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時基金:政策和市場趨于理性
政府講了那么多年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危機之后終于成為市場關心的重點。越來越多的市場參與者開始認為“轉型”是驅動經濟和市場主要的力量,是最主要的矛盾。盡管對于要走的方向和推進的節奏,各分析者的想法并不統一,但其中的共識至少有兩點。一是“舊”的估計不行;二是中國的“轉型”還沒有結束。于是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A股出現了結構性行情,中小板、創業板相對滬深300的估值節節攀升。刺激政策帶來的通脹和房地產繁榮,以及其后的經濟緊縮和政策調整,讓“舊”產業看起來更糟糕。若可以將這種情緒的擴散和繁榮看成泡沫,這個泡沫在2010年年末、2011年年初到達頂峰,并得以扭轉,觸發的因素可能是2010年年報以及2011年一季報中小盤公司的盈利增長遠低于市場預期,其后中小股票的估值溢價一路下行,直到現在。
這樣的調整意味著公司、行業的競爭格局和戰略、增長前景、公司治理等因素將在估值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市場參與者對“轉型”的相關改革及其推進,也會抱有更加客觀和冷靜的態度,逐漸實事求是的去分析它的影響。或許我們可以將這個過程看做價值回歸。
從近期的一系列政策來看,決策層對于“穩增長”變得更加理性,開始平衡穩定、發展與改革的關系,目標的多元化使得刺激政策的效力長期化。改革已成共識,利率市場化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近期公布的系列數據表明,投資相對走穩,但消費疲弱,經濟結構調整仍然任重道遠。在央行降息這樣的利好面前,市場仍然是無動于衷。顯然,市場本身的情緒成為了影響市場上漲的主要因素。建議繼續保持謹慎。
長盛基金:
股指企穩意義重大
國內通脹水平不斷下行,5月3%的CPI數據較預期更低,經濟增長下滑的壓力正在加大,通脹緩和有望給政策帶來更大的空間,從上周央行降息可見端倪。最新的信貸數據好于市場預期,5月份人民幣貸款新增7932億元,同比多增2416億元,這一數據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我國的投資波動主導短周期波動,而投資本身和中長期貸款密切相關,最終中長期貸款占比和上證指數相關度很高。同時,進出口規模刷新歷史記錄,也意味著我國的進出口形勢正在好轉。此外,歐元區擬向西班牙提供1000億歐元貸款,幫助該國銀行業走出困境,希臘選舉的脫歐風險有所緩解,不過依然值得重點關注。
從行情來看,近1個月來的下跌挫傷市場信心,股指企穩對于各方投資者意義重大。
泰達宏利基金:
5月宏觀數據呼應寬松政策
5月份宏觀經濟數據陸續出臺,泰達宏利認為,5月數據略好于市場預期。生產方面數據小幅回升,需求方面固定投資實際增速有所回升,實際消費增速暫時止住下滑,出口增速反彈幅度超市場預期,通脹水平的大幅下降為政策進一步放松打下了基礎。
泰達宏利預計,6-7月份CPI將進入快速下行階段,政策放松仍然值得期待,政策預期和流動性好轉仍是市場的支撐力量。工業數據符合市場預期,重工業增速明顯反彈拉動整體工業增速回升,輕工業增速則大幅回落。
1-5月固定資產投資略高于市場預期。泰達宏利認為,房地產投資5月增速大幅反彈8個百分點是帶動投資回升的主要動力,房地產新開工增速也有一定回升,環比增長也比較快。房地產投資的明顯恢復有保障房建設加快的原因。
5月,我國對主要國家的出口增速都出現反彈。泰達宏利認為,主要進口商品的同比和環比增速都出現大幅反彈,考慮到很多商品的價格在下跌,數量增速反彈幅度更大。鋼鐵、鐵礦石和銅材國內庫存都比較高,進口大幅擴張不太現實,原油和成品油的大量進口可能和官方加大儲備力度有關。
申萬菱信基金:
短期A股機會與風險并存
A股對經濟回落和國際市場沖擊已經反映較為充分。政策刺激是否帶領經濟見底回升,將決定6月的市場走勢。
與此同時,短期市場不乏對A股形成支撐的動力,如:美國市場走勢或已見底,將為A股帶來新的推動力;10年期國債利率已處于牛市最后一波,利率水平的回落以及期限利差的上行將對A股形成利好。
不過,A股也存在一些風險。國外方面,歐債危機的不確定性或許是A股的最大隱患;希臘內閣重組能否獲得成功依然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國內方面,大盤IPO或將再6-8月密集發行,可能將對市場產生較為明顯的沖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