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2012年1月4日上證指數以2212點開盤,截至6月13日收盤在2318.92點,漲幅4.8%。但是反觀個股的表現,遠比大盤活躍,一些強勢股更是走勢兇猛,動輒翻番,甚者翻兩倍。這也正印證了弱市下也能跑出大牛股的說法。
11只股票成功實現翻倍
Wind資訊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有11只股票成功實現翻倍,分別為海潤光伏、國海證券、浙江東日、維維股份、包鋼稀土、零七股份、中科三環、凱樂科技、ST昌九、穗恒運A和中化巖土。排在漲幅榜首位的海潤光伏竟然上漲了203.20%,遠遠跑贏大盤。
海潤光伏(600401)的大漲緣于成功借殼*ST申龍。自2009年4月2日暫停上市的*ST申龍披露的資產重組方案顯示,公司以每股3元的價格增發A股股份換股吸收合并海潤光伏。合并完成后,海潤光伏全部資產、負債、業務和人員將進入*ST申龍,海潤光伏實現借殼整體上市;*ST申龍主營業務變更為太陽能電池用單晶硅棒/片、多晶硅錠/片、太陽能電池片及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今年2月17日復牌后,該股大漲301%,此后股價雖有小幅調整,但仍然拿下A股漲幅的冠軍。
排在漲幅榜第二位的國海證券自年初開始至今也上漲了201.73%,而該股與海潤光伏一樣,也是一只因借殼上市而受到資金追捧的股票,國海證券借殼的是S*ST集琦。國海證券借殼方案分三步走:首先集琦集團將所持集琦41.34%的股權轉讓給索美公司;集琦與索美公司及索科公司進行資產置換,置換完成后集琦變成擁有國海證券9.79%股權的殼公司;集琦新增5.017億股份(價格為3.72元/股,對應國海90.21%的股權價值18.66億元)吸收合并國海證券。在2011年8月9日復牌的首日國海證券上漲204%,今年以來該股股價一路攀升,屢創新高。國海證券被炒作的最重要的原因很簡單:盤子小。有業內人士指出,“國海證券流通盤僅3.66億,游資不炒它炒誰?”在國海證券的賺錢示范效應下,券商板塊迎來了久違的牛市行情。
此外,游資借金改概念股炒作浙江東日;借收購貴州醇炒作維維股份;借隱性白酒股(黃山頭酒業)炒作凱樂科技。此外,包鋼稀土、中科三環都屬于稀土永磁板塊,在A股沾“稀”為貴的市場環境下,稀土資源成為各方爭相搶奪的“香餑餑”,稀土永磁概念股也受到市場熱捧……總而言之,排在漲幅榜前列的股票都有著各自的炒作主題。不過,從股本來看,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股本偏小,除維維股份和包鋼稀土兩只股票的流通股本超過10億外,其他股票的盤子均不大,中化巖土更是只有不到6000萬的流通盤。
1647只股票實現正收益
Wind資訊還顯示,在2416只股票中有1647只股票實現正收益,占比達到68%。不過,在負收益股票中,有一些股票下跌的幅度可謂慘不忍睹。
大立科技以44.17%的跌幅排在末位。今年2月29日大立科技宣布,鑒于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所涉及的標的資產構成較為復雜,公司決定終止籌劃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宜。在重組失敗后,大立科技又迎來了諸多利空,先是2011年年報顯示,大股東龐惠民減持;然后又預計公司一季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約為虧損350-450萬元。面對這一系列的利空,投資者選擇了用腳投票,公司股價也屢創新低。
記者注意到,在今年熊股排行中,ST板塊是一個大戶,如*ST冠福下跌32.57%、*ST興業下跌35.16%、*ST海龍下跌38.59%、ST宜紙下跌41.34%。由此也不難看出ST板塊所蘊含著巨大的風險,特別是在新退市方案出臺的背景下,許多ST股大限將至,投資風險驟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