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泊
摘要:隨著二外日語教學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如何提高高校二外日語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zhì)量,提高教學效率,成為日語教育界討論的熱門話題。高校的二外日語教學有著自身獨特的特點,學習者在英語學習依然作為主流的環(huán)境下,把日語作為第二外語,從零起點開始全新的學習,并且要在短時間內(nèi)掌握好日語,這期間教師的教學起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本文將討論二外日語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法,并著重分析其各自優(yōu)缺點和有效性。
關(guān)鍵詞:高校二外 日語教學 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b)-0167-01
在眾多高校的本科外語教學中,第二外語為必修課程,而日語又為眾多高校中二外課程設置的首選。高校的二外日語教學有著自身獨特的特點,學習者在英語學習依然作為主流的環(huán)境下,把日語作為第二外語,從零起點開始全新的學習,并且要在短時間內(nèi)掌握好日語,這期間教師的教學起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1]但在教學中又存在諸多的問題,如教學資源匱乏、學生重視度不夠、教學模式單一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教學質(zhì)量。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需要教學工作者從教學方法入手,在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全面實現(xiàn)教學實踐的變革,達到教學改革的理想目標。
1 語法翻譯法
語法翻譯法是外語教學的基礎(chǔ),它主要有語法教學和翻譯教學組成。它是一種不僅僅將外國語翻譯成母語,也寶庫奧將母語翻譯成外國語的過程。翻譯法重視知識的輸入和輸出。法國語言學家Louis說過,翻譯教授法就是將拿本國語言去譯解外國語言。翻譯法的基本特點可以歸結(jié)為以下幾個方面:
(l)教授語法學家所確定的所謂“規(guī)范”的語言,所使用的語言材料多以古老和過時的例句為主;(2)注重書面語,不注重口語;(3)語法的講解不僅注重規(guī)則的東西,而且十分注重不規(guī)則的東西;(4)課堂教學使用本族語;(5)教學方法以翻譯為主,通過大量筆頭翻譯和寫作練習來檢驗語法規(guī)則掌握情況。教學過程一般是:先教字母的發(fā)音和書寫,然后系統(tǒng)地教語法,最后閱讀原文。從外語教學啟動以來,翻譯法都是各個教學課堂的基礎(chǔ)手法,可稱之為當代外語教學法的基礎(chǔ)。
翻譯法中由于母語的介入,學生很容易辨別出所學對象外語和母語之間的差別。它采取的形式是先輸入再輸出,比如先讀后譯,或先看后譯。對于高校二外為日語的教學來說,使用該教學法,教師的教學相對輕松簡單。但是翻譯法偏重語法教學,不僅會給學習者在英語學習之外繼續(xù)進行大量的日語語法學習,造成繁重的學習負擔,還必須要求學習者死記硬背各項語法,大大削弱了語言教學的趣味性,漸漸使得學習者喪失了學習興趣。另外,翻譯法強調(diào)讀寫為中心,聽說訓練相對缺乏。
2 直接法
直接法是用目標學習語言進行授課的一種方式。英國學者Harold提出的口授法理論奠定了直接法的基礎(chǔ)。直接法重視口語,強調(diào)通過口語來掌握外語。
這種教學法重實踐練習,但輕理論學習,容易忽視聽說讀寫中的寫,也容易造成學生理論知識匱乏,母語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也不明顯。并且作為高校的二外日語教學,直接法的使用對教師日語流利度和準確度要求相對較高,教師資質(zhì)方面也是需要充分考慮的問題。
3 口語法
口語法是一種以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為理論基礎(chǔ)的教學法。它通過耳聽口讀的方式進行詞匯記憶,再通過與理解語法相結(jié)合,最后組成一定形式的句子。口語法側(cè)重于以訓練和練習為中心,以培養(yǎng)口語能力為教學目的的方式。
口語法注重構(gòu)造,強調(diào)對音聲和詞匯的掌握,以口頭訓練和練習為優(yōu)先。在教師主導的口頭練習中,它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習者的句型使用能力。但是,對于對文字感興趣的學習者而言,會造成一些遺憾,尤其是日語語言的文字與漢字一脈相承具有很強的學習價值,并且口語法忽視學習者的學習自主性,發(fā)揮不出學習者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所以難以培養(yǎng)出各種場合下的實際交際能力。
4 交際法
交際是語言的根本功能,所以交際法又稱為功能法。交際法產(chǎn)生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在對口語法安的過程中逐漸產(chǎn)生,它是以向?qū)Ψ絺鬟f自己的意愿和情感為目的的教學理論。交際法將語言置于一定的場景中,培養(yǎng)學習者的實際交際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設想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場面,考慮交流時的語言措辭,通過交流達到所需目的。
目前,在很多高校的二外日語教學中,情景教學法和任務型教學法取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法,被外語教學廣泛地運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對提高日語教學質(zhì)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將交際法教學法應用到日語二外教學中,通過情景構(gòu)建、創(chuàng)設任務、制定培養(yǎng)目標、實施計劃、完成教學活動任務的全過程,提高二外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提高二外課程的教學質(zhì)量,能夠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交際法強調(diào)學習的內(nèi)容不僅僅是語言,應該指向?qū)W習的所有;在交際中,向?qū)Ψ絺鬟_自己的意愿的過程和語言形式用等重要等等。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因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所以教師的自身能力對對學生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使用交際法要求教師具備很強的聽說能力。并且,由于教學中不苛求語言的準確性,所以對于學生的錯誤表達在不影響交際的前提下采取寬容態(tài)度,長期以往,會影響學生的語言規(guī)范。
5 認知法
認知法也稱符號法,是由美國教育家Carroll提出,要求重視對語言現(xiàn)象的理解,著眼于培養(yǎng)實際運用語言能力的外語教學法理論。[3]認知法認為,語言是一種知識和規(guī)則的體系。所以只有在理解語言知識后才能更好地進行運用。
認知法的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有意識的進行學習。但是高校的二外日語學習,相對而言缺乏語言環(huán)境,要求學生從對知識的理解,形成到運用必須勤學苦練。
二外日語教學是項長期性的復雜的工作,現(xiàn)有的各種教學法長期以來在高校日語二外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總結(jié)了日語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通過對二外日語教學的剖析得出,學習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積累,學生必須構(gòu)筑起自己的日語知識體系。教師的身份也應從傳授知識的權(quán)威者轉(zhuǎn)為對學習者進行促進的幫助者。得出結(jié)論,有效的二外日語教學是多種教學法綜合在一起的教學實踐過程。這樣的教學實踐克服了以教師,教材和教室為中心的不足,也能夠有效的改變被動型,依賴型以及單一型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王武軍.日本語教育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897:61.
[2] 久保田滝子.日本語教育における批判教育、批判的読み書き教育[J].世界の日本語教育,1996(10):35-48.
[3] 有泉芳彥.學習者に優(yōu)しい日本語教育[J].2000(10):1-17.
[4] (德)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C]//張煥庭,譯.西方資產(chǎn)階級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