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生
自由是個好東西,但是那種排他性、唯一性甚至自我否定性的自由實在值得警惕
在當代中國的多種社會思潮中,自由主義可以說是出現最早、流行最久、影響最大的社會思潮之一。尤其是進入互聯網時代,網絡進一步助推自由主義思潮的廣泛傳播。
互聯網助推自由主義成為廣泛傳播的社會思潮
上世紀90年代之前,自由主義思潮的傳播和討論基本是知識界的事情,諸多知識分子對自由主義的引介和推廣也是出于善意。因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之路是人類前所未有的,在當代中國高度開放并日趨融入世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借鑒全人類的文明資源很有必要。有著深厚土壤和歷史底蘊的自由主義自然也就成為知識界首先引薦的理論資源。一部分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學者開始積極翻譯引進西方自由主義的經典著作,并不斷在報刊發表文章進行闡述。自由主義與新左派以及其他思潮在一輪輪開放的爭鳴中逐漸形成了各自的陣營。
自1994年中國開通國際互聯網之后,留學人士和大學教師成為中國第一代網絡用戶中的主體,他們熟悉互聯網并開始采用建立個人主頁、在論壇發帖的方式進行觀點表達和思想溝通。由于網絡的言論尺度大大寬于傳統媒體,更為激烈的自由主義觀點開始在網絡引發討論,甚至開始出現專門的民間學術思想網站。在中國最早的網絡意見領袖中,有不少自由主義思潮的代表人物,他們很快成為網絡輿論的中心,自由主義議題開始從學術走向議政,其代表性觀點開始為廣大網民關注。
新世紀之后,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普及和新應用的日趨豐富,自由主義完成了從意見領袖到普通網民、從學術走向社會的世俗化進程,網絡自由主義思潮對中國的影響日盛。
要全面辯證地看網絡自由主義思潮的傳播影響
廣泛傳播的網絡自由主義思潮對于中國社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甚至產生了很大的危害。但是,作為特定社會階段浮現的社會思潮的作用不能簡單地否定,而是要全面、辯證地分析。
首先,對于思想和行為要作區分。自由主義的傳播有著極為復雜的生態,的確有不少自由主義者提出了很多過激,甚至是顛覆性、破壞性的觀點,也有極少數以自由主義的名義通過網絡組織社會行動。對于這些都要具體分析,才能合理認識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
其次,在網絡自由主義思潮的傳播中,有三個層面是需要重視和區分的。
一是對最廣義的自由價值的追求。這種基于一般權利意識的話語性和情緒性表達,但是容易為人們尤其是比較年輕化的網民所接受。這其實反映了大眾權利意識和訴求的提升,對于社會文化進步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二是自由主義的理論建構。即廣泛借鑒各種經典流派對自由的闡述,理性地探討自由的終極價值和實現路徑。如果這種理論是基于中國現實國情的建設性建構,就能反映出中國社會思想的多元性和文化包容度。
三是以政治和制度變革為指向層面的。這種網絡自由主義完全以西方自由主義思想體系作為資源,并試圖在中國移植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經濟、政治、文化制度。由于這個層面的自由主義思潮,其主張是完全否定中國現實制度和社會基礎的,而且只推崇美國的資本主義模式,所以一般討論網絡自由主義思潮的危害,多指這個層面。這種網絡自由主義思潮對于中國而言是很具破壞性的。
互聯網的傳播特質及網絡自由主義思潮的異化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基于網絡特質的自由主義思潮在進一步廣泛傳播的同時出現了非理性、片面化、淺層化的傳播特征,對于中國現實的批判甚至出現“固化”的極為偏激的觀點。網絡自由主義思潮的異化和互聯網自身的功能和特質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
第一,互聯網是基于技術的媒體,觀點的表達看似自由平等,但實際上為技術所主導。網絡言論的技術操控性,使得誰掌握技術誰就能擁有話語權,這也使得西方國家可以通過新技術來推行觀點,進行思想滲透和輿論造勢。所以在國際互聯網上,徹底否定、負面攻擊中國政府的聲音往往能夠大行其道,這為網絡自由主義的異化提供了技術基礎。
第二,互聯網觀點還受控于資本。美國學者麥克切斯尼和福斯特在《互聯網與資本主義的邪惡聯姻》中指出:“因為互聯網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發展起來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資本的積累過程。互聯網現在似乎正在變成一個越來越封閉、越來越被少數私人大公司壟斷的領域。”近一兩年,網絡水軍、“粉絲”經濟的泛濫足以表明資本的力量已經完全開始向網絡輿論滲透。此外,曾一度熱議的“美日雇傭網特”等現象無論是否屬實,這種資本和利益操控下極端自由主義的泛濫都值得警惕。
第三,網絡觀點還和互聯網用戶及規則有關。中國的互聯網起步晚、發展快,至今已擁有超過5億多的網民,其中主體為30歲以下的青年城市居民,他們因年輕而心理不成熟,加之過快的生活節奏和受到住房、就業等問題的困擾,容易在網上發表情緒化言論。此外,中國的互聯網從一開始就是匿名發言,這雖為網民提供了最大的言論自由度,但也為不負責任的極端化言論提供了空間,導致了網絡自由主義思潮的極端化。
近一兩年,基于互聯網傳播特質的自由主義思潮的異化現象比較嚴重。一些網民高舉著自由、包容的旗幟,但卻大行“不自由、不包容”之實,在褒揚自由的同時,卻根本不允許“異見”存在,把中國說得一無是處,對不同觀點人士動輒貼標簽、謾罵,甚至開始從極端言論上升到極端行為。此種被異化和極端化的網絡自由主義思潮其實是對自由主義的極大反諷,其不僅破壞著多元、開放網絡表達,其實也在危害著自由主義自身。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編/馬靜美編/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