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益民
不合理用藥會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不合理用藥主要表現為忽視藥物的副作用、重復用藥、在非正規醫療機構就醫購藥、配伍不當、使用過期藥品、劑量不準確、服藥方法不當、藥物濫用等。
肝臟是藥物的主要代謝器官,也是藥源性疾病發生的主要靶器官。近年來,屬藥源性疾病范疇的藥物性肝病的發病率日趨增加。使用對肝臟有毒性的藥物、因病情控制不佳隨意加大藥物劑量、忽視說明書內容(禁忌證、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等)隨意用藥、忽視藥物間相互作用同時使用配伍禁忌的藥物、忽視特殊人群(老年人、兒童、孕婦和酗酒者等)的用藥劑量、長期使用某些中草藥、使用過期藥物、藥物濫用等不合理用藥是引起藥物性肝病發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已知的可能引起藥物性肝病的藥物包括抗生素、解熱鎮痛劑、抗結核藥、抗腫瘤藥、神經系統疾病治療藥、消化系統疾病治療藥、麻醉藥、代謝性疾病治療藥、激素類藥等。藥物所致肝損害取決于兩方面因素:一為藥物本身對肝臟的直接或間接損害,常可預測;二為機體對藥物的特異質反應,多不可預測。
藥物性肝病造成的肝損害包括肝細胞損傷、膽汁淤積或兩者兼有,多伴有其他疾病,肝外表現可有溶血性貧血、骨髓損傷、腎損傷、胃腸道潰瘍、胰腺炎以及嗜酸細胞增多、淋巴細胞增多等。臨床表現根據藥物性肝病分型的不同而不同,肝細胞損害型多表現為發熱、乏力、厭食、氨基轉移酶升高超過正常上限8倍以上;膽汁淤積型多表現為發熱、皮疹、皮膚瘙癢、黃疸、右上腹痛、血清結合膽紅素明顯升高、堿性磷酸酶伴氨基轉移酶中度升高;混合型的臨床表現兼具上述兩種特征。藥物性肝病引起的肝損害可以為急性,也可以為亞急性和慢性,程度從元癥狀、癥狀輕微到肝功能衰減、危及生命。
合理用藥最基本的要求是將適當的藥物,以合適的劑量,在合適的時間內經適當的用藥途徑給相應的患者使用,并以最小的治療風險獲得最大的預期治療效果。
合理用藥應在有經驗的醫生或臨床藥師的指導下進行,用藥應嚴格掌握指征并仔細閱讀說明書,避免同時使用多種藥物,停用或盡可能避免使用肝毒性藥物,選用合適的劑量及服用方法,注意聯合用藥的安全性,注意觀察藥物的反應并及時調整用藥,對特殊人群應謹慎選藥并制訂合理的治療方案。保護肝臟,從合理用藥做起。
治腹瀉
服藥有順序
李桐
治療急性腹瀉的藥物可分為三類:抗生素、吸附劑和微生態制劑。抗生素主要包括黃連素、氧氟沙星等,此類藥物主要用于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腹瀉:吸附劑主要是蒙脫石散,它能夠吸附胃腸道的致病因子,連同大便一起排出,而且在胃腸道黏膜表面形成保護層,保護胃腸黏膜不受致病因子的損傷;微生態制劑主要包括乳酸菌素、雙歧桿菌三聯活菌制劑等,多需要在冰箱中冷藏保存。
以上三類藥品,如果需要兩種或者兩種以上合用時,應注意服用的順序。
抗生素與微生態制劑合用:應該先服用抗生素再輔助給予:微生態制劑,以幫助恢復菌群的平衡,而且兩種藥物服用時間至少要間隔2小時。
吸附劑與微生態制劑合用需要先服用吸附劑類藥物,將胃腸道內的有害細菌吸附掉后,再服用微生態制劑,才能發揮作用,兩種藥物服用時間至少間隔1小時。
三類藥物合用抗生素要最先服用,以達到殺滅病原茵的作用;微生態制劑最后服用,才能發揮其療效;吸附劑類藥物要在這兩種藥物之間服用,而且與每種藥物之間均需要間隔1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