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晨宇 李雪



香港,歷來就是時尚之都。由香港貿發局主辦的香港時裝節,如今已是第43屆。
這個香港時尚界的盛會,集展覽、時裝表演、研討會于一身,帶給人們非凡的視覺盛宴。
兩大主題活動:”香港.華麗秀”,邀請了四名頂尖時裝設計大師,
香港的伍均琪(Hidy Ng)、中國內地的祁剛(Qi Gang)、英國的Craig Lawrence及法國的Risto Bimbiloski,
展示他們的最新作品;”香港青年時裝設計家創作表演賽”(簡稱 YDC) 今年踏入第36屆,是香港時尚界培育設計師的搖籃,
多年來為香港本地時裝界發掘了不少優秀的時裝設計師。
《時尚北京》歷年親赴香港,今屆也不例外,為您帶來最真實新鮮的Hong Kong Fashion!
香港·華麗秀Risto
Risto Bimbiloski畢業于法國藝術學院Duperee時裝設計系,他的設計理念─”東方與西方的平衡”源于在學院所獲得的累積經驗,迄今仍反映于他的作品中。
Risto的設計深受其出身地馬其頓的影響,并采納了當地著重針織與手工的技巧,故此他首推的個人系列便是以針織服裝為主軸,透過結合傳統針織技巧與超時尚的設計,呈現具藝術色彩的細膩衣紋。Risto首次推出個人系列,便獲選為1998 International Fashion Festival十大展出作品之一;2003年,他憑"24"系列獲時裝雜志《V Magazine》被選為當代二十大最具潛質的年輕設計師。自此,Risto的設計大受歡迎,并廣獲業界一致好評。
2006年初,Risto更得到Louis Vuitton垂青,加入品牌參與男裝針織系列設計。2009年10月,他希望投放更多時間發展其個人系列;同期,Risto推出全線系列,并將個人品牌Risto Bimbiloski易名為Risto,品牌在紐約深受歡迎。Risto是一個具前瞻性的新興時裝品牌,希望透過獨特的設計概念,反映設計世界的新元素。
Risto堅持在時裝上流露出愛心與人情味,并制造出物超所值的作品,藉此幫助及大幅提升女性的經濟地位。此理念與Risto于2007年的經歷有關;當年品牌Risto Bimbiloski正式開設首間制造廠時,只有四名女工,投產至今已擁有過百名員工,Risto經過默默耕耘及努力,現已成為獨當一面的時裝設計師。
Risto Bimbiloski系列于香港的時裝店Voulez-Vous有售,在美國、加拿大、丹麥、東京、科威特、沙地阿拉伯及杜拜等地亦能找到他的作品。
Risto Bimbiloski 輕松傳承傳統技藝
Risto的作品很有自己的一種“調調”。時尚嗎?沒錯!但絕不是彌漫整個大街小巷的那種“快時尚”。他的衣服,風格至上。每一件,都彌散出濃濃的Risto風格。就像他的“鐘情者”,絕對時髦的urban girl,但是又絕對的自我,休想在她們身上看到半點“快時尚”的影子。
Risto的設計深受其出身地馬其頓的影響,采納當地所著重的針織與手工技藝。在Risto的工廠,每件作品都是由一個工人從頭至尾獨立完成的。最初的時候,Risto的工廠里,只有三個從事手工藝的工人,但是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名。我們驚奇于Risto是怎樣在手工藝人日益稀缺的今天尋來那么多的工人?沒想到答案出奇的簡單:那三個最初來工作的女工帶來了她們的朋友,這些朋友又帶來她們的朋友,就這樣,Risto的工廠里的手工隊伍逐漸壯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加入其中,“手工藝就像城市里新興的瑜伽一樣時髦。”
生活中,我們常常為了某項瀕臨失傳的技藝扼腕嘆息,常常不知道該怎樣才能將它們保留下來。大洋彼岸的Risto卻用自己的事例讓我們明白了一個簡單的真理:一項傳統技藝,只要還能夠創造出價值,就能留存下來。根本無需像唐僧念咒般告訴所有人:這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珍寶,千萬不能丟了啊……只需給它想個更好的去處,也就是發展前景,剩下的,就讓它順其自然好了。
Craig Lawrence
Craig Lawrence畢業于英國的時裝學院Central St Martins,畢業前已開始為Gareth Pugh創作針織系列。其后,他亦曾與Levis Original,Cassette Playa及Alexander McQueen等品牌合作。
Craig擅長設計富現代感的針織女裝,他的才華持續得到英國時裝協會(The British Fashion Council)及英國連鎖服飾店Topshop的支持,多次獲得新晉設計獎項NewGen。
Craig認為時裝是為每個人設計的,反映出大家生活的時代的精神。他希望透過他的設計,讓人們能以一種更加大膽及自由的風格來展現自我。他的創作深受國際時裝界的認同,賞識其作品的名人包括歌星Lady Gaga、Bjork、Florence Welch、影星Tilda Swinton、名模Chanel Iman等。
他的設計在多個城市有售,當中包括香港(Great Russell Street)、倫敦(Village Bicycle、Selfridges)、米蘭(Alan Journo)、紐約(Curve)、巴黎(LEclaireur)、東京(Candy)等。
Craig Lawrence 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
說實話,看到Craig的秀,著實把我嚇了一跳。秀前采訪的時候,我們已經得知,面前這個略顯靦腆與生澀的大男孩只有27歲,在新人輩出的時尚圈,這也算不得什么新鮮事。出人意料的,直到看到他的作品,我才不由得驚嘆了:
首先是顏色,暖暖陽光下沙礫的顏色,不暗淡,不張揚,恰到好處;然后是質感,海風輕拂下沙礫的質感,不輕浮,不死板,分寸得當;隨后是整個系列的完整,做一場秀,有幾件特別出挑的衣服被大家記住,固然是件好事,但是更重要的,不要忘了它們在完成各自角色的同時,更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Craig的這個系列,幾乎每件衣服的工藝都很復雜,卻沒有半點刻意雕琢的感覺,渾然天成。整場秀,讓人看得很舒服,身臨其境。
Craig畢業于英國著名的時裝學院Central St Martins,談及在圣馬丁學設計的最大感受,Craig坦言,“我的老師從來不會對我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所有的東西她都要我自己去嘗試。”可以說是完全沒有限制,這在很大程度上鼓勵了學生們能夠充分地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倫敦時裝周在四大時裝周里可謂最前衛大膽,對此,Craig也給出了自己的理由,“倫敦有很多年輕的設計師,這些設計師最初做設計的時候,并沒有財力支撐,因此他們必須更有敏銳的觸覺,這樣才能吸引圈內行家的注意。也正因為沒有財力支撐,這些年輕的設計師們反到更能突破與創新,比如尋找一些新奇的材料來達到預想的效果。”
我問起Craig平時有沒有什么愛好,他給了我們幾乎所有設計師的“標準答案”:“我也很想有自己的愛好,但是好像沒有什么時間。”這就是設計師們的生活,區別于很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下了班就有很多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的工作就是他們的生活,二者相容,不分彼此。
又因為實在沒有什么特別的愛好,我們就在猜想他鮮活的靈感是從何而來?只能說Craig真的是個很真誠,又很善于觀察生活的人,因為他的靈感大部分就是來自于他的日常生活。“我的靈感很大一部分來自于我出生的地方,那里的街道,街道上的燈,都給我很大的啟發。”和很多設計師一樣,Craig也很喜歡參觀博物館、畫廊等,從中汲取所需的養分。
Craig在整個訪問過程中,回答每一個問題,都很坦白,平靜,沒有夸張的語調,也不會講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來描述他的作品。可當你見了他的衣服,你又能強烈地感受到它們鮮活旺盛的生命力與張力,海水般深邃,火焰般熾烈。
祁剛
曾獲中國時裝設計最高獎”金頂獎”設計師、中國十大服裝設計師等榮譽,是中國其中一位獨當一面的高級時裝設計師。除了擔任品牌SCFASHION的設計總監,他亦是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任委員及流行趨勢研究員。
不少影星及名流曾邀請祁剛設計服裝,當中包括范冰冰、高圓圓、董璇和王小丫等,不少影星更穿上他的作品出席國際影展。
祁剛的設計講究結構、強調里外層次、大膽前衛的色彩運用,并注重立體剪裁;SCFASHION的風格更強調獨有的華麗與時尚感。他的設計體現奢華、精致、嫵媚的女性形象,具備中國特色,作品更被認為能展現中國現代藝術。
祁剛
做設計要有底蘊
“我覺得很多作品能夠打動時尚圈的很多媒體,業內的專家,藝術家或者商家等等,有很多還是跟文化底蘊緊密結合的,做設計還是要有底蘊的。”
——祁剛
祁剛跟我想象中的很不一樣,之前在各種時尚活動中見到他,都是很張揚高調的感覺,本以為可能是不太容易訪問的那種類型,沒想到他本人卻是出奇的親切隨和,實在令人喜出望外。
這次到香港做的這個秀,其實還是去年11月份中國國際時裝周的那組作品。雖然不是新作,但是在服裝篩選上,祁剛還是花了很大的心血的。“這次帶來的‘悅龍那個系列,挑了二十多套衣服過來,都是我認為夠國際化,同時個人風格比較明顯的作品。像北京時裝周悅龍主題,有很多龍的圖案的服裝我就一套都沒有拿過來,不太想突出中國風,想要隱喻一些。所以會見到比如超短的旗袍,龍紋的皮的鏤空啊,類似這樣。”
本場秀祁剛選擇了稍顯硬朗的黑色皮裝作為開場,映襯龍的威嚴,其后依次是禮服、短裙、超短旗袍、男裝西服等,在時尚的同時加入中國元素細節,例如龍圖案紋飾、肩部龍鱗設計等等。在顏色上,祁剛選擇桃紅、橘色、紅色、亮黃色等靚麗顏色,與黑色搭配不顯厚重。綢緞、雪紡等面料使服裝更加輕松愉悅,絲毫沒有因為龍的主題而帶來沉重感。后半場服裝則更加夸張和充滿想象力。
“這次的發布前半部分是偏成衣的,小禮服系列;后半部分是我個人的高級定制系列,可能跟‘悅龍那個主題更為吻合一些,會出現祥云的圖案,龍又象征至尊的那種感覺,有一套男裝就是那種戰袍的感覺,還有一套女裝是皇后陪著皇帝出征的戰袍。然后我又覺得這樣可能過于沉重了,然后就又挑了一套形態像鯉魚一樣的禮服,但是背鰭是龍的背鰭,整個感覺很婀娜,也是之前絕對沒有出現過的。最后一套是龍長了一對立體的三維的一對翅膀,穿過金色的海洋,飛越云霄。”
之所以選擇以“悅龍”為主題,是因為祁剛覺得龍年對中國人來說是大年,中國人對龍年格外注重,“悅龍”則是預祝龍年成為一個喜悅的龍年,大家歡樂熱烈地度過。祁剛認為做設計要有內涵,有思想。我想,祁剛的作品之所以打動眾多時尚界媒體、評論家、藝術家和普通消費者,就是因為他的設計有底蘊,有堅持。
Hidy Ng
伍均琪是香港土生土長的設計師,于1992年加入皓威國際有限公司(Co-wear International Ltd.) 擔任首席設計師,透過不斷的實踐與學習,為她的時裝設計事業奠下穩固基礎。伍均琪多年來創作過無數獨特的設計,備受時裝界推崇。她的設計凸顯都市魅力,猶如精心雕琢的寶石一樣,散發女性的動人神采。
憑借對時裝潮流的敏銳觸覺及天賦的創作才華,伍均琪于1994年獲得”國際時裝編輯最佳系列大獎”(International Fashion Editors Best Collection Award)。Hidy于2002 年再下一城,在香港時裝節新系列組別中,奪得”最具創意大獎”(Award for Creativity) 及”全場總冠軍大獎”(Overall Winner Award),她在時裝創作上的卓越成就再次獲得肯定。
伍均琪的個人系列Hidy N.G.于2003年正式面世,現已發展成國際設計品牌,陳列于康城(Reussner)、巴黎(Le Bon Marche)、米蘭(Boutique 5)、倫敦(Harvey Nichols)、日內瓦(Septieme Etage)、比華利山(Mint)、邁亞密(Oscar)、紐約(Atrium)、杜拜(Harvey Nichols)、科威特(Al Ostoura)、東京(Tomorrowland)、香港(Harvey Nichols)等地的多個高級時裝零售點。Hidy N.G.系列的設計具備感性的剪裁、對細致的執著及獨特裝飾設計的元素,散發出無可抗拒的迷人魅力,令人一見傾心,深受各地時尚女性歡迎,當中包括荷李活影星Sarah Michelle Geller、Kerry Katona、香港影星劉嘉玲等。
伍均琪 最經典,最實穿
香港本土設計師伍均琪本次帶來的是秋冬系列,靈感來源于巴黎的城市氣質:慢節奏、慵懶、放松、浪漫,給人非常休閑的感覺。反映在伍均琪的服裝設計上,針織毛衣、真絲、皮草、蕾絲的運用,感性的剪裁和舒適的廓形,非常實用耐穿。以兩組顏色為主,分別是黑、白、灰、銀色和米、粉、金色、古銅色,搭配很閃亮的元素點綴,系列看起來浪漫又女性化。對于本場秀伍均琪接受采訪時表示:“采用了羊絨、真絲、法國蕾絲等等,加上精致的手工,衣服的手工細節要很好,這樣能保證衣服會保存得好。”
伍均琪自己說自己的設計和其他設計師相比沒有那么夸張,都市氣息濃厚,比較商業化和女性化一些。“以前的設計裙子比較多,這次就是很華麗和女性魅力的感覺,一共二十套衣服,有十五套衣服都是一個Look多件衣服。”而對于自己的設計風格,伍均琪坦言“我的作品偏向歐洲風格,面向全世界市場,所以靈感可能來自世界各地。我并不會追求頂尖的潮流,這個品牌還是堅持自己的風格。”“我比較追求設計歷久常新的衣服,歷久常新的衣服要求款式相對基本,面料材質很重要。”
伍均琪的服裝設計便是最真實的自我表達,她說她私下也是比較女性化的穿衣風格,在設計的時候會設想自己穿上的效果,所以設計的服裝也追求優雅和性感的風格。她認為日常的時裝周一些趨勢或者說流行都只是給人一個概念和靈感,其實普通人沒有必要一定緊追潮流,所謂走在時尚最前端,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風格加上流行元素才是最自然的,以此成就服飾上的自我表達。所以,伍均琪的設計比較實用和經典,非常適合都市女性。
YDC眼前一亮
HK Young Designers Contest 2012
香港青年時裝設計家創作表演賽2012
看了那么多各種各樣的設計師選拔賽,YDC的確讓人眼前一亮。
通常一個大賽能出一兩個優秀的設計師,已經不錯;
倘若出現四五個,已是難得;
整體水平都很不錯,實屬罕見。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主辦的”香港青年時裝設計家創作表演賽”(簡稱YDC)自1977年起發掘時裝設計新星,培育過不少才華洋溢的設計師。2012年度的YDC總決賽將于1月17日假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18名入圍設計師將在舞臺上競逐四項大獎,包括”便服及牛仔服組冠軍”、”時尚日服組冠軍”、”派對服及晚禮服組冠軍”,以及”全場總冠軍”,展示香港設計的獨特創意與實力。
今屆YDC特別邀請了日本著名時裝品牌 ATSURO TAYAMA的設計師田山淳朗(Atsuro Tayama)擔任嘉賓評判,他將親臨香港出席總決賽,現場給入圍設計師提供寶貴意見及創作心得。除了嘉賓評判田山淳朗,今屆YDC亦請來業界和傳媒資深代表及本地設計師出席,陣容鼎盛。首席評判由香港貿發局成衣業咨詢委員會主席方剛擔任,其它評判包括著名日本《裝苑》雜志總編輯羽場由美子、本地時裝設計師楊遠振、溢達企業有限公司副主席楊敏賢、I.T Apparels Ltd采購經理鄭雅瀛,以及Joyce Boutique Ltd部門采購經理莫子良。
評判團以入圍作品的創意和原創性、市場潛力、手工、可穿性、色彩組合、用料和整體視覺效果為評審準則,選出最后的優勝作品。
今屆比賽的”派對服及晚禮服組冠軍”麥鉆池同時榮獲”全場總冠軍”,他將到日本品牌ATSURO TAYAMA位于東京的總部實習交流一個月。
田山淳朗表示,麥鉆池的作品在云云作品中凸圍而出,除了作品本身外,設計師亦能考慮到模特兒整體的發型、化妝及鞋款也能互相配合,整體視覺效果十分搶眼。
第36屆”香港青年時裝設計家創作表演賽”的得獎名單如下:
“全場總冠軍”- 麥鉆池的”Diving-Dance”
“派對服及晚禮服組冠軍”- 麥鉆池的”Diving-Dance”
“便服及牛仔服組冠軍”- 梁嘉健的”The Fear of Mr Alien”
“時尚日服組冠軍”- 張翠汶的”The Establishment Soul”
田山淳朗
獨創性——設計之本
田山淳朗在日本獲獎無數,他打造的時裝品牌ATSURO TAYAMA廣受潮流人士愛戴及熱捧。1978年,他移居法國,加入著名設計師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的歐洲分公司擔任總監,1982年他回國成立A.T公司,其后推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田山淳朗深受巴黎文化影響,他的設計講求展現女性的氣質及線條美,剪裁利落,風格簡約前衛。
田山先生很有型,中分直發,黑衣黑褲,坐在那里,背脊挺直,頗有點東瀛忍者的味道。
在日本歷史中,一共有三位特別有名的設計大師:山本耀司,三宅一生和川久保玲。現在活躍在世界時尚圈的日本設計師也都是那三位大師的門徒。
被稱為山本先生門徒的田山淳朗,已經連續二十年在巴黎時裝周進行自己每年兩季的時裝發布。每年港幣500萬的投入,讓田山先生在一次醉酒后大呼心疼:“十年就是五千萬,二十年就是一個億。如果沒有把這一個億的港幣花到巴黎去,就可以帶很多鉆石的戒指。”
很多人去巴黎做Fashion Show,就只做一次、兩次而已,很少有人跟他一樣,十年、二十年的這樣做下去。“可是如果你不在巴黎連續十年的這樣做Fashion Show,是很難被人家認同的。”
作為本屆YDC的嘉賓評判,田山淳朗有很多自身的經驗與年輕的設計師們分享。他認為青年設計師最應具備如下特質:個性、創造性和獨創性。“年輕的設計師與有經驗的設計師不一樣,評判他們的作品應該從是否具備獨創性的方面來看。而不是剪裁與縫制的水平。”
堅持自身設計風格與商業化考慮,是所有設計師面臨的難題。田山先生認為,有限度的商業化妥協對于設計師來說,并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妥協也要在一個高的層次,而不是低的層次。田山先生自己認識的一些年輕的設計師朋友,他們為了生活,進入的企業進行設計,做一些商業上的妥協;同時也并不放棄自己個性化的設計,他認為這樣的設計師才是有前途的。
對于究竟是設計師成就了品牌?還是品牌捧紅了設計師?這個類似“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田山先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現在很有名的品牌,是因為有它們的歷史,有它們的身份,所以大家才會看重它們的設計師。有一個名叫A的設計師,他在一個很有名的品牌里做總設計師,同時做自己的同名品牌A,同樣都是一個人的設計,但是他為名牌所做的設計就賣得很好,自己的獨立品牌就無人問津。這就證明了品牌的重要性,一個品牌即使它換了設計師,但是它們的產品還是會一樣的受歡迎。”
但是田山先生也并不未為此就鼓勵設計師去迎合品牌的原有風格,他認為盡管出現上述情況,但是并不是因為設計師的力量不夠大,只是品牌的力量過于強大了。
該怎樣解決這一問題,田山先生也與我們分享了自己的心得。1978年,田山先生加入著名設計師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的歐洲分公司擔任總監,之后成立A.T公司,然后推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可以說,之前闡述的問題,田山先生也曾遇到,但是他并不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困擾,他認為山本先生有他自己的獨創性,那田山先生也有自己的獨創性,這是不沖突的。并且,為了區別與山本先生的設計,田山先生在創立品牌最初的三到五年,刻意避開山本先生慣用的黑色。這也不失為一種解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