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武
摘要:礦產是保證當前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前提,但是在目前很多地區的采礦工作中由于在采礦中各種技術的使用不到位或者是對各種問題沒有加強重視,導致目前我國采礦中各種地質災害頻發,不僅影響到采礦工作本身的順利進行,也對采礦周邊的地質結構以及礦區周邊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產生了極大威脅。本文主要對目前采礦導致的地質災害現狀進行了分析,并且對如何防止未來采礦導致的各種地質災害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采礦 地質災害 環境污染
中圖分類號:P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b)-0141-01
礦產資源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尤其是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采礦的速度也就相應的加快,這樣就造成目前我國采礦市場的混亂,對礦區環境的保護不到位,導致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
1 采礦導致的地質災害現狀
礦產是保證當前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前提,但是在目前很多地區的采礦工作中由于在采礦中各種技術的使用不到位或者是對各種問題沒有加強重視,導致目前我國采礦中各種地質災害頻發,不僅影響到采礦工作本身的順利進行,也對采礦周邊的地質結構以及礦區周邊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產生了極大威脅。從當前我國各個采礦區域內來看,采礦造成的地質災害是比較嚴重的,很多地區的地表環境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下面我們就采礦導致的地質災害現狀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研究。根據調查,在目前由于采礦導致的地質災害主要分為兩個大的方面:一方面是環境破壞;另外一方面是地質滑坡。
1.1環境破壞
土質破壞主要是因為在采礦的過程中要進行挖掘,尤其是在深層礦產資源的開發中,大規模的挖掘勢必會造成土地內部空虛,造成土地的塌陷。一般來說,要開采10000t的礦產平均就能導致0.2ha的土地塌陷,大規模的土地塌陷不僅能影響采礦的繼續進行,而且能對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帶來的影響,因為在采礦的過程中是隨著礦產資源的走向進行的,很多居民區地下已經被掏空了,一旦遇到地震,就會引發更大的事故。
水資源破壞主要是因為在采礦的過程中,由于礦資源埋藏較淺,加上沖積巖的厚度較大,那么水資源就通過裂隙帶將水分導入礦產資源采空的地區,這樣地下水的水分就會逐漸遺失殆盡。
植被破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采礦過程中引發的土地塌陷,很多地表的植物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或者是在土壤塌陷的地方造成很多根系發達的植物根系斷裂,從而引發植物死亡。另外一方面是由于采礦中造成地下水資源的無形流失,造成地表植物沒有足夠的水分,影響其生長。
大氣污染主要發生在一些煤礦開采區,因為在煤礦開采區,很多煤炭本身質量較輕,而且煤炭開采出來之后要有足夠的場地堆放,在堆放中遇到有風的天氣,小的煤粒就會在空氣中漂浮,從而造成環境污染。
1.2地質滑坡
地質滑坡的表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邊坡滑坡;另外一種是巖體崩落。
邊坡滑坡主要是發生在露天礦的開采中,由于在采礦的過程中沒有對邊坡進行加固,確定的邊坡角度不合理造成的,邊坡角與土層有摩擦的時候就能導致邊坡的移動。在邊坡滑坡的時候,往往是順著土質弱面進行的移動,邊坡滑坡會損害周圍的建筑物,還有可能對采礦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產生影響。
巖體崩落這種現象的發生主要是集中在丘陵地區,因為在丘陵地區土質弱層是普遍存在的,一般進行順坡開采的時候就容易發生滑坡事故,而在一些土質有裂隙存在的情況下進行開采工作就會導致巖體崩落事故,這種滑坡的形式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
2 采礦導致的地質災害發展及治理
2.1采礦導致的地質災害發展
采礦引發的地質災害是普遍存在的,當前采礦引發的地質災害在未來不斷擴大,從目前的形式來判斷,各個礦區的開采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很多礦區的資源已經開采完畢,沒有了礦產資源,這些礦區就成為了無人看管地區,因為很多采礦企業在采礦的過程中并沒有做好保護措施,所以這些老礦區在很大程度上有危險,一旦發生地震等災害往往會發生塌陷。同時因為在當前我國對采礦的管理工作不斷加強,我們也應該看到在未來采礦過程中各種地質災害的發生也會逐漸降低。
2.2礦區地質災害的治理
根據目前我國礦區地質災害的情況,在未來要保證采礦工作的順利進行就需要在采礦中加強保護措施,制定科學的治理制度對礦區進行治理。
第一,加強對礦區各種資源的管理,尤其是對水資源要進行保護。在未來采礦的過程中要加強采礦工作人員的節約用水意識,利用先進的節水技術,加強對水資源的利用,在采礦過程中對水資源造成破壞的要及時進行治理,相關部門要對采礦主體征收合理的治理費用。
第二、采礦中使用先進的技術,在未來的采礦工作中要有效減少各種地質災害的發生就需要不斷提高采礦的技術,采礦工作者要在日常的采礦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相關研究人員要加強對各種采礦技術的研究,例如,在煤炭開采過程中目前主要使用的是“三下”采掘技術,這種技術的使用有效加強了對煤礦區建筑物的保護。所以在未來所有采礦的過程中要降低地質災害的發生就需要研究新的技術和開采設備。
第三,在采礦過程中要實施誰開采誰治理的模式,在采礦工作中要對由于采礦造成的各種隱形威脅有及時的了解,并且對采用科學的技術進行解決,從而將地質災害消滅在萌芽狀態。
第四,針對采礦過程中出現的掩體崩裂問題需要在施工過程中進行錨固,在礦區采礦之前要對周圍的環境進行分析,尤其是對巖體特征要特別注意,運用數學和物力方法對其變形趨勢進行分析,必要的時候要采取巖體錨固技術進行治療,這樣能有效防止巖體在采礦的過程中發生崩裂和移動,對礦區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損失。
第五,在采礦過程中由于地下的地質結構遭到嚴重的破壞,引發地面下陷,給礦區的土地使用帶來了不利的影響,所以在采礦之前就需要制定嚴格的生產計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將采礦與治理結合起來,例如,一些開采完的礦井要進行回填,避免塌陷。同時對一些受到污染的耕地,應該采用科學的技術進行治理,開展復墾工作。
3 結語
采礦導致的地質災害主要是因為采礦中使用的技術不恰當,沒有將環境保護工作做到位,目前我國采礦工作中各種地質災害的發生是比較普遍的,在未來的采礦工作中要降低地質災害風險的發生采礦單位提高技術水平,加強管理,從而降低地質災害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趙崇清,鄧金燦,孟中華.高峰礦區新洲地表大溝地質災害綜合治理[J].采礦技術,2009(4).
[2] 潘春華.采礦對地質環境的影響及冶理設想[J].現代物業(上旬刊),2011(8).
[3] 陳耀論.采礦引起的地質危害及治理技術的應用[J].企業科技與發展,2009(8).
[4] 張成立,徐曉章.地質災害治理中邊坡移動監測成果的整理及分析[J].浙江國土資源,2009(4).
[5] 李鳳明,譚勇強.采礦活動引發的滑坡及工程治理實踐[J].煤礦開采,2002(2).
[6] 吳文利.尋甸柯渡新村地質災害與煤礦采礦影響分析[J].云南地質,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