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媚 王愛娥
基金項目:湖南省旅游局休閑研究100題科研項目“城鎮居民休閑特征調查研究”(湘旅學字[2007]7號)
[摘 要]通過問卷調查方法獲得基礎數據,采用SPSS15.0軟件包對影響城鎮居民休閑場所選擇的17項因素進行因子分析,得出五類公因子:安全狀況、知名度和檔次、費用、交通便利性、個人需求及朋友意見。在此基礎上,將5類公因子與城鎮居民的人口特征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發現不同人口特征群體在休閑場所選擇時對5類公因子的影響程度感知存在一定的差異。
[關鍵詞]城鎮居民 休閑場所 因子分析 單因素方差分析
一、研究背景
在國外,城市休閑娛樂場所的研究主要還處于宏觀空間探討階段。此外,也有學者從微觀視角,如從社會空間秩序的微區位理論對其展開研究。就國內情況來看,休閑場所的研究還留于泛論。其中休閑場所的規劃與設計是研究的重點,也有學者從其它角度進行積極研討。如,從安全角度:岳光輝(1999)討論休閑場所的治安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治理對策。從環境、衛生的角度:尹本科于2004年對菏澤市牡丹區32戶休閑場所的衛生狀況進行了調查;楊曉俊,王興中(2005)探討了居民空間消費行為與城市休閑、娛樂場所的一般空間關系的理念模式。
從現有成果來看,雖有從消費者視角討論休閑場所之作,但這些要么針對大城市居民,要么針對休閑場所的空間層面,鮮見針對城鎮居民,探討其休閑場所選擇的影響因素研究。而眾所周知,城市與城鎮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城市包括城鎮,且其經濟水平一般優于城鎮。生活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居民與生活在經濟欠發達的城鎮居民在休閑行為上必定存在一些差異。況且,我國城市人口更多的是居住在中小城鎮。因此研究他們的休閑場所選擇影響因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研究思路、方法與樣本構成
1.研究思路與方法。首先,設計問卷調查表。問卷內容包括:人口特征、影響有償休閑場所選擇的因素。在借鑒旅游目的地選擇影響因素研究的成果基礎上,設計有償休閑場所選擇影響因素17個:交通費用、娛樂費用、飲品價格、交通時間、通暢程度、個人興趣、朋友意見、結伴需求、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治安狀況、項目特色、服務質量、裝修檔次、設備檔次、知名度、場所風格。采用李克特5點量表對其測量,5分~非常重要……1分~很不重要。通過發放問卷獲得基礎數據。其次,計算各影響因素的均值,從整體上把握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然后,進行因子分析,并將提取的公因子與人口特征統計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運用此法需進行方差齊性前提檢驗,僅對方差相等的變量進行方差分析,若方差分析的F統計量大于1,其對應的概率p值小于顯著性水平,則認為控制變量不同水平下觀測變量各總體的均值存在顯著差異。若要明確差異所在,需采用LSD法進行多重比較檢驗。根據以上分析最后得出結論。
2.樣本構成。課題組于2008年5月在湖南永州零陵區進行街頭隨機抽樣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90份,回收率97.5%。經復查確認,有效問卷339份,有效率84.8%。
三、數據分析結果
1.均值分析。對影響休閑場所選擇的17個因素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后,其得分排列為:交通安全(4.21)、食品安全(4.13)、治安狀況(4.04)、個人興趣(3.94)、交通費用(3.85)、結伴需求(3.80)、場所風格(3.78)、服務質量(3.76)、通暢程度(3.72)、項目特色(3.69)、娛樂費用(3.66)、飲品價格(3.65)、交通時間(3.64)、朋友意見(3.56)、設備檔次(3.42)、裝修檔次(3.39)、知名度(3.39)。由里克特量表1~5 等級評分在1~2. 4 之間表示反對,2. 5~3. 4 之間表示中立,3. 5~5 之間表示贊同可知,除裝修檔次和知名度兩因素的重要性處于中立外,其余均對城鎮居民休閑場所的選擇有重要影響。其中,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和治安狀況是最為重要的三個影響因素。
2.因子分析。如表1所示,KMO值為0.733,巴特利特球度檢驗統計量的觀測值為1042.089,相應的概率P為0.000,認為原有17個因素適合做因子分析。為了提高分析效果,將載荷小于0.5的因素剔除,最終保留15個參與因子分析。變量共同度絕大部分在0.6以上,按照Samuel將共同度大于0.4作為變量選留標準來看,本例變量選取較理想。根據特征根大于1的標準提取5個公因子(表1),其累計方差貢獻率為60.873%。公因子1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治安狀況因素上具有較大的載荷和解釋能力,本文將其命名為“安全狀況”。公因子2在裝修檔次、設備檔次、知名度、項目特色因素上具有較大的載荷和解釋能力,遂命名為“知名度和檔次”。同理將公因子3命名為“費用”,公因子4命名為“交通便利性”,公因子5命名為“個人需求與朋友意見”。
3.單因素方差分析。本文將5個影響公因子作為觀測變量,將人口特征作為控制變量來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
(1)年齡與影響因子方差分析。首先,方差齊性檢驗結果顯示,不同年齡下5個影響因子的P值均大于0.05,表明變量方差相等,滿足方差分析前提條件。
進一步經方差分析發現,“費用”和“個人需求及朋友意見”的F統計量均大于1,且其對應的概率p值均小于顯著性水平0.05。表明不同年齡城鎮居民在休閑場所選擇時受“費用”和“個人需求及朋友意見”的影響程度均存在顯著差異。
經LSD多重比較檢驗(表略,下同)可知,在“費用”上,15歲~24歲與25歲~44歲群體存在顯著差異。前者得分比后者高出0.27個點,說明前者更易受“費用”因子影響。在“個人需求及朋友意見”因子上,小于14歲與15歲~24歲居民,小于14歲與25歲~44歲, 15歲~24歲與45歲~65歲居民均存在顯著差異。15歲~44歲居民比小于14歲的居民更易受個人需求及朋友意見的影響;45歲~65歲居民相對15歲~24歲居民來說,受個人需求及朋友意見的影響更大。
表1 年齡與影響因子的方差齊性和單因素方差檢驗
(2)性別與影響因子方差分析。由表2可知,各變量滿足方差分析前提條件。但方差分析結果表明性別在5個影響因子重要性感知上無顯著差異。
表2 性別與影響因子的方差分析
(3)文化程度與影響因子方差分析。由表3可知,除“費用”外,其他四個因子滿足方差分析的前提條件。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在休閑場所選擇時,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受“安全狀況”、“交通便利性”和“個人需求及朋友意見”的影響程度有顯著差異。
經LSD多重比較檢驗發現,在“安全狀況” 因子上,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居民與其它文化程度居民有顯著差異,前者受安全因素影響最為顯著。在“交通便利性”因子上,大專或本科學歷居民與初中學歷居民存在顯著差異,前者比后者更加注重交通的方便性。在“個人需求及朋友意見”因子上,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居民與高中中專學歷和大專本科學歷的居民均存在顯著差異。前者受“個人需求及朋友意見”的影響最小。
表3 文化程度與影響因子方差分析
(4)職業與影響因子方差分析。表4表明,“安全狀況”、“費用”、“個人需求及朋友意見”因子滿足方差分析的前提條件。同時,表4顯示出,不同職業的居民選擇有償休閑場所時受安全狀況和費用的影響程度均存在顯著差異。
經LSD多重比較檢驗驚奇地發現,在“安全狀況”因子上,農民得分高于其它職業居民,說明休閑場所的安全與否對農民的影響最大。在“費用”因子上,學生得分比其它職業居民均高,表明學生對休閑場所的消費費用最為敏感。
表4 職業與影響因子方差分析
四、結論與局限
經過以上分析,本文得出的結論如下:
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治安狀況是影響城鎮居民休閑場所選擇的最重要的三個因素,由此可看出永州城鎮居民安全意識非常強烈。這就要求休閑企業和當地政府應聯合狠抓安全問題,為消費者營造一個安全、可靠、放心的休閑消費環境,滿足其內在需求。
影響休閑場所選擇的因素可分為五類:安全狀況、知名度和檔次、費用、交通便利性、個人需求及朋友意見。在選擇休閑場所時,不同人口特征居民受以上5類因子的影響程度存在一定差異。具體表現在:年齡上:15-24歲的居民更易受“費用”影響,且更加重視個人的需求及朋友意見。文化程度上: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居民受安全狀況的影響最大,個人需求及朋友意見對其影響最小;大專或本科學歷居民更加注重交通便利性因子。職業上:休閑場所的安全與否對農民的影響最大,而消費費用對學生影響最顯著。
本文的局限主要體現在,基于對永州市居民調查得出的結論,僅適用于永州這一類經濟欠發達的中小城市,對其他類型城市的適用性還需進一步證實。另,有償休閑場所選擇的影響因素設計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Lloyd,Kathleen?;Auld,Christopher.Leisure, public spa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J].Urban PolicyandResearch,2003,21(4)
[2]PeterHills,MichaelArgyle,RachelReeve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leisure satisfactions: an investigation of four theories of leisure motivation[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Differences, 2000, (4)
[3]張勃,任燕軍,唐子穎.面向新時代的休閑場所設計[J].華中科技, 2000,18(1)
[4]李冬環,吳水田.濱河區——城市公共休閑場所的規劃研究[J]. 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1)
[5]岳光輝.公共文娛休閑場所的現狀、問題及治理對策[J]. 湖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2)
[6]尹本科.2004年菏澤市城區休閑場所衛生狀況調查[J].預防醫學論壇, 2006,12(3):375
[7]Cevat Tosun. Host Perceptions of Impacts:A Comparative Tourism Stud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 ,29
[8]張宏梅,陸林.國外旅游問卷調查及數據分析的有關問題[J].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