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30日宣布實施汽車限購令后,7月31日廣州再發“限牌令”試行辦法,重新調整了汽車增量分配指標,由搖號、競拍各占一半改為“環保+搖號+競價”的新模式,比例為1:5:4。8月3日,西安市政府正在審查《西安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征求意見稿)》并征集公眾意見的消息又再度傳出,西安的“限購”呼之欲出,汽車“限購”幾成大勢,對這一趨勢,專家、媒體、公眾都有著怎樣的看法?
事件綜述
關鍵詞:廣州限購關注度:★★★★
7月31日晚,廣州市交通工作領導小組公布限牌細則。《試行辦法》實施有效期內,全市中小客車增量指標為12萬個,按照1:5:4的比例配置,即1.2萬個新能源車增量指標以搖號方式配置、6萬個普通車增量指標以搖號方式配置、4.8萬個普通車增量指標以競價方式配置?!对囆修k法》從8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13年6月30日止。
其中特別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1、2.5L汽車指標只能競價獲得,新能源車可獲1萬元補貼;
2、轉移、報廢車有指標,但不得超過原車型排量;
3、在2012年7月1日零時前登記的存量二手車,可以在8個月內帶牌過戶一次;
4、廣州將出臺對非本市籍載客車輛的限行措施。
權威聲音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市場總體低迷的時候,又傳來廣州限購的壞消息。對此,我堅決反對。一是這與中央穩增長、促內需的方針不符。二是限購不利于節能減排,不利于自主品牌。上海和北京的教訓都已表明,無論是拍賣還是搖號,都會引導消費者買貴車、買大車、買外資品牌車。三是可能有連鎖反應。
之所以出現廣州市頂風限購這樣的情況,其實深層次的原因,是國民經濟發展(汽車產業發展是其中一部分)產生的不和諧。我們在利用汽車發展交通運輸、積累財富的同時,如何解決汽車發展帶來的資源、能源、環境、交通問題。也就是有識之士早就提出的如何迎接汽車社會的問題。對此問題,汽車行業責無旁貸,肯定需要盡全力節能減排,才能爭得發展的空間。
我認為,如果是一個負責任的地方政府,首先應該做好城市的規劃。包括如何建立綜合的交通體系,包括道路的設計,道路占城市面積的比例,包括交通的管理。再者,我認為,讓轄區內的人民幸福是地方政府的責任,如果其城市的人民不能自由地買車用車,幸福肯定是不完全的。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
廣州的做法是針對本地的汽車工業特征的本地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制定的。在市場限購的環境下扼殺其他車企的市場機會。
號牌分配特色扼殺新能源車,目前純電動車類和插電混合動力的新能源車能到1%的比例也就不錯了,因此根本不用搖號;細則中把中度混動變為新能源車,屬于嚴重扭曲國家產業政策的錯誤;更新排量不得大于原排量的做法,沒有考慮到升級需求,直接的效果是實現簡單的一步到位的購車高端化;針對只能購買2.5L以下車型屬于考慮中高檔車的特色的地方保護。
這樣做的結果會導致未來廣州的汽車消費市場變成這樣:1、新能源車被混動占領;2、首購群體高端化;3、外地群體的購買比例降低;4、進口車的增長放緩。
我們老百姓消費越來越累了,需要做啥事要考慮攻略,買車要考慮換購的排量限制,購車要研究搖號攻略和拍牌策略,這樣的消費似乎太累了。我感覺應該建立有效的使用成本約束和市場手段的調控,不要把百姓消費置入地雷陣,快樂消費變成無奈的等待。同時由于各地的土政策越來越復雜化,這對全國大市場的建設是不利的,汽車強國需要規范的大市場的基礎,而車市的地方割據狀態越來越突出。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
媒體視角
自主品牌沖擊大,豪車影響小。
昨日限牌細則公布以后,廣州車市受到的沖擊呈兩極分化之勢,主攻低端市場的自主品牌車商表示受沖擊最大,他們的目標購買人群是普通市民,極少愿意花高價拍賣車牌,而搖號數量又少,因此購車需求直接減少;而主攻高端市場的豪車則受影響小,這部分顧客相對可以承受拍賣車牌的高價。部分豪車車商表示并不會因為限購而調整此前的銷售計劃。
——《南方都市報》
微博精彩評論
張志勇0318(知名汽車分析師):1.2萬個能源汽車搖號指標,從短期看是名義上限購,實際上免搖號。但是從長期市場發展趨勢,由于廣州的新能源汽車包括普通式混合動力,限購政策將限制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這與國家的基本政策方向并不相符。
一名真正的彈珠戰士:更新車輛的排量不得超過之前的,廣州限牌這一細則既沒有依據,也缺乏公平性。新購車輛可以買2.5L的,為什么QQ車主不能把車換成稍大些的?廣州控制大排量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這只能逼得消費者第一次購車就盡量買大些,效果與控制大車的初衷背道而馳。
主持人點評
首先不得不佩服一下廣州政府的勇氣,敢于逆新能源規劃而行。北京等地實行限購的時間也不短了,交通擁堵卻沒得到有效緩解,但廣州仍決定限購,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其出臺的限購細則更與多項政策相左,這種只考慮局部地方利益而犧牲大局的做法不宜倡導,也希望其他地方政府能采用更智慧的辦法來解決交通問題。
再吐槽一句細則,那條“更換車型不得超過原車型排量”實在讓人無語,如果現在開QQ,一輩子就只能開QQ?排量只能越來越小,以后新購車和換車的消費者還敢選擇小排量嗎?這與節能減排的初衷不是背道而馳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