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心臟病,簡稱“風心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常見病,約占心血管病人總數的40%左右。該病是由于風濕熱侵犯心內膜后,引起心臟瓣膜發生腫脹,造成結疤變形,遺留永久性的瓣膜變化。由于冬春季節氣候寒冷,上呼吸道感染頻繁發生,極易導致風心病的發生或加重。因此,冬末春初做好自我保健,對風心病患者安度冬春意義重大。
風濕病活動階段有癥狀時,需適當臥床休息。對心功能良好的病人沒有顯著癥狀時,可適當做些輕度活動,防止過度疲勞,以免增加心臟負擔。
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對防止風心病的復發或加重至關重要。對猩紅熱、急性扁桃腺炎、咽喉炎等急性鏈球菌感染應積極徹底治療,以免加重風濕熱的反復發作;對患慢性扁桃腺炎的病人,應在風濕活動控制后進行手術摘除;對有既往病史者或易患者,可在易發季節每月注射一次長效青霉素,有預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的作用。另外中藥金銀花、連翹、黃連泡茶飲,也有一定預防作用。
對無明顯風濕熱活動者,可吃普通飯或低鹽飲食,每日食鹽攝入不宜超過5克,平日要多吃水果、蔬菜。如病人心功能不全,應吃些清淡易消化的低鹽飲食,每日食鹽攝入應在2克以內。有水腫的病人,要限制水的攝入量,每日不可超過1500毫升。
風心病病變的瓣膜上有纖維蛋白、血細胞、血小板及細菌沉著,局部可產生贅生物且極易脫落,隨血液流到全身引起腦、腎、肺、脾、腸系膜等臟器栓塞。最常見的栓塞在皮膚、口腔黏膜、眼結膜上,癥狀表現為出血點。手指、足趾因栓塞而發生疼痛。因此,一旦發現病人有這些表現,應及時送醫院治療。
(江西省豐城市人民醫院 李月英 郵編:33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