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 王立軍
摘要:學生課堂紀律的好壞影響著教學活動的開展,對于面臨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來說課堂問題花樣繁多,通過從學生和教師兩方面共同查找問題,利用樹立紀律觀、提高教師素養、改善師生關系等手段提升課堂紀律,保證教學質量。
關鍵詞:課堂紀律 課堂行為 教師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b)-0174-01
課堂紀律主要是指對學生的課堂行為施加的外部控制與規則。良好的課堂秩序是順利進行教學工作的重要保證。課堂紀律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和教學質量的高低。理工科類院校第四年是本科在校生的最后一年,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課堂紀律等方面都有其獨特性,如何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良好的課堂紀律顯得尤為重要。
課堂教學秩序主要靠教師的組織,通過建立良好的課堂秩序和學習氛圍,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任務上來,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這是教師從教能力的體現,也是保證教學順利完成的前提。
1 大四學生課堂紀律問題
1.1學生課堂現狀
理工科類學校學生進入第四學年,主要學習任務是專業課,課程設置上體現的更為貼近學生專業特點,上課時間安排上相對來說不緊密,學生自主支配時間增多。課堂表現常見的有:個別學生逃課、有理由的缺課,少數學生課上開小差,認真聽講的學生等。逃課的學生在這一時期主要有兩類人,一類是不學習,就是不上課;另一類又正好相反,是準備報考研究生考試的學生,他們認為考研是第一任務,專業課只要考試通過即可,所以不用聽講。那么有各種理由缺課的學生主要是病假、事假或者參加用人單位宣講會、招聘會、工作面試等。
課堂上開小差的學生主要是課堂上睡覺、玩手機、看課外書、聊天等。認真聽講的學生是坐在前排,跟隨老師的講解能正常參與師生互動。
很明顯,逃課、缺課、課上開小差這一系列行為對于正常教學活動產生了不好的影響,課堂缺乏紀律會造成學生的學習權、教師的教學權受到侵害,教師要耗費一定的精力維持課堂秩序,學生學習氛圍受到干擾,有時師生關系也會變得更為緊張。
1.2學生課堂紀律問題產生的原因
課堂紀律問題產生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學生的,也有來自任課教師的和課程本身特點等。
學生方面的因素主要指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性格,學生的自律性等。有些學生認為自己現在是大四學生,即將畢業,專業課程的學習對于他(她)沒有吸引力,開始放逐自己,在學習節奏改變的環境中不能很好的調試自己,學習態度漸漸消失。有些學生喜歡展示自己,在課堂上愿意和其他人交頭接耳說話,更甚者高聲喧嘩,這一系列行為表明學生自律性的缺失。如果教師沒有及時處理和制止學生擾亂課堂的行為,那么課堂秩序就完全被打亂,課堂紀律沒有形成。
教師方面的因素可能來自于教師管理方面的缺失、教師課堂的掌控能力以及教師教學態度的偏差等。如果教師對于課堂上學生的行為不加以管理而放任自流的話,就是教師管理方面的缺失。教師在講授課程時若不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而是照本宣科,講課枯燥無味,那么教師對于課堂掌控能力的差表現就會帶來課堂秩序的影響,學生不聽講、說話等,就會產生往復的惡性循環,學生不愿意聽,教師也不愿意認真講,課堂紀律、課堂秩序都受到影響。如果教師對學生缺乏熱情和關愛,教學態度有偏差,就會造成師生關系緊張,影響課堂紀律等。
2 提升課堂紀律管理的手段
2.1樹立正確的紀律觀
教師一定要給學生樹立良好的紀律意識,課堂紀律的行成需要教師促成,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情況維持課堂紀律,有違紀行為發生就要立刻制止并加以糾正,保證良好的教學環境。當然不能一味地要求課堂安靜,良好的師生互動也是教學效果的保證。
2.2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管理者和領導者,其作用是為學生創設和保持良好的課堂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學習,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質,掌握一定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培養良好的個性,合理組織課堂,促進教與學活動的正常進行,提高教學效果。
2.3改善師生關系
熟記學生姓名,利用點名的方式增加與學生的認識;善用聲音變化提點學生,促使個別學生改正錯誤行為;適當的課堂提問,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個別問題學生可以課后進行面對面交流,找出問題癥結,加強師生關系。
保證課堂紀律,為課堂教學提供良好的課堂秩序,是保證教學目標實現的必要條件。對于大四學生課堂紀律的把握,要結合學生特點,有的放矢的加以管理,保證教學任務的正常進行。
參考文獻
[1] 張茂英.淺析大學英語課堂紀律問題管理策略[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
[2] 孫影娟.大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類型及其特征分析[J].世紀橋,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