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摘 要 幼兒教師的教科研素養關系到學前教育的質量,是幼兒教師實現專業化發展的必要條件。文章通過對幼兒教師教科研素養現狀、基本構成的描述,提出提升幼兒教師教科研素養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 幼兒教師 教科研素養 策略
隨著《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號)重要精神的貫徹落實,我國的學前教育事業進入全面發展期。其中,有關幼兒教師的科研能力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學界的關注。如何能夠調動起教師參與教科研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幼兒教師的教科研素養和水平是教育研究者應當重視的問題。
1 幼兒教師教科研素養基本構成
1.1 教育反思習慣
許多優秀教師的經歷證明:教育反思是幼兒教師從事教科研活動的基本素養,在現實的教育研究中,教育反思是指從覺察、分析教育活動開始,到獲取直接的、個人的教學經驗的認識過程;對自身教育經驗的理論升華、遷移,還包括教師主動探究問題,進而監控、調節、修正教學實踐的過程。作為對幼兒教育活動的一項回溯性思考,教育反思是幼兒教師完全可以勝任的實踐活動。比如,教師認為某項活動多數孩子應該感興趣,可是實際操作中卻發現孩子們都心不在焉,這是就需要幼兒教師通過反思查找原因,從而對教育教學活動的經驗、理念進行積極、持續、深入的思考,最終形成教師自身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這是幼兒教師開展教科研活動的前提和基礎。
1.2 教育專業知識
幼兒階段是人的一生中智力發展的關鍵期、健全人格的形成期,幼兒教師作為教育的第一環節,其專業知識是開展教育工作的必要條件。通常,教師要擁有一門以上的學科知識,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掌握一門以上的專門性知識。如兒童發展的年齡特點和規律方面的知識就有助于教師認識和了解教研對象,從而開展有效的教研活動。但是,長期以來幼教的師資培養主要依靠中師,部分中師過于強調專業技能的培養,如鋼琴、美術等訓練,忽視了教育專業知識的學習,嚴重破壞了幼兒教師教育專業知識的形成。因此,幼兒教師入職后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知識,具有強烈的更新知識的緊迫感和求知欲,從而更好地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
1.3 教科研基本方法和技能
對于幼兒教師來說,針對某些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時,必須具備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其主要表現在善于從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發現問題的能力、進行信息收集和處理的能力、開展教育反思、形成對所從事的教育活動清晰而完整的認識、撰寫科研論文等方面。無論是思維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還是創造思維的培養,教科研方面的基本知識和能力是開展一切研究的基礎。
2 幼兒教師教科研素養的現狀
2.1 教科研意識不強
長期以來,幼兒教師習慣于把課題研究看作是專家學者的事情,實際上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因為課題研究是針對實際問題展開的深層次思考,即使是幼兒園教師也同樣需要對遇到的問題進行研究和解決,而把這些問題變成課題展開研究,就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2.2 教育知識比較缺乏
教育科研方面的基本知識、方法等是進行教育科學研究的基礎,無論是思維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還是創造思維的培養,都離不開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識。現實中,許多幼兒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習慣于將研究停留在經驗和操作層面,理論知識和水平比較低。主要體現在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不強,不會獨立撰寫科研論文等方面。
2.3 開展教科研動力不足
首先,幼兒教師每天的工作責任重、壓力大,日常事務已經耗費了他們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其次,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現象也是影響教科研動力的重要因素。幼兒教師在入職初期,往往對工作充滿好奇,此時專業成長速度很快,而一旦感到自己已經勝任或無法勝任工作時,職業倦怠感就會出現。最后,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或對自身發展認識存在偏差,造成了幼兒教師專業水平停滯不前。長此以往,必然造成內在動力的缺失。
3 策略
3.1 培養閱讀和職業寫作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提到:“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幼兒教師應注意自己閱讀習慣的培養,讓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課堂教學,而更多地源于自己對理論知識的渴求。一個只愿被動完成工作的人,是不會選擇主動閱讀和學習的。只有把工作當作事業,在持之以恒的專心閱讀中,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知識和水平。
職業寫作是幼兒教師圍繞日常教育教學實踐進行的寫作活動,作為教育活動的實踐者,幼兒教師需要記錄專業歷程、總結實踐經驗、梳理專業知識。職業寫作的內容可以是教師個人在專業學習活動過程中獲得的新認識,亦或是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用教育故事、教育案例、經驗總結等形式呈現出的經歷體驗等。諸如此類的積累,無疑有助于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從而提升教育智慧。目前,職業寫作也已經成為一些幼兒園在評優、評獎時的明確要求。
3.2 以小課題研究帶動教師群體的科研素養
教師在小課題研究中融入自己的價值傾向并綜合運用各種有利于解決實際問題和提高行動質量的知識、方法和理論,根據自身經驗對問題假設或者解決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作出判斷。鼓勵幼兒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有助于培養幼兒教師對教學實踐過程進行教育反思。然而,在實際中一些教師提出希望教研員能夠先提供一批列好的題目,讓他們“參考”,這暴露出幼兒教師日常反思能力的不足。通過課題研究對教師的抽象思維、創造性思維進行訓練,在他們的反思和感悟中逐步提高幼兒教師群體的科研素養。
3.3 注重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最早出現于20世紀40年代美國學者關于種族關系的研究之中,近年來成為教育研究領域比較受關注的一類綜合性研究活動。這主要是由于相對于其他途徑,行動研究是教師比較容易獨立完成的研究方法。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已經成為眾多幼教工作者特別是一線幼兒教師所熱衷的工作。在進行動研究時,必須注意以下問題:首先,充分認識自己的工作狀態。幼兒教師日常的工作時間一般都超過8小時,在加上自己要制作教具、布置教室環境等,工作任務較多。在這種情況下,幼兒教師在參與行動研究以前,要充分認識自己目前的工作狀態,合理安排工作內容和時間,避免跟風、被動參與研究。其次,明確自己在研究中的職責。每一個參與行動研究的教師,都必須明確自己在研究過程中的具體工作和職責,有助于研究的落實。最后,注重對研究計劃和內容的調整。行動研究具有彈性的工作步驟,在研究過程中允許幼兒教師依據研究實際情況進行反思,修改研究計劃、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這是其他研究方法所不具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