課本變薄。要求學生整理每一次考試的試卷,對每一次訓練試卷都要認真分析,落實講評,這些都將是最后階段復習的最好材料。
八、 處理好學科與理綜的關系
(一) 試卷分析
理綜試卷全卷300分,答題時間150分鐘。其中選擇題21題,每小題6分,共126分。其順序:1-5題是生物(5題),共30分;6-13題是化學(8題),共48分;14-21是物理(8題),共48分。非選擇題共13題,共174分。其順序:22-26題是物理(5題),共72分;27-30題是化學(4題),共60分;31-34題是生物(4題),共42分。理綜三個學科中物理120分,化學108分,生物72分。
(二) 試題分析
生物學科近三年高考試題變化較平穩,屬理綜中較易的科目。非選擇題中總有一題是遺傳題,考察知識的記憶和聯想,以及做題的熟練度。其優點是比較放松,腦部活動沒有那么緊張,基本只是調動記憶和潛意識;缺點是分數比較少,要填的空比較多。
(三) 答題順序分析
理綜試卷選擇題科目的分布順序是生物、化學和物理,非選擇題科目分布的順序是物理、化學和生物。因此答題順序應分為三種情況:一是按卷面順序答題,從頭答到尾;二是按自己優勢科目順序答題:①物化生;②化物生;③物生化;④化生物;⑤生化物;⑥生物化。三是選擇題按試卷順序答,非選擇題按優勢科目先后順序回答。
(四) 時間分配
理綜總分為300分,物理120分,化學108分,生物72分,因此答題時間分配是物理60分鐘,化學54分鐘,生物36分鐘。每個學科扣除涂答題卡的時間,有效答題時間為物理58分鐘,化學52分鐘,生物34分鐘,這樣就剩余有6分鐘時間填涂答題卡。若按從頭到尾順序的話,選擇題63分鐘,非選擇題87分鐘,由于選擇題較易,因此分配時間為50-55分鐘。
(五) 答題順序對單科成績的影響
通過對六個班346名同學開展的答題順序對單科成績的影響的分析,發現先答題的科目拿分率較高,但理綜總成績卻并不理想。
分析發現,尖子生先答哪個科目對其他科目的影響都較小。普通班的學生先答化學、生物,化學和生物這兩科分數會較高,但先答物理,物理成績提高幅度并不明顯。
(六) 理綜答題指導策略
1. 保持平常心,遇難題心不慌,遇到容易的題目爭取拿滿分。答題過程中要先易后難,有所取舍。
2. 如果按生物、化學和物理這樣的順序答題,生物需要時間較少,多數是填空,做完后就不用再去考慮了,最后攻物理。生物第34題一定要做,一般只考查記憶。
3. 縝密審題,規范答題。 “磨刀不誤砍柴工”,做一道題目,一定要用必要的時間,看清題目要求,弄清題意,建立題目的情景模型。規范答題要克服以下幾個缺點:專用術語不規范、文字表達不嚴謹、解題步驟不完整、邏輯推理不嚴密、書寫潦草涂改多。
4. 理綜答題口訣:
高分得到需技巧,速度規范不可少。
遇到熟題看變化,避免生搬和硬套。
碰到難題不要慌,答案要從基礎找。
不求題題都去做,舍卒保車很重要。
不求題題都做上,做的滿分要拿到。
檢查修改要慎重,答案改錯最糟糕。
(責編 阮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