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年前,伊士曼柯達公司在美國成立,用當今全世界稱贊喬布斯的一句話來形容“柯達”,它同樣也曾“改變了世界”。柯達把照相機與攝影術用標準化的沖洗流程和“傻瓜”式的操作帶給了普通人,由此開始了我們的“讀圖時代”。根據柯達創始人的解說,“柯達(Kodak)”一詞就像相機快門的“咔嚓”一聲簡潔、突兀、甚至有點粗魯,但卻是最好的名字。
進入破產保護
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破產,但2012年柯達已然進入破產保護程序的事實還是備受人們的關注。這仿佛一夜之間,你曾經相知,但已然忘卻的老朋友給你寄來了一張他的病危通知書,雖然通過新資產注入和重組,柯達會照常營業,但這一場變故也讓我們回想起了曾經“過卷”、“上片”和“倒卷”的時代,熟悉但又陌生。
數碼柯達不復存在
2004年1月13日,柯達公司宣布在美國、加拿大和西歐停止生產包含APS和35MM膠片的相機,這意味著這家老牌相機廠商終于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數碼相機之上。但當時已經是數碼產品橫行的年代,數碼市場高低勝負已見分曉。對于柯達這種傳統而又傲慢的大公司來說,業界并不看好。
同年4月,道瓊斯三十工業指數將柯達剔除,認為柯達股票已經不能作為重要的數據參考股。整整才過一年,柯達又被標準普爾評為“垃圾”。這一系列變故讓本來腹背受敵的柯達難以招架。
然而柯達的數碼產品同樣也因為沒有新意和買點,很少進入消費者的視線。直至2012年2月開始進入破產保護后,柯達也開始修復之前走出的這條錯誤的數碼之路,宣布不再生產制造數碼相機。
由此,柯達大約30款數碼相機成為絕筆。這其中有Z系列的990、5010,和M系列的522等相機曾因中庸的表現與合適的價格受到過一定的關注。而M系列更是在500-1000元人民幣的價格,卻擁有1400萬像素的拍攝質量,可謂非常實惠了。
柯達與世界
柯達公司之所以“改變了世界”,除了它發明了家用膠片傻瓜相機之外,還有很多“改變世界”的案例。
全球聞名的超級發明家愛迪生博士在1891年發明了首款攝影機之后,當時的柯達公司由此介入了電影膠片領域,并一直壟斷此行業至今。可以說沒有柯達公司的運作,也許當今的電影產業會萎靡很多,由此龐大的影視、明星產業,乃至化妝、傳媒和歌曲的傳播都會受到影響。
到了1985年柯達公司又推出了第一張轉為X光片而設計的相紙,由此又改變了醫生的工作方式,這對現代化醫院的產生可謂功不可沒。
數碼之父竟是柯達
如今“柯達之死”正是由于數碼產品的盛行,但諷刺的是,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相機竟也由柯達公司發明的。這可謂“成也數碼、敗也數碼”,“數碼”竟上演了一出柯達公司養虎為患、農夫救蛇的故事。
早在1975年,柯達公司應用電子中心工程師就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相機。不過這臺相機以磁帶作為存儲介質,而非現在我們習慣的儲存卡,并且清晰度較低,僅有一萬像素(如今最差的“山寨手機”也會有500萬以上像素的拍攝功能,相比就有500倍的差距)。最致命的是,這臺相機拍攝一張黑白數碼圖片要“寫入”23秒之久,這種操作仿佛回到了小孔成像時代。但這臺“手持式電子照相機”的出現還是讓人們大為震撼,只可惜在今后的發展中,柯達公司把這項技術拋到了腦后。
絕版數碼相機或成收藏之選
在柯達公司量產數碼相機以來,已經有30多款在市面銷售,但銷售情況不盡人意。此次宣布從上半年開始停產數碼相機,或可能帶動一批發燒級別的收藏者去購買稀少的柯達數碼。
因為從此次重組的情況來看,柯達會將中心轉入到專業攝影、電影的膠片市場,和尖端科技、工業中所需用的膠片等領域。而代表大眾市場的數碼相機將不會作為柯達盈利的重心,因此我相信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柯達不會再為普通用戶服務,也不會開發數碼產品。
因此,或許市面上現有的柯達數碼相機能成為你見證柯達重組前最后的一批數碼證據。不過我還是要提醒您,如果帶有升值、炒賣的意愿去收藏的話,可能你不會像炒賣蘋果產品那樣賺到金錢。
但,對于真的熱愛攝影,曾經和柯達走過了無數風雨的人來說,買一臺柯達相機吧!或許從今年開始,柯達已不再是你認識的那個柯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