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豫


藝術家的審美選擇意味著一種文化立場,南京藝術學院雕塑系畢業的沈克龍,從油畫家變身為漆畫家,他一直在尋找著突圍的路徑。這一路,走得很艱難。單就近幾年的創作來看,沈克龍的勢頭很不錯,徽州系列油畫在上海辦過個展,賣得也好。他以油畫家的角色承當推動中國當代美術的任務,也肯定是前途光明的。后來他不滿足具象表達,改畫抽象了,也相當成功。再后來,沈克龍著魔似地玩起了大漆,以漆為媒介表現抽象。他從漆的肌理與流動性中更興奮地看到了中國哲學的深層次意味,并非是油畫上的失落而尋找漆的庇護。但是,對任何一個油畫家而言,這無疑是一次將藝術生命抵押出去的豪賭。
給沈克龍信心的是一位留德的畫家蘇笑柏。蘇笑柏前幾年在上海辦過個展,我采訪過他,他就是用漆畫抽象畫的人,作品色彩對比強烈,構圖充滿東方哲學的意蘊,大氣磅礴,歐洲人觀后擊節嘆賞。現在才知道,他是到福州跟沈克龍學髹漆工藝的。不過沈克龍謙遜地說:“我從蘇老師身上也學到了很多,比如文化精神和研究方向。”
沈克龍還對我說:“我要將偶然變成必然。把大漆的規律抓住,然后自由地表現心中的圖像。”2007年,他用漆在麻布上表現,同樣表現出水墨的效果,“漆也可以暈散的,而且可以堆砌,這是宣紙上做不到的。漆畫是中國的油畫,它的歷史性和民族性,使我看到了它的無限可能。將漆畫拿到世界上與歐洲人對話,我們就會多幾分優勢和自信。”
但是漆畫在整個美術范疇中還相當小眾,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越南漆畫到中國辦展,讓中國藝術家大為吃驚,由法國現代審美觀念熏陶出來的越南藝術家利用大漆的特性創作出典雅美麗的摩漆畫,使漆器有更大的表現空間,于是中國漆藝家開始了漆畫的創作。但直到十多年前,中國美術評論的主流話語才承認它的地位,以前是一直將它列為工藝美術的。新中國美術六十年的“年譜”,在壁畫一章中慷慨地給了十幅漆畫作品的檔案位置,喬十光、黃維中、王和舉、鄭力為、藍麗娜等老一輩漆畫家總算進了廟堂。在市場上,沈克龍也親歷了它受到追捧的待遇,今年2月份在北京798辦展,他的21件漆畫作品全部賣光。“不好意思,價格也過分了。”其實這是他的客氣。據我了解,沈克龍的布面油畫一幅至少要賣到10萬元,而漆畫所需時間是油畫的十倍,即使賣到30萬元一幅也不算貴。
現在沈克龍很平靜地創作著漆畫,他一點也不急于投向市場,“中國的漆器要喚醒民主精神,漆畫要經得起歷史的拷問。所以,我時常需要停下來思考一下。”
漆畫的完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在完成后,在墻上,在展廳里,在使用的過程中還在發生變化。漆是活性材料,它會慢慢地“揩”,肌理會起意想不到的變化,越來越漂亮。這也是漆的誘人之處。
漆 畫
漆畫是以天然大漆為媒材、繪畫和工藝相結合的畫種。中國是世界上產漆最多、用漆最廣、用漆歷史最悠久的國家。漆畫同樣具有漫長的歷史,據沈從文考證,漆畫在漢代已經出現了,但在唐宋時期,漆畫大面積地出現在屏風、壁飾、奩匣等日常器物之中。特別是屏風,與當時的建筑與居室空間格局有關,它具有屏蔽隔斷與空間裝飾的雙重功能。在技法上,常見的是黑漆地勾金。明代后期,使用“明漆”以暈化金銀,產生深淺變化的效果,豐富了漆畫的表現方式。此后又出現了刻漆、堆漆、雕漆、嵌漆、彩繪、磨漆等工藝。因此,漆畫是一個容量很大的畫種,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近現代漆畫的工藝流程,仍然以純手工制作為正宗,工藝難度很大,費時費料。一般流程包括制版、拷貝、材料鑲嵌、填漆、彩繪、罩漆、打磨、拋光等數十道工序。既可縱橫揮灑,潑金如水,也可雙勾重彩,綿密絢麗,又可淡擦干敷,雅致清逸。漆畫還常在漆中調和金屬箔粉,可形成柔和含蓄的韻味,產生任何顏料都難以企及的內含光輝。如果在畫面上嵌貼天然發光材料,就可產生金光銀輝、五彩斑斕、閃爍多變的視覺效果。
漆畫的包容性很強,在當代藝術家的視野與觀念中,它有很強的延展性和表現力。天然大漆的活性呈現,也刺激著藝術家不斷去創造視覺奇境。漆畫的技術性能具有防腐防潮、不變形、色彩穩定性強、保存時間長久等特點,有很高的欣賞與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