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華 常勇
2011年11月8日,中華慈善總會在北京召開“慈善文化進校園”捐贈暨啟動儀式。天津市被確定為這項活動的首批試點地區之一。為了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和要求,天津市慈善協會召開會長辦公會專題研究落實措施,認真抓好試點籌備工作。
多方協調,積極籌備
“慈善文化進校園”是一項全新的慈善文化宣傳形式,通過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精神文明教育。慈善組織先要抓好試點,做好實施、推廣工作則需要得到相關部門,特別是教育部門的理解和支持,否則就難以落到實處。為了做好試點前的準備工作,經過多次研究,市慈善協會草擬了“慈善文化進校園”暨《慈善讀本》宣傳推廣活動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曹秀榮會長親自給市文明辦、市教委領導打電話溝通此事,佟樹海副會長帶領宣傳部工作人員幾次到市文明辦、市教委協調研究具體工作,最終達成共識。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天津市教育委員會、天津市慈善協會聯合簽發“關于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暨《慈善讀本》宣傳推廣活動實施意見”(津慈發【2012】4號)。并成立了以曹秀榮會長為主任,常務副會長王學富、副會長兼秘書長佟樹海、市文明辦常務副主任劉春雷、市教委工委副主任兼市教委副主任李紹洪為副主任,市文明辦、市教委有關部門及試點區縣教育局、慈善協會參加的“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組委會,負責該活動的組織領導工作。活動辦公室設在市慈善協會宣傳部。
根據實施意見中關于確定試點學校的要求,經區縣慈善協會、教育局的認真磋商,確定南開中學、河西區海河中學、紅橋區雷鋒小學、寶坻區爾王莊鎮程泗淀中心小學、薊縣出頭嶺鎮聞馬莊中心小學等五所學校作為首批試點校。
部署座談,統一認識
經過前期籌備,為“慈善文化進校園”暨《慈善讀本》宣傳推廣活動奠定了組織基礎。為了積極穩妥、扎扎實實地開展試點工作,市文明辦、市教委、市慈善協會在市民政局召開了“慈善文化進校園”暨《慈善讀本》宣傳推廣活動工作會議。召集試點區縣的慈善協會、教育局、學校等負責人研究部署,聽取與會人員對實施意見的建議,達到統一思想認識、明確內容方法、落實步驟措施、扎實推進教育活動的目的。
在2012年3月22日召開的部署座談會上,市慈善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佟樹海首先向與會各方詳細解讀了“實施意見”。佟副會長指出,如何用好《慈善讀本》開展教育,“實施意見”中有明確規定:
第一、利用課堂主陣地,充分傳播慈善文化。學校和教師可根據《慈善讀本》的章節內容利用閱讀課、班級讀書時間等組織學生開展慈善、愛心、感恩教育。
第二、結合不同年齡層次學生特點,組織學生在班會、隊會上通過故事會、知識競賽、征文、演講等形式開展慈善文化傳播教育。
第三、開展全校性的豐富多彩的慈善主題活動,如黑板報、手抄報、墻報、作文、繪畫等。并通過音頻、視頻、廣播、網絡等多種載體,廣泛宣傳慈善文化,營造慈善文化氛圍。
第四、積極有效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公益、志愿服務、愛心幫扶實踐活動。通過活動引導和教育學生關心他人、關愛社會,讓學生學會知恩、感恩,懂得報恩、施恩,培養學生愛的情感和素質。
為了引導“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健康發展,要組織試點學校積極參加中華慈善總會組織的教師培訓、交流、征文、知識競賽、演講等活動。
中華慈善總會常務理事、《慈善讀本》執行總編李玉林向與會人員介紹了編寫《慈善讀本》的目的和編寫過程,以及在全國試點地區的推廣情況。
李總編說,2011年啟動慈善讀本的編寫工作,社會上很關注此事,絕大多數表示歡迎、支持,也有質疑聲音。通過積極回應社會關注的問題,質疑基本沒有了,但被質疑的問題仍需要我們注意。從目前試點學校看,老師、學生還有家長對《慈善讀本》的評價很高,社會影響也比較大。李總編還介紹了幾個試點省市的實施情況。他表示,《慈善讀本》要在推廣使用的過程中不斷征求各方面意見,適時對《慈善讀本》的內容進行修改與完善。
聽了佟副會長對“實施意見”的解讀和李玉林總編的介紹后,就“實施意見”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與會人員暢所欲言:
——“慈善文化進校園”意義深遠。河西區慈善協會秘書長王俊首先發言:“慈善教育是愛心教育,對處于成長期的中小學生很重要,在當今比較浮躁的社會中,對學生開展這方面的教育意義很深遠”。寶坻區民政局副局長、區慈善協會副會長任宏坤表示:“慈善文化進校園”對學生進行慈善文化教育,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思想道德建設的關鍵環節。慈善教育從小學生抓起,讓孩子從小樹立慈善意識,建設人人參與慈善的良好環境,這項工作非常重要。紅橋區雷鋒小學校長侯立岷在發言中說:“慈善教育與弘揚雷鋒精神、踐行雷鋒精神相吻合,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提出的著力提高學生服務祖國、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相吻合。”
——《慈善讀本》內容、形式好。作為“慈善文化進校園”的重要載體《慈善讀本》,與會人員給予高度評價。寶坻區爾王莊鎮總校校長王春平說:“《慈善讀本》內容充實、文字生動,浸透著愛心也傳遞了情感,是對學校德育教育的有益補充。”河西區海河中學的代表說:“《慈善讀本》內容設計不同于教材形式,以活動為主,活動之間邏輯關系清晰,不飄渺空泛,是可操作的。海河中學開展德育活動有一定基礎,也想在這方面多做點兒事情,但苦于沒有指導性讀物,現在有了《慈善讀本》,對今后進一步開展德育教育會有很大幫助。”
——結合實際,抓好落實。對于如何在教學工作中落實“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與會人員也提出一些初步想法。薊縣聞馬莊中心小學校長劉志勇發言承諾,學校要先派一批骨干教師,在校內發揮引領、輻射、帶動作用,然后讓所有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向他們學習,以推動工作順利開展;雷峰小學表示,要把《慈善讀本》和“與雷鋒同行”自編校本教材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并創造性地開展活動,把“慈善文化進校園”落到實處;海河中學表示,回去要做的第一項工作是讓班主任和其他老師對該活動有一個清晰認識,如果班主任都認可這項工作,就能很好地推動開展。其次,要借助學校開展德育課,將《慈善讀本》列為德育教育課程,真正地把學生培養成有愛心、有責任感、勇于擔當的棟梁之才。
——試點工作建議。與會人員在討論中還就試點工作提出建議。紅橋區原教育局局長、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淑芳建議:首先是各級領導,尤其是相關領導要高度重視這件事情。第二,必須把《慈善讀本》納入學校德育課程,貫穿到全天候教育當中。第三,組織試點學校以及相關單位到工作開展好的省市交流學習。第四,適時地召開現場會、交流會、成果推介會以交流經驗和心得;薊縣教育局建議,要落實“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和使用好《慈善讀本》,需要培訓一批骨干教師。經過培訓的教師不僅在試點校發揮作用,也能對全縣中小學校領導進行輔導,以利于在更大范圍內推動此項活動。
——市教委提出要求。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離不開市教委的支持和幫助。市教委德育處副處長趙蓓提出四點要求:第一,會議明確了目的和任務。慈善文化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要做好。第二,積極試點,用好讀本,把這項教育和其他德育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第三,每個試點校都應該有一套好的思路和做法,要積累經驗,開好整體推動會。第四,盡可能編一套成人《慈善讀本》,最好是父母必讀的,配合中小學《慈善讀本》,慈善教育的效果會更好。
——一定做好這件事。曹秀榮會長在會議最后講話:“中華慈善總會選擇天津市作為全國首批宣傳、推廣試點城市,是對天津慈善工作的重視,市慈善協會一定要做好這件事。”曹會長認為,“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是與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精神一致的,活動開展時間恰逢學習雷鋒熱潮,時機選擇得很好;《慈善讀本》雖然經過教育專家指導,但是沒有經過實踐檢驗,試點學校有責任對讀本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將意見反饋到編者;這項工作重點在教育,進校園就要學校負責任,要下點功夫,將這項活動視為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班會、大隊活動上統籌考慮順利實施;要根據試點學校實施進度而不斷擴大范圍,在更多學校推行“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
“慈善文化進校園”正式啟動
2012年3月29日下午,“慈善文化進校園”啟動暨《慈善讀本》捐贈儀式在寶坻區爾王莊鎮程泗淀中心小學舉行。中華慈善總會范寶俊會長出席儀式,市慈善協會會長曹秀榮、中華慈善總會常務理事李玉林出席,市文明辦、市教委、市慈善協會領導,寶坻區委、區政府、區政協和相關部門、區試點校領導,試點區縣學校領導及學生代表百余人參加儀式。
儀式上,市慈善協會領導介紹了“慈善文化進校園”暨《慈善讀本》宣傳推廣活動情況。隨后,中華慈善總會捐贈給天津市慈善協會10000冊(其中包括范寶俊會長捐給家鄉的2000冊)《慈善讀本》,由與會各位領導向試點區縣、學校的代表予以頒發捐贈。
紅橋區雷鋒小學代表劉晶副校長,寶坻區程泗淀中心小學學生代表李雅睿分別發言。劉校長表示,要組織師生認真地學習,采取多樣化的形式,落實《慈善讀本》內容,讓學生學會愛、學會感恩、學會施恩。讓慈善文化成為加強學生思想教育,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的重要內容。李雅睿同學說,我們要通過學習《慈善讀本》樹立從小事做起的觀念,關心同學、幫助同學,熱愛老師、熱愛班集體、熱愛校園,對需要幫助的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奉獻同學們小小的愛心。
寶坻區副區長芮永玲代表區委、區政府表示,將在全區各級各類學校中組織開展以“仁愛、互助、良知”為主題的慈善文化進校園宣傳活動。由區教育局牽頭組織對《慈善讀本》文化內涵進行詮釋理解,制定具體工作實施方案,全面推進“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的開展。
市慈善協會曹秀榮會長和中華慈善總會范寶俊會長發表講話。曹秀榮會長對中華慈善總會和范寶俊會長選擇天津市作為首批試點城市,以及對天津市慈善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誠摯謝意。她對《慈善讀本》作了很高評價,認為《慈善讀本》小學版設計的活動非常適合小學生,一定會在學校里扎根。她說,“慈善文化進校園”如同在春天將種子播下,經過園丁辛勤耕耘,秋天定會收獲豐碩成果。以后再來的時候,希望看到同學們都能講出感恩、施恩的故事。范寶俊會長在講話中首先對大家關心、支持慈善事業的發展表示敬意。他認為,開展慈善文化教育,對于提高孩子、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準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實施好試點工作,需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明確“教育為主”的指導思想。二是結合學校和孩子們的具體情況,探索慈善教育方法。三是注意總結經驗,把慈善教育活動做得更好。他還強調,開展慈善教育不強迫大家買書,不給家里增加經濟負擔。最后,他希望通過大家共同努力,爭取地方黨委、政府、教育部門支持及慈善機構積極配合,齊心協力將試點工作搞好,以利于精神文明建設和國家慈善事業發展。
試點學校實施方案摘要
南開中學
一、以《慈善讀本》為載體,加大慈善宣傳力度。一是認真組織本校學生閱讀《慈善讀本》,落實《慈善讀本》征文活動;二是利用校園廣播、校園櫥窗、校園手機報、班級板報等多種形式,對在校師生、學生家長進行慈善相關知識和內容的宣傳,讓慈善文化融入師生的日常生活。
二、以校園文化為平臺,豐富慈善活動形式。一是結合“感恩節”等與慈善相關的節日,開展“和諧因你我,慈善共同行”主題班會,通過班會進一步宣傳慈善,并使學生了解慈善、為慈善做貢獻;二是組織和開展有關慈善教育的活動,如辯論賽、慈善講座等。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生活動,讓學生體驗慈善的意義。
三、以學生社團為依托,拓寬慈善教育渠道。一是開展多種形式的愛心慈善活動,如愛心義賣、捐助甘肅失學兒童、圓夢特教中心、關注自閉兒童。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感受做慈善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二是完善學校義工制度,讓南開學生進一步走進社會、奉獻社會、實現自我。
海河中學
成立以校長為領導,以分管德育的副校長為核心,以德育主任、年級主任、班主任、團支部為主力的教育團隊。
一、開展全校性豐富多彩的慈善主題活動。如黑板報、手抄報、墻報、作文、繪畫等競賽活動,通過校園網絡等多種載體,廣泛宣傳慈善文化,營造慈善文化氛圍。
二、結合不同年齡層次學生特點,組織學生開展知識競賽、征文、演講等活動傳播教育慈善文化。
三、利用德育課為主陣地,充分傳播慈善文化。每月一次開展一個主題活動,每學期三次,每學年六次完成《慈善讀本》的的章節內容。
四、積極有效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學雷鋒義工實踐活動。通過活動引導和教育學生,關心他人、關愛社會,學會知恩、感恩,懂得報恩、施恩,培養學生愛的情感和品質。
五、每年五月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推動會。通過課堂實錄、講課、主題活動展示,進行班級《慈善讀本》使用心得交流,有效提升教育效果。
紅橋區雷鋒小學
雷鋒小學確定了“愛與責任伴成長”的活動主題,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活動組織機構。
一、集中學習。1.各班在班主任帶領下,利用每月最后一個周一的周會課,學習《慈善讀本》。要求有備課、有具體組織形式、有學生學習感悟。2.每周四紅領巾廣播時間進行校級《慈善讀本》學習感悟交流。3.每周五課前十分鐘為班級《慈善讀本》學習沙龍時間,學生自主閱讀、學習交流。
二、親子誦讀。每月安排《慈善讀本》親子誦讀活動,家長與孩子共同學習、交流。
三、特殊德育作業。定期布置特殊德育作業,以《慈善讀本》學習感悟為主題,讓學生寫感想、談體會,進行實踐反思。
四、開展主題活動。將《慈善讀本》教育內容與本校特色相融合,適時開展讀書征文、主題班會、故事會、演講比賽等形式多彩的活動。
五、實踐體驗。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崗位,在參與每一次實踐活動中深刻體會讀本中蘊含的教育意義。
寶坻區爾王莊鎮程泗淀寶麗金第五希望小學
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活動組織機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在教職工大會上學習《慈善讀本》,在學生大會上宣傳《慈善讀本》,讓全體師生充分認識到《慈善讀本》進校園的重要性。
二、《慈善讀本》教學與學生思想品德課相結合。要求思想品德課充分發揮慈善文化的育人功能 ,在授課內容中增加慈善理念、慈善行為、典型人物和事跡等內容,發揮思想品德課促進人際和諧的功能。
三、《慈善讀本》教學與班會課相結合。班會課上學習慈善文化,也是實現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徑。組織學生學習慈善文化,通過故事會、知識競賽、征文、演講等形式開展慈善文化的傳播教育。
四、《慈善讀本》教學與主題活動相結合。開展全校性豐富多彩的慈善主題活動,如黑板報、手抄報、墻報、作文、繪畫等競賽活動并通過音頻、視頻、廣播、網絡等多種載體,廣泛宣傳慈善文化,營造慈善文化氛圍。
五、《慈善讀本》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相結合。在宣傳誠信友愛、互幫互助的公益理念中,提升全校師生的慈善意識;引導全校師生積極關心、主動參與慈善事業。通過多種形式的社會公益、志愿服務、愛心幫扶實踐活動,引導和教育學生關心他人、關愛社會,學會知恩、感恩,懂得報恩,施恩,培養學生愛的情感和品質。
六、《慈善讀本》教學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在家長學校活動、學校開放日、家長會、家訪等活動中向學生家長宣傳慈善文化理念,提高家長的慈善意識,號召家長積極參加慈善募捐、公益活動。
七、《慈善讀本》教學與學校總結評價相結合。把慈善文化教學列入學校的總體計劃中,制定適合本校師生參加慈善活動的激勵機制,運用常規性道德評價體系促進學生慈善意識的形成,并對在校內外開展的各種慈善公益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師生進行表彰獎勵,使學校對師生的慈善行為給予積極公正的評價。
薊縣出頭嶺鎮聞馬莊中心小學
聞馬莊中心小學成立以劉志勇校長為組長的“慈善教育進校園”領導小組。
一、提高道德認識,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通過有組織的教育活動,使其懂得為什么要關心父母、老師和他人。1.利用愛心故事和愛心童話,幫助孩子理解他人對自己的愛,培養角色換位能力。2.以周圍人如何愛自己為題的討論;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孩子道德認識上有了較大提高。如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懂得關心別人。3.借助媒體培育愛心。讓孩子觀看影視中救護、援助、服務、合作等方面的報道及閱讀以互助友愛為主題的童話、故事等,培養孩子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二、通過愛的認知、愛的體驗、愛的行為的培養以及情境表演、創設情境等活動引導孩子學會怎樣關心別人并付諸行動。在日常生活中,為學生創設表達愛心的機會,在反復實踐中逐漸理解。首先,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其次,培養愛心,落實在平時的點滴行動中。再次,拓展孩子交往范圍,培養表達愛心的能力。創設情境及情境表演等活動,引導、強化孩子愛心之舉。
三、加強家校聯系,家校共同培養孩子的愛心。引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的反思,審視自己日常教育言行,改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經常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給孩子一把判別是非的標尺;加強相互的信任和理解,家長只有理解孩子的煩惱,才能幫孩子解決困難,取得孩子的信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