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將移動互聯網的贏利模式寄希望于Html5、谷歌眼鏡等新技術的時候,更應該在轉變觀念方面發(fā)力。事實上,移動互聯網早已經全球化了,而用戶永遠是挑剔的,不會因為你是行業(yè)領袖就選擇你,也不因為你是創(chuàng)業(yè)者就放你一馬。
當長城會聯合創(chuàng)始人兼COO薄益群和他的同事們一次次往返于北京—硅谷—東京的時候,他們可能比大部分移動互聯網的從業(yè)者都更深刻地意識到,移動互聯網是個全球化的生意。
這種全球化,不僅僅體現為類似蘋果App等移動應用的全球化,也體現為不同國籍的從業(yè)者全世界流動的全球化,甚至也包括移動互聯網界活動的全球化。
事實上,當網絡導報記者來到長城會的辦公室時,他們正在為今年10月份的全球移動互聯網硅谷大會(GMIC SV)做準備。在接受網絡導報記者專訪時,薄益群表示,這兩年中美移動互聯網界互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美國對中國的關注也越來越多。毫無疑問,在硅谷搞一次預計有5000人參加的全球性活動,將成為他們正式進軍美國的一個信號,而且,還能有不少收入——盡管薄益群強調,“長城會追求的不是收入而是影響力、號召力”。
如果你對國內移動互聯網公司/開發(fā)者有所了解,你會發(fā)現,持有這種想法并付諸實踐、從全球化中有所斬獲的公司和個人已經越來越多。
因而,在這次關于移動互聯網贏利模式的采訪中,記者聽到最多的話,就是“移動互聯網是全球化的話題”,或者“跳出移動互聯網的圈子來看待移動互聯網贏利模式”,或者“轉變思考問題的角度”……
這的確讓人感到振奮。此前,“移動互聯網不再制造馬化騰”之類的論調以及看風投臉色而唱衰移動互聯的言論,幾乎要讓希望掘金移動互聯的創(chuàng)業(yè)者感到絕望了。毫無疑問,我們希望聆聽到不一樣的聲音,而且相信這樣一個邏輯:他們的思考心得源自于大量的實踐并將對業(yè)界產生積極影響。
互聯網專欄作家、IT評論人城宇認為,移動游戲的確很吸引人,游戲越好,越吸引用戶注意力和時間,也就增加了用戶付費的可能。而移動電商,如果能夠解決好誠信和支付問題,未來發(fā)展?jié)摿σ簿薮蟆Ec此同時,他認為移動互聯網廣告的潛力并沒有發(fā)揮出來。
艾瑞咨詢集團產品總監(jiān)孫一鳴認為,國外移動互聯網是從商務應用自然過渡到高端人群的,而國內第一波使用移動互聯網的人卻是比較草根的,但現在,國內移動互聯已經處在從草根向高端轉化的過程中。
毫無疑問,在探討移動互聯網贏利模式的時候,這種客觀比對更容易讓人冷靜。
關于移動互聯網的贏利模式問題,幾乎沒有任何標準答案可言,或者說,一千個從業(yè)者就會有一千種以上的答案。
國金證券研究所高級分析師趙國棟是從大數據的角度出發(fā)的。他認為,移動互聯網產生了海量的大數據,未來大數據將成為資產,“從數據流中及時感知并捕獲那些最為敏感的信息,它是碎片化的,但也是最為鮮活最具商業(yè)價值的。”
圍繞這些資產會出現租售數據、數字媒體、數據使能、數據空間運營等六種商業(yè)模式。以數據空間運營模式為例,現在的網盤、微盤都屬于此類。它有什么好處呢?趙國棟說,由于移動終端本身的存儲能力非常有限,因而網盤首先是存儲能力的一個彌補,其次可以方便用戶快捷地分享信息,第三,與設備無關,即便手機換了丟了都不影響。“以后,這些服務提供商就成了個人信息的集大成者、個人服務的綜合提供商。”
這個觀點看起來非常前衛(wèi),但事實上,早有公司在積極踐行且收獲頗豐。其中最杰出者,當屬薄益群在訪談時贊譽有加的Evernote(印象筆記)。Evernote提供的服務其實很簡單,讓用戶“利用印象筆記,隨時隨地記錄一切有價值的信息”。從本質上講,Evernote就是一家數據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Evernote是今年5月才進入中國的,但付費用戶已經占到4%,它在全球的付費用戶高達100萬。對一家小公司來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
多盟聯合創(chuàng)始人兼COO張鶴在接受網絡導報采訪時曾說:“用戶是非常挑剔的,不會因為你是行業(yè)領袖就選擇你。”沿用這句話,我們同樣可以說,“用戶也不因為你是創(chuàng)業(yè)者就放你一馬”。
是的,在移動互聯網的全球化天空下,巨頭與草根都一視同仁,都要去尋找自己的生存之道。
●訪談室
換個思維,談談全球化
——專訪長城會聯合創(chuàng)始人兼COO薄益群
網絡導報:現在大家都在探討移動互聯網的贏利模式,不過,既然是探討,也就意味著還沒有找到出路。
薄益群:不錯,討論贏利模式對于某一家公司來說,確實是很困惑的問題,因為支撐他們收入的絕大部分是來自傳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更多的是他們在內容方面的延伸或者豐富,以及積累用戶。
但如果從純粹的移動互聯網產業(yè)來看,移動互聯網以后會發(fā)展為各行各業(yè)必備的基礎設施,不僅僅是技術圈的事情,而是整個經濟圈、整個社會的事情。這樣一來,關于贏利模式的想象空間就大很多了,比如出版、汽車、金融保險銀行機構等等,都會介入進來。傳統互聯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同樣,移動互聯網也遲早會有這樣一天。
網絡導報:有人表示移動游戲等方面可能會有大市場,但受制于手機屏幕等因素,移動廣告的份額未必會很大。
薄益群:我個人不太認同。移動游戲、社交等等當然會有發(fā)展,但如果大家都認可手機會成為報紙、電腦等之后的媒體形式,那么移動廣告以后一定會有大的發(fā)展。
媒體價值在于人們的關注度。以后智能手機用戶越來越多,用戶在上面關注的時間也會越來越長,因而它肯定具有媒體價值。至于是否可以轉化為廣告收入,那也是遲早的事。
網絡導報:我同意您剛才的觀點,但是,用戶使用的是碎片化時間。業(yè)內也有不少人士指出,碎片化時間會影響其商業(yè)價值。如果碎片時間的總和是10個小時,那么它肯定要打個折扣,未必比得上原來的那幾個小時。
薄益群:首先,移動設備除了智能手機之外,還有平板電腦等等。假設要打折的話,如果手機是6折,那么平板電腦可能是8折。不過,平板電腦的出貨量遠遠低于智能手機,但這至少說明了移動終端的多樣性;另外,現在用戶用于智能終端的時間并不是那么碎片化,很多時候都是一段一段的,比如看視頻;第三,如果說碎片化為商業(yè)價值減分,那么,移動和位置相結合,又要加分了。
加多少分又減多少分,目前還很難去量化。等到智能終端普及之后,也許慢慢就會形成一個行業(yè)的評估標準。但從剛才談的幾點來看,移動廣告的前途肯定是很大的。
網絡導報:你說的很大是多大?去年移動開發(fā)者大會上,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說相當于傳統互聯網的N倍大,后來有人說N等于10,等于2,但也有人說N會小于1。
薄益群:每個人的斷言肯定有他自己的依據,我們不做評判。這只能說大家都在關注而已,不過,N顯然是大于1的。我們看問題的本質就可以知道。再說了,未知的東西總是很多,新技術總是在不斷涌現。誰能斷言移動廣告的展現形式就是現在這幾種呢?
網絡導報:對。我上次采訪億瑪在線副總裁羅洪濱時,他提到現在有一種光學立體成像技術可以在手機之外形成一個更大的影像。谷歌眼鏡也讓很多人看到了希望。
薄益群:在今年的巴塞羅那通信展上,我們長城會的一家會員單位就展示了一種類似的眼鏡,戴上它之后,你看到的內容和你通過電腦瀏覽器看到的一樣。這無疑又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媒介方式。
另外,未必是一些新技術,最關鍵的是思考問題的角度。在長城會的一次內部閉門會議上,有人說,手機廣告為什么不可以做全屏呢?如果畫面很漂亮,即便覆蓋幾秒鐘,用戶也未必會覺得是一種打擾。在場所有人聽了之后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很新穎。這可不是我說的,說這句話的人是馬化騰。
網絡導報:據悉,互聯網廣告僅僅占到全部廣告交易額的10%,而投到移動互聯網的大概只有1%;這1%里面,7成是業(yè)內廣告,只有3成是品牌廣告?
薄益群:這很正常。比如十年前,互聯網廣告的第一批客戶也是聯想、戴爾這些IT行業(yè)的業(yè)內客戶,他們相對其他行業(yè)更容易接受新的媒體形式。另外,市場還有一個培育的過程,至于什么時候爆發(fā)不好說。這取決于兩個因素:智能終端的普及率以及內容的豐富性。
舉例說,怎么衡量手機上內容的豐富性?比如說移動應用。每個應用就好比PC互聯網上的一個網站,但現在總共有多少個應用呢?
網絡導報:蘋果、谷歌都有60多萬個,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加在一起不到30萬,還有一些其他的。
薄益群:很好,而且蘋果、谷歌都是全球性的,國內的并沒有多少。從這個角度看,移動互聯的內容還不夠豐富。
所以,現在阿里云、百度都特別看重Html5,因為它可以把傳統網站轉變成移動應用。現在做移動開發(fā)似乎是很高深的事情,但如果有Html5或者類似的技術,可以很輕松地把個人網站變成移動終端上的應用,那么你我都變成開發(fā)者了,手機上的內容勢必發(fā)生爆炸性的增長。
網絡導報:在PC互聯網時代,搜索、游戲和電商是三種最基本的贏利點,但智能手機上目前似乎只有移動游戲比較火。從趨勢上講,你看好哪一方面?
薄益群:不妨將移動游戲的范圍擴大一點,改為移動娛樂,那這個市場無疑是巨大的。比如“憤怒的小鳥”,就通過一款游戲應用發(fā)展到鞋帽電影等等。
另外,我非常看好移動電商。以日本為例,從2004年開始,日本就進入了移動內容大爆發(fā)的階段:2007年前是音樂、游戲、鈴音、電子書,之后是移動電子商務。2004年之后,日本移動電子商務的市場規(guī)模就超過了其他一切移動內容市場的總和,到2008年時,前者竟然是后者的2倍!
而中國市場甚至更大。中國幅員遼闊,移動電子商務可以有效地降低地區(qū)之間的差距。一線城市的人均消費量當然比較大,但二三線城市就像長尾一樣,不可限量。當然,與之類似,移動閱讀、移動教育也都會逐漸爆發(fā)。
網絡導報:這兩年不斷有人哀嘆,移動互聯網產生巨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薄益群:時勢造英雄,移動互聯網本身就是一個變革。當雅虎出現的時候,作為一個時代的標志,它摧毀了很多傳統公司,但以谷歌為首的搜索技術超越了它;而當Facebook出現的時候,谷歌也面臨著重重危機。誰說他們就是老大呢?也許幾年之后就消失了。
新技術總是層出不窮,圍繞一種新技術會產生出新的經濟形態(tài),確立一種新的游戲規(guī)則。但傳統公司很難轉變,因為它的基因產生于那個舊的時代。Facebook本身并不是移動互聯網的產物,后者充其量只是其業(yè)務的延伸,但隨著時間的推進,就會誕生出一批純粹基于移動互聯技術的公司,他們將主導一個新的時代。
媒體價值在于人們的關注度。智能手機用戶越多,用戶在上面關注的時間越長,它就越具有媒體價值。至于是否可以轉化為廣告收入,那也是遲早的事。
新技術總是層出不窮,圍繞一種新技術會產生出新的經濟形態(tài),確立一種新的游戲規(guī)則……隨著時間的推進,就會誕生出一批純粹基于移動互聯技術的公司,他們將主導一個新的時代。
現在說寡頭還為時過早
——專訪多盟聯合創(chuàng)始人兼COO張鶴
網絡導報:在贏利模式方面,傳統互聯網大概包括內容付費、增值服務、廣告等幾種,那么移動互聯網呢?有人認為會迥然不同。
張鶴:互聯網發(fā)展了十幾年,贏利模式基本沒有太大的突破,而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雖然終端變了,用戶變了,但互聯網的精髓沒有變,因此其商業(yè)模式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網絡導報:業(yè)界似乎習慣于指責消費者喜歡免費的午餐。
張鶴:雖然中國消費者的“付費”習慣并不理想,但這并不意味著就可以對消費者說三道四。三年前,市場機構GfK在歐美16個國家調查時就發(fā)現,全球87%的網民都不愿意為網絡內容付費,并非中國消費者“吝嗇”。因此,靠廣告盈利就成了創(chuàng)業(yè)者生存的首選方式。未來,移動廣告將成為移動互聯網贏利的重要構成部分。
網絡導報:手機的小屏幕是否成了移動互聯網商業(yè)模式區(qū)別PC互聯網的關鍵所在?
張鶴:手機屏幕大小不是關鍵,智能手機由于交互方式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已經開始與PC分道揚鑣,具有獨特的個性和生命力,為廣告客戶提供獨特的商業(yè)價值。因手機天然的精準性、互動性以及高用戶黏性,具有高關注度、強互動性、有效轉化、二次營銷和整合媒體的優(yōu)勢,移動營銷也因此成為品牌廣告主進行品牌精準營銷的主流方向。
網絡導報:所以你并不認同移動廣告是海市蜃樓的說法?
張鶴:移動廣告的潛力是十分巨大的。PC互聯網發(fā)展了十幾年,但并沒有真正征服廣告主,目前的份額不到20%,未來移動互聯網會改變這個局面,移動互聯網以精準到個人的視角重新發(fā)現這個世界。今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廣告主也意識到,將所有預算放在傳統媒體上,已經再也無法充分發(fā)揮營銷效果。品牌需要跟隨移動廣告進入“用戶信息”時代,讓營銷結合手機型號識別、運營商識別、地理位置精準等信息,才能在一年365天里精準維持品牌與消費者的關系。
一言以蔽之,移動互聯網就是小宇宙,爆發(fā)力是不可想像的。
網絡導報:從你們的研究情況來看,現在哪些方面已經開始爆發(fā)了?
張鶴:根據多盟與艾瑞咨詢聯合推出的2012Q1報告,在移動應用廣告平臺的應用類型分布中,電子閱讀、手機游戲、在線影音的廣告投放比例最高;從應用廣告點擊率的情況來看,電子閱讀、手機游戲的點擊率位居前兩名;在所有應用中,電子閱讀、游戲類應用是用戶停留時間最長的。因此,廣告主在電子閱讀、手機游戲、資訊新聞類應用的投放意愿也很強,比例呈上升趨勢。
目前手游還是大多借鑒PC游戲,多種模式并存,盈利拐點還需要探索。
網絡導報:有人說,移動互聯網不再制造馬化騰、李彥宏。您怎么看?
張鶴:他們確實具有自己先天的優(yōu)勢,能把PC的桌面模式直接平移到手機上來,同時,其技術、資源等綜合能力都具有先天優(yōu)勢。但是,移動互聯網還處在早期,現在就說寡頭、壟斷、規(guī)則制定者,還為時過早。
移動互聯網模式非常多,重要的是你如何真正滿足用戶的需求。用戶是非常挑剔的,不會因為你是行業(yè)領袖就選擇你。
另外,移動互聯網是一個“天生國際化”的市場。對從業(yè)者來說,剛開始就需要、也必須具備更好的國際視野,這將是決定很多產品發(fā)展的重中之重。我相信,未來移動互聯網的競爭要遠遠比PC互聯網競爭更為激烈。
PC互聯網發(fā)展了十幾年,但并沒有真正征服廣告主,目前的份額不到20%,未來移動互聯網會改變這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