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喆
摘 要:從對外貿易與產業發展的視角,以我國汽車對外貿易與汽車產業發展的關系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實證研究,利用大量數據對中國汽車對外貿易與汽車產業發展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建議從汽車產業自身進行調整, 促進汽車產業結構升級, 增加汽車對外貿易總量, 并進一步協調產業政策與貿易政策的關系, 從而使對外貿易在汽車產業健康成長中真正扮演發動機的角色。
關鍵詞:汽車產業;對外貿易;經濟增長;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6—0024—02
一、我國汽車產業對外貿易發展狀況
汽車產業作為我國裝備制造業至關重要的一個部分,已經日漸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本文將從我國汽車產業對外貿易總量規模、貿易結構變化等方面進行分析。
(一)總量規模分析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汽車對外貿易取得飛速發展。圖1顯示,1990年,我國汽車進出口總額為13.3億美元,2009年已經達到699.27億美元,增長51.57倍,年均增長21.91%。其中,汽車出口總額由1990年的1.28億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368.12億美元,增長286.59倍,年均增長32.72%;汽車進口總額由1990年的12.02億美元增長到2009年的331.07億美元,增長26.54倍,年均增長18.03%。
圖1 我國汽車對外貿易發展狀況(億美元)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1991—2010年)
經濟全球化為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機遇。我國汽車對外貿易在整個進出口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汽車出口占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由1990年的0.2%上升至2009年的3.06%。圖2為我國汽車對外貿易占整體對外貿易的比重。汽車進口貿易總額占全部進口貿易總額的比重及汽車進出口占總進出口的比重在二次移動平均后也呈現出整體上升趨勢。這也說明了我國汽車產業總體處于不斷發展的狀態下,并且這種趨勢將得到持續。然而,要完全發揮中國汽車產業的比較優勢還必須通過產業結構升級和調整進出口商品結構。
圖2 汽車對外貿易在對外貿易總體中的比重
汽車對外貿易在整個對外貿易中的份額相對提高使得汽車凈出口作為中國外匯主要提供部門的地位和能力得到提高。通過圖3可以發現,中國汽車出口外匯貢獻呈明顯上升趨勢。1990—2004年,我國汽車的進口大于出口,但是從2005年開始,汽車貿易由逆差轉為順差,且這個順差不斷擴大:2005年汽車貿易順差為13.37億美元,2008年則擴大到182.92億美元。雖然受經濟危機影響,我國汽車對外貿易順差額在2009年縮小到37.05億美元,但依舊能保持順差狀態,說明我國汽車的國際競爭力較強,經受住了國際市場的沖擊。汽車對外貿易從逆差逐步轉為順差,為我國的國民經濟賺取外匯,也說明了汽車產業在我國基礎工業中的重要地位。
圖3 我國汽車對外貿易外匯貢獻度變化(凈出口額)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1991—2010年) 數據經整理所得
(二)貿易結構分析
由于中國汽車產業起步晚,基礎薄弱,汽車整車對外貿易長期處于進口大于出口的地位。中國汽車整車進口從1990—2004年一直處于大于出口的地位,中國汽車產業依賴外國市場。2005—2008年,出口大于進口,并且差額不斷擴大。但由于世界金融危機最終波及實體經濟,中國汽車整車出口也受到很大沖擊,具體表現為2009年汽車出口較2008年減少31.11萬輛。
中國汽車配件進出口貿易隨著汽車產業的發展得到快速發展。在整體上汽車配件出口與進口均得到快速發展,并且汽車配件出口增長較汽車配件進口增長更快,這也使得汽車配件出口成為中國賺取外匯的重要部分。
二、對外貿易促進汽車產業發展的機制
(一)出口促進汽車產業發展的機制
出口貿易使一國汽車需求的總量和結構發生變化,從而推動汽車產業結構演進,影響汽車產業的發展。出口貿易還能使一國汽車產業通過國際分工獲得較多的比較利益,并為該國汽車產業結構的演進提供信號和方向。另外,一國可以通過貿易發現自身的比較優勢,并圍繞優勢進行專業化生產和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汽車產業的發展,且隨著經濟的發展,比較優勢發生變化,產業結構也就不斷趨于高級化。
出口貿易能夠促進汽車產業規模經濟的形成。出口貿易能擴大市場規模,這是因為國家之間進行貿易有利于將各國的個別市場結合成為統一的世界市場。這種統一的世界市場遠遠大于任何一個國家的國內市場。在進行出口貿易的條件下,每一個國家可以進行專業化生產,生產較少的種類,這樣,每一種汽車產品都能擴大生產規模,為世界市場生產,發揮規模經濟的效益。
(二)進口促進汽車產業發展的機制
產業結構的不斷高級化是汽車產業長期發展的核心內容。進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促進汽車產業結構的演進:第一,通過技術和先進設備進口優化本國要素供給結構,為汽車產業結構升級提供條件,同時,使資源優化配置,引導國內生產要素流向高技術、高效率的汽車生產部門,推進國內汽車產業結構的深化和高層次化。第二,進口國內已有的汽車產品會加劇國內市場的競爭,促使本國汽車廠商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價格,淘汰效率低下的落后產業,推動產業結構演進。第三,進口國外的新產品,可對本國的汽車生產和汽車消費活動產生“示范”效應,培育國內需求,促使汽車產業生產能力的提高和相關產業的發展,進而完成汽車產業結構的演進。
我國汽車產業的創新活動與汽車對外貿易之間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這種聯系是通過更為廣闊的市場、更為頻繁的信息交流和更加激烈的競爭對創新活動的刺激而實現的,而進口貿易在這方面的表現更為明顯。技術進步是汽車產業發展的主導性帶動因素,進口貿易可以通過促進技術進步來促進汽車產業發展:第一,對外貿易是一國獲得技術的重要渠道,任何一國哪怕是最發達的國家都不可能僅依靠自身發明來滿足本國技術進步所需的大量技術。我國汽車產業自主開發技術能力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因此,技術引進是實現技術進步的主要途徑。第二,對外貿易引入國際競爭,促使國內汽車廠商不斷改進技術和進行技術創新,增加人力資本開發投資和研究與開發的投入,從而使得汽車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增強。
(三)進出口共同作用促進汽車產業發展的機制
發展對外貿易必然會激發企業的創新機制,推動技術進步,促進汽車產業發展。首先,技術和設備的進口將直接促進國內汽車生產的發展和生產率的提高,節省了創新成本。其次,出口的擴大將提升這種創新活動所能獲得的收益,從而反過來刺激本國汽車企業的產品和技術的創新,帶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發展對外貿易,能加速資金積累,促進汽車產業的發展。一般說,對外貿易從三個方面促進一國的資金積累。一是出口部門往往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能提高積累率,從而加速發展。二是外貿的發展為引進外資提供必要的條件。三是對進口競爭部門提供刺激。因此,對外貿易可以使汽車企業更好地實現資本積累,擴大生產規模,從而促進汽車產業的發展。
三、我國汽車對外貿易與汽車產業發展關系的實證檢驗結論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經濟條件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有所不同,因此,我國汽車對外貿易與汽車產業發展的關系與整個國家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不同。本文將通過實證分析,考察汽車進出口與汽車產業發展的關系,為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1.汽車產業與汽車對外貿易發展之間存在長期和短期穩定的關系。
2.汽車產業發展能夠顯著地促進汽車對外貿易的發展。我國汽車產業自20世紀80年代起發展迅速,隨著外商投資以及中外合資在汽車行業上的引入,汽車產業逐步體現出其發展潛力。在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逐漸涌現了一批具有自身核心技術的自主品牌,如比亞迪、吉利、奇瑞、力帆等,它們的發展對我國汽車產業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進而也促進了我國汽車對外貿易的發展。
3.汽車進出口對汽車產業發展的影響不大。
四、建議及對策
1.加強技術的自主開發,提高汽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第一,當前中國汽車產業走的是以引進為主和以組裝為主的產業依附型發展道路。在短期內選擇此條路線還行,但是,從長遠看,中國不能永遠走引進—落后—再引進之路,也不能永遠是世界汽車巨頭的裝配車間,中國應該走引進—消化—開發—自主創新的產業主導型發展道路。政府應該采取優惠政策,激勵汽車生產企業提高研發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積極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品牌。第二,大力培養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人才是我國汽車產業施行自主創新的重要方面之一,是提高汽車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捷徑,一方面要增加人力資源開發的投資力度,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合理的用人機制,促使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第三,增強自主研發能力。增強自主研發的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一是加大對研發基金的投入;二是走產學研相結合之路,將研究所、高校的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并加大與國際汽車研究設計機構的合作開發,為自己積累下豐富的設計與開發經驗;三是企業要深挖自己技術與人才的潛力。
2.升級汽車產業結構,提高整體競爭力。汽車產業發展的基本都是走集團化、大批量生產道路。針對中國企業目前情況,我們應該有目的性地推進汽車產業結構的調整和重組,整合發展,擴大企業規模效益,提高競爭力。資源合理配置,避免重復建設,企業可以采取縱向一體化戰略,建立相關后備支持產業部門,也可以加強與零部件企業間的合作,形成技術聯盟,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3.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加劇、國際汽車產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要盡可能地借助跨國汽車公司的力量,運用市場的力量,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積極融入汽車產業的國際分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汽車工業核心競爭力。
4.擴大對外貿易規模,大力調整進出口商品結構,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加大汽車產品的進口,從而帶動汽車產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也能使本國的汽車企業更好地利用國外資源,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擴大對外貿易,使我國汽車企業更好地實現資本積累,有助于我國汽車產業實現規模經濟的發展。
5.貿易政策與產業政策配合實施。在貿易政策上,國家應繼續堅持對出口企業的優惠政策,同時,充分利用世貿組織相關原則保護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李萍.食品貿易與我國食品工業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08.
[2]朱彥麗.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理論及實證分析—中國的經驗[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8.
[3]趙俊.我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D].鎮江:江蘇大學,2008.
[4]吳進紅.對外貿易與江蘇產業結構升級[J].南京社會科學,2006,(3):134—139.
[5]王榿倫.對外貿易與中國產業結構高度化進程實證研究[J].技術經濟,2006,(2):24—27.
[6]徐曉玲.對外貿易與中國經濟增長關系考察[J].商業經濟研究,2008,(14):32—33.
[7]劉希宋,邱瑞,張玉喜. 基于VAR模型的對外貿易與產業結構關聯分析[J].商業研究,2009,(9):146—149.
[8]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EViews應用及實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9] 何哲,孫林巖,王雅寧.外貿對于中國制造業產業發展的影響[J].統計與決策,2008,(11):112—114.
[10]劉希宋,邱瑞.我國對外貿易與產業結構關系動態分析[J].統計與決策,2009,(4):110—111.
[11]陳建華,馬曉遙.中國對外貿易結構與產業結構關系的實證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8,24(2):1—5.
[1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中國進口總值統計[EB].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網站,2011—01—21.[責任編輯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