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景順 魏然


編者按:金銀花,又名忍冬、銀花、雙花等。金銀花不僅氣味芳香,而且還是傳統的中草藥材,是國家確定的名貴藥材之一,莖葉藤都有極高的藥物價值,尤以金銀花蕾為最佳。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和保健意識的增強,金銀花的用途越來越廣泛,不僅是藥用,在食品、飲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也有較快的發展。國內外需求量越來越大。目前,全國金銀花的需求量約為2000萬公斤,而全國總產量僅約700萬公斤,加上國外需求,市場缺口巨大,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將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因此,在目前農業產業發展中,種植金銀花的前景十分廣闊。
近日,記者赴風景秀麗的黃楮林自然保護區對福建閩清雄峰金銀花專業合作社進行了采訪。該合作社于2009年9月成立,以金銀花良種繁育、示范、推廣及金銀花系列產品研發、收購、加工、銷售為主。
在談及創辦金銀花合作社的緣由時,合作社理事長林建梅興致勃勃地告訴記者,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聽說了金銀花這個產品,善于捕捉商機的她馬上到全國各地的金銀花產區進行實地考察,并向農科院專家進行咨詢。半年時間下來,她萌生一個想法:回村創辦金銀花專業合作社。林建梅說,合作社所在的梅楊村自然資源優越,非常適合金銀花的栽培,加上閩清縣委、縣政府的扶持。目前,合作社的金銀花項目已成為閩清縣山區經濟的特色,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和骨干項目。
合作社本著“信譽第一、合作發展、共同致富”的經營理念,充分利用金銀花的藥用等功能,發展深加工產業,與制藥廠合作提取金銀花中的綠原酸、木犀苷等多種化合物、微量元素,并且利用品牌優勢做好出口創匯,做強金銀花品牌。
為了加快金銀花產業的發展,合作社引進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制培育的優良品種雄峰1號;與福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合作建立金銀花科研基地100畝、良種繁育基地500多畝。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以“統一供種,統一種植,統一生產質量安全標準和技術培訓,統一農資采供服務,統一采收、包裝、銷售,統一品牌和基地認證認定”為方式,在閩清縣雄江鎮梅洋村、蓮坑村、亭宅村等3個自然村,按照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及質量標準,組織廣大農戶種植生產金銀花。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目前合作社已建立金銀花良種繁育基地600多畝,基地種植面積已達2000余畝,帶動周邊農戶2670戶、種植面積5000余畝,社員從原來的62戶發展到106戶。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2613萬元,利潤 250萬元;每戶年可增收1.8萬元,成員年純收入比當地非成員農民年純收入高出約30%以上。
據介紹,成立合作社之前,當地很多農田已經荒廢,青壯勞動力多數在外務工,剩下的留守人員多數年老體衰或者缺乏文化。有了合作社之后,當地群眾可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除了每年的固定分紅之外,在合作社打工,平均每月可以拿到將近3000元的工資。社員老謝在合作社未成立之前,家庭生活困難。采訪中老謝對記者說:“多虧了合作社,是合作社讓我的生活好起來。”除了老謝外,還有很多貧困農戶,也都因為合作社的出現而脫貧走向致富之路。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如今“雄江”牌金銀花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名牌產品,2010獲得中國綠色食品標志,2011年獲中國綠色食品廣州博覽會暢銷產品獎。合作社先后被評為福建省農業廳良種育苗基地、省級中藥材示范基地、農業部金銀花標準化合作社和福州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未來,閩清雄峰金銀花專業合作社一定會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