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順
摘要:中央控制室是水泥生產的中樞,在以往的操作中,很多操作員墨守陳規,認為只要仔細觀察畫面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實踐證明,這種思維方式是片面的,不科學的也是對生產不利的。全方位的思維方式才是對生產有所助益的。結合自身工作和操作經驗,將全方位的思維方式貫穿于中控室操中,勢在必行!
關鍵詞:中控室 操作過程
中圖分類號:TU5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b)-0202-01
1 查看壓差找問題
生料磨內的物料、風速的流動情況,最直觀的反映就是壓差,壓差的穩定標志著入磨物料量和出磨物料量趨于動態平衡。
在操作過程中,因壓差高會出現如下問題,并應立即著手解決。
(1)入磨物料大于出磨物料,料層過厚,形成“料墊”,此時立即增加抽風量,將料層控制在合理范圍。
(2)產品太細,內循環量升高,選粉機功率上升,系統風量減小,此時立即通過降低選粉機轉速,增加系統拉風,將合格細粉及時排出。
(3)參數不合理,系統風量過小,致使通風阻力增大,此時要加大磨內拉風,提高風環處風速,減小外循環量。
(4)磨系統漏風量大,馬上檢查漏風點,有必要需立即停車處理。
(5)入磨粒度大且易磨性差,應根據物料特性調整喂料量,改善入磨粒度。
當然影響壓差的因素還有很多,但唯一的目的就是穩定壓差,保證磨況。
2 聯系現場防問題
中控室一般通過參考電腦屏幕參數來發現問題,但在個別條件下,數據不能及時反映現場情況,此時就需要和現場人員及時溝通。
2.1曲線“平穩”大問題
我公司生料制備采用石灰石為主要原料,配以砂巖、鐵礦石、鋁礬土為輔料的配料方式,因鐵礦石、鋁礬土、砂巖配料少,經常造成中控數據曲線“走直線”。此時,如不加以注意,會把曲線“走直線”,誤判斷為正常下料。可往往此時,現場電子皮帶秤上已經斷聊。這種情況不被察覺,必然造成生料缺組分,對回轉窯的煅燒造成極大影響。在操作過程中,發現曲線有輕微異常必須立即聯系現場工作人員,及時到位,迅速處理,并要求現場人員仔細檢查每臺稱下料情況,第一時間快速解決問題。
2.2磨況“平穩”出問題
在操作過程中,操作員通常觀察主電機功率和磨內出料情況來判別磨況好壞。可有些情況,對于操作經驗少的員工來說,往往出現大隱患。有些時候,主電機功率持續走低,而出磨斗提電流升高,稍不注意,操作員會誤以為是“磨空”,立即加料。這種情況下,如仔細觀察會發現,主電機功率雖低,但并不平穩,而是呈下降趨勢;出磨斗提電流雖高,但卻波動大。此時,應立即意識到磨況出現問題,應立即聯系現場人員迅速到位排查,通常可判定此現象為嚴重“飽磨”,在保證系統風壓的前提下,立即采取減料、止料處理。聯系現場排查及時,能防患于未然,從而有效保護現場設備,減小對磨機臺產及系統電耗的影響。
3 深入現場查問題
中央控制室是通過曲線數值變化來調整設備參數的工作,但在工作過程中,不應滿足于現狀,發現問題后應經常深入現場察看、解決。
3.1對下料溜子的改造
我公司一線生料磨系統、水泥磨系統皮帶秤下料溜子原設計的外部插板式,經過幾年來的使用,效果不理想。這樣的設計容易堵料和劃傷皮帶造成停車。后經多項研究,把原外插板改為內插板導軌在溜子內,增大了空間,有大塊也不會夾在皮帶與插板之間。設計間隙為>60mm。自改用后效果良好,未出現過劃皮帶事故。經過改造,徹底解決了物料下料不暢問題,保證系統穩定運行。
3.2對于磨頭端板的改造
由于球磨機的特定性,磨頭端板經常受到大球徑磨球沖擊而造成龜裂,脫落現象。經研究,我們將原來五圈端板進行改造。將其中由內向外的第二圈和第三圈合并,改造后,使原有端板由一點固定,變為兩點固定,使端板固定更為牢固。試運行磨況穩定,并始終保持高臺產。定檢進磨后,發現改造成功,端板牢固,無損壞現象。
4 大膽嘗試沒問題
4.1變頻技術的應用
在水泥生產過程中,風機被大量采用于工藝流程上,風機負載耗電量大,起動電流較高,不僅造成電能的浪費,工作效率低,而且開動閥門時,經常發生事故。
變頻調速技術是一種先進的電機調速方式,可有效解決以上問題了解了變頻的工作原理后,操作方式打破操作常規,大膽采取將循環風機入口閥門全開至100%,并將放風閥門調整至40%左右(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隨時調節)。
4.2變頻技術應用的效果
使用變頻技術后,由變頻調節替代閥門調節保證原料工藝要求的情況下,達到較好的節能目的(如表1)。
經公司技術部門統計,使用變頻技術后,節電率為37.38%,預計年節電量30.68萬度,節約電費16.87萬元。
以上是自己在操作過程中總結的經驗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的一點點成績離不開領導和同事們多年的培養和幫助,但自己深知滿足現狀是不行的,面對公司即將投產使用的球磨機改輥壓機項目,以及今后的球磨機改立磨項目,自己加強新技術,新知識的學習并不斷完善強化,努力樹立敢打硬仗,打則必勝的信念,為自己熱愛的水泥事業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