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專題調研組


實施“開放先導、項目帶動、城鄉統籌、文化引領、民生優先”發展戰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族地區經歷了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歷史巨變。然而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如何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既是民族地區的重要課題,也是迫切任務。
近年來,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立足本地實際,大力實施“開放先導、項目帶動、城鄉統籌、文化引領、民生優先”發展戰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走出了一條民族地區科學發展的新路。近日,人民論壇組織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赴延邊進行了專題調研。
依托開放先導戰略,增強經濟發展的“硬實力”
夏日的琿春口岸,到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購物、旅游的俄羅斯游客絡繹不絕。在延邊700多公里的邊境線上,分布著12個這樣的口岸,總運行能力為年過貨量610萬噸,年出入境人員290萬人次。
延邊州位于吉林省東部,中國、朝鮮、俄羅斯三國交界處,下轄延吉、琿春、圖們、敦化等6個市(縣),是我國面向東北亞,特別是面向朝鮮、俄羅斯遠東地區以及韓國、日本西海岸的大圖們江區域開發、開放的橋頭堡,地理位置優越,區域優勢獨特。
延邊州委、州政府意識到,解決民族地區所有問題的關鍵,首要在發展,根本靠發展。而加快發展的潛力在開放,希望也在開放。為此,要深入實施開放先導戰略,堅定不移地推進開發開放,以口岸建設為依托,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2009年,國務院批準實施《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以長吉圖為開發開放先導區》,延邊州確立了“借港出海,連線出境”的思路,努力開發圖們江區域,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的質量和水平。
“十一五”期間,延邊州進出境貨物為737萬噸,進出境人員為363萬人次。2007年以來,外貿進出口總額累計實現80億美元,年均增長10.2%。實際利用外資7.4億美元,年均增長18.3%。到2011年底,25個國家和地區的659家外資企業在延邊置業發展,延邊也有幾十家企業在俄羅斯和朝鮮投資建廠。今年4月13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在琿春市設立“中國圖們江區域(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 為延邊發揮區位、資源、政策優勢,推動產業合作升級指明了方向。
民族地區經濟總量不大、結構不優,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難以為繼。延邊州各級政府痛下決心,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不斷鞏固提升工業經濟主導地位,立足資源產業化、產業規模化,全力打造煙草、冶金、能源等產業,突出抓好新興產業,積極引進高新技術產業,實施“民營經濟騰飛計劃”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鼓勵全民創業尤其是延邊籍人員返鄉創業。
在“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創新驅動”策略引領下,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猶如強勁的動力“引擎”,令延邊煥發出勃勃生機。今年上半年,延邊州累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2.7億元,同比增長13.9%,增速高居吉林省首位。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1.5億元、177.8億元、113.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9%、16.2%和11.7%。
依托文化引領戰略,增強文化發展的“軟實力”
在延吉市國際會展藝術中心,朝鮮族大型歌舞《四季如歌》每天上演,一票難求。作品以冬春夏秋為場景,用浪漫主義手法展現了延邊的自然風光和民風民俗民情,觀眾不僅能領略到朝鮮族歌舞的神韻,也能感受到獨特的民族文化魅力。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和靈魂。延邊是全國唯一的朝鮮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地,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我國少數民族文藝百花園中獨樹一幟。為推進民族文化健康發展,延邊州制定了一系列保護民族文化發展的法律、政策體系,比如《關于加強民族文化工作的意見》、《關于民族文化發展若干政策》等,深入實施文化引領戰略:
第一,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深入挖掘以朝鮮族文化為代表的民族文化,以圖們江和長白山文化為代表的地域文化,以紅色文化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先后搜集、整理出包括民間音樂、民間舞蹈等十大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72項;第二,推進文化精品工程,大型歌舞《長白山阿里郎》、《四季如歌》風靡全國、走向世界,《放歌長白山》榮獲今年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最高獎項劇目金獎;第三,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州、市(縣)、鄉(鎮)、村(社區)四級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網絡框架基本形成;第四,推進文化產業成長工程,加快建設現代傳媒業、文化創意業、演藝娛樂業等一批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培育一批龍頭骨干文化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延邊州注重把特色文化與旅游資源結合起來,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互動共融。琿春市防川中朝俄三國邊境風景區,敦化市六鼎山文化旅游區,和龍市金達萊朝鮮族民俗村……延邊州各縣市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產業園區。“象帽舞之鄉”、“刀畫之鄉”等極具民俗風情的藝術之鄉,成為延邊民俗文化旅游的主打品牌。
去年,延邊州共接待旅游者876萬人次,同比增長21%;旅游收入11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6.5%,同比增長30%。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達44.98萬人次,旅游收入9.65億元。
依托社會管理創新,增強社會發展的“向心力”
位于延吉市的園輝社區,共有2720戶,人口8600人,朝鮮族占76%。近年來,該社區以服務為根本,以黨心聚民心、以服務聚民心、以和諧聚民心,推動和諧社區建設,實現了不和諧因素“五為零”,即社區邪教習練者為零、非正常集體上訪為零、家庭暴力事件為零、無就業家庭為零、青少年犯罪為零。園輝社區的探索是延邊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一個縮影。
邊疆民族地區,地廣人稀、民族眾多、居住分散、邊境線長,維護邊疆安寧穩定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同時,這些地區大都處于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快速轉型期,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在社會管理上不僅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而且成本高、難度大。
基于以上認識,延邊州委、州政府堅持以理念的創新來帶動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和方法措施的創新。
首先,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始終把群眾的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其次,從當地實際出發,突出重點,破解難點,始終把工作的重點放在基層,使工作措施在基層鄉鎮(街道)得到徹底落實。再者,注重發揮黨的領導政治優勢、部門單位齊抓共管的優勢以及依靠群眾的優勢,發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目標管理責任制和一票否決制的重要作用,積極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認真解決征地拆遷、社會保障、房屋產權、涉法涉訴等熱點難點問題,有效化解社會矛盾。
這些措施的推行,確保了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有序進行。“十一五”期間,延邊州共投入民生建設資金408億元。去年,全州民生領域投入123.3億元,同比增長26.2%,占全部財政支出的65.7%。“平安延邊”建設成效顯著,連續兩年在吉林省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測評中位居首位。
正確處理三種關系,增強科學發展的“持續力”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元素和主要特征在于“發展、以人為本、統籌兼顧”。調研組認為,從延邊州的探索來看,民族地區走科學發展新路,必須正確處理好以下三種關系:
第一是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民族地區經濟基礎薄弱,歷史欠賬較多,必須靠發展才能解決一系列問題。但是,這些地區不可再生資源豐富,生態脆弱,環境保護工作也是刻不容緩。延邊州堅決擺脫傳統經濟增長老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統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緊緊依靠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創新驅動,不斷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同時,不盲目求快、求高,而是從國家戰略資源儲備、環境多樣性保護的角度出發,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無煙產業,把“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實現了民族地區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第二是內因與外因的關系。民族地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堅持內因、外因相結合。延邊州對內以改革創新精神為動力,不斷加快集體林權制度、行政審批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妥善解決國企改革等遺留問題,為發展營造了良好的軟環境;對外深入實施開放先導戰略,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加快發展。同時,積極爭取國家和發達地區的支援,切實把各項優惠政策和幫扶措施落到實處,實現跨越發展。
第三是硬實力和軟實力的關系。區域經濟發展既離不開文化的支撐,也離不開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硬實力”與“軟實力”不同步,勢必制約區域整體競爭力和影響力。延邊州一方面注重同步發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積極探索文化與旅游互動共融之路,堅持文化富民、惠民、安民、樂民,使文化成為地區發展的新引擎和新動力;另一方面,通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營造了政治穩定、干群團結、民族和睦、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有力促進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執筆:人民論壇記者陶建群王志遠陳楠)
責編/陳楠美編/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