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霄(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建議管理層加大力度出臺振興國內股市有效措施,迅速恢復市場投融資功能,幫助各個上市公司恢復活力加大富有效率的投資,進而全面推動經濟恢復,這要比僅僅單方面粗放式項目投資的刺激效果要好些,并會惠及股市大部分對市場付出了巨大貢獻的投資人,關鍵是投入產出效果會非常顯著,見效會立竿見影。(http://weibo.com/u/1645823934)
魯政委(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過去,趕希臘出去,既無道義基礎又無法律框架,所以只能委屈求全。而今,希臘撒潑,踢出去大快人心道義已無障礙;不接受三駕馬車方案ECB可拒絕提供流動性,事實上就把希臘踢出去了。道義基礎和操作手段齊備,動手在即!想想阿根廷和冰島,希臘還是早死早超生啊!(http://weibo.com/luzhengwei)
邱國鷺(南方基金投資總監):1982年,美股7倍PE,但是當時美國國債利率14%,因此當時美股在20年大底時相對于債券并不便宜。之后幾年,美股大牛市,但是美債漲得更多。現在情形正相反,美國國債利率在歷史低點,因此美股相對于美債顯得便宜,但并不一定說明美股被低估了,也許只是美債被高估了。(http://weibo.com/qiuguolu)
嚴子陵(職業交易員):【太在乎輸贏以至于每一個動作都變形】:股市變幻莫測,唯有變化是永遠不變的話題,變與不變都沒有絕對的好壞。堅持固定投資風格,既會有業績相對較好的時候,也必然會出現階段性落后;改變原有風格可能會起死回生,也可能再次踏錯市場節奏。股市最痛心的,莫過于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堅持了不該堅持的。(http://weibo.com/yzl9966)
康曉陽(天馬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沽空的錯,最易錯在太早,且常以年計。當發現企業財務漏洞或增長難以為繼時,我們總是迫不及待地在第一時間選擇做空。對于基本面一些潛移默化的變化,多頭們卻未必敏感,即便好日子不再,他們也會找出許多理由,說服自己困難是暫時的。如此反復,可以折騰很久,直到有一天絕望了,股價才真正開始下跌。(http://weibo.com/u/2055428635)
滕泰(經濟學家):中國投資者:先天下人之憂而憂。每次聚會都有人憂心重重地擔心歐洲,擔心到美股歐股漲中國不漲;而一旦歐美股跌則中國跟跌。其實中國對歐出口前五個月已經降到出口總額的15%了,即便歐洲局勢惡化能有多少影響?況且真以為歐洲人沒錢?沒黃金?沒弄明白自己情況?還是懷疑人家西方人沒解決問題的智慧?(http://weibo.com/tengtaimszq)
馬靖昊(著名財稅專家):說會計上市公司賬目造假的先兆:1.推遲公布業績;2.會計事務所更換或辭職;3.財務總監更換頻繁;4.獨立董事全部辭任;5.大股東減持;6.收購與核心業務無關的業務;7.以發新股支付代價進行并購;8.利潤表中的利息數額遠高于現金流表中實際支付的利息;9.企業的分銷商、客戶或供應商的獨立性、真實性存在問題。(http://weibo.com/ysk7796)
南方基金楊德龍(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司馬遷在《史記》的“貨殖列傳”最早表述了市場經濟理論,“故待農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征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征貴,貴之征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http://weibo.com/yangdelong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