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濟民
一般來說,凡是生理性早搏(或良性早搏),平時沒有什么癥狀,心功能良好,沒有器質性心臟病,早搏是偶發的,每分鐘在5次以下;心電圖表現為偶發的舒張晚期(即早搏出現的時間較晚)或插入性早搏(早搏間插在2個心動周期之間),或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示早搏總數在400次以下。這種早搏不需要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
那么,什么是生理性早搏(或良性早搏)呢?所謂生理性早搏又稱為功能性早搏,是指早搏的出現大多為偶發性,往往是在過度勞累、情緒激動、長期失眠、腹脹、消化不良、酗酒、喝濃茶或咖啡后等發生,這是由于這些因素引起心肌興奮性增高所致。這種早搏的特點是在運動后減少或消失。生理性早搏多見于中青年人,對人體無害,預后良好。因此,又稱為良性早搏。
另外,生理性早搏也可與體位改變有關如臥位時易引起早搏。不少患者早搏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有關。有時深吸氣后做屏氣動作,可使早搏減少。近年來,彩色超聲心動圖檢查發現有假腱索者與早搏的發生也有一定的關系。
上述各種原因引起的良性早搏,可不必介意,一般在消除原因或用鎮靜劑或用中成藥珍合靈(珠層粉、靈芝、甘草等)治療后可減少,小必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如美西律、心律平)治療、但必須強調的是,部分良性早搏患者并無原因可查,且也可呈二聯律而持續多年,發生年齡大多在40歲以下,一般情況良好,癥狀輕重不一。用各種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效果并不滿意,可能也屬于一般性特發性良性早搏。如果發生年齡在40歲以上,則應警惕有隱匿性冠心病的可能。
總之,如有“心前區被擠壓一下”的感覺,或“喉嚨口像有東西跳出來”或有“心臟跳動停頓一下”的感覺,這是早搏的癥狀,應及時就醫,必要時做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以明確早搏的類型、性質以及是否需要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