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婷
[摘 要]設計是人的活動的一般本性。設計者在設計產品中,價值觀的正確與否與其產品是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的。每個設計者思考的不同,想法的不同都會形成不同的設計價值觀。這種具有差異性的設計價值觀直接影響著設計者個人的設計行為,從而對產品的設計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設計者的設計行為及其設計理念和所承擔的責任義務等都與設計者的價值觀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
[關鍵詞]價值觀 市場 設計者
周圍的客觀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是體現一個人價值觀的重要因素。我們從出生到成長,經歷的每個事情和人生階段的不同都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在信息如此發達的時代,設計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世界的各個領域,設計者自身由于受到種種不同因素的影響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個人的設計價值觀。就整個社會群體來說,由于不同人員的變換和環境的變化,人們的價值觀念也是不斷變化著的。所以有時候我們也會看到一些設計者的價值取向是會隨著對設計行為價值取向的不同以及設計者自身所處的角色環境的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設計價值觀。
作為一個設計者,設計所創造的產品,不僅僅是對于人類的欲望的滿足,同時也應該是對于人的欲望的區分。所以更應該采用人性化的方式,為我們人類創造出詩意的生活世界。正因為是秉著這樣一個理念,設計者的價值觀與設計者的行為及其理念以及所承擔的責任義務都有著不可或缺的聯系,其行為同時也是設計價值觀的行為體現。設計最終的目標就是定位于消費者的需求,有需求就有生產。而這些需求最后都需要在設計的產品上得到體現或解決,最終的體現就是在于其是否有體現出了設計的合理性。
我們都知道,單純的美術或者是藝術活動都是屬于個人化的東西,是藝術家私人行為的表現;而設計是為他人所服務的。因為不再是單純的私人行為,所以設計師的價值觀也在此體現出他的重要性。社會在不停的發展,事物都在發生著變化,價值觀也不會是一成不變的。他也會隨著個人社會閱歷以及經濟地位的變化而變化。我們都在社會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都會面臨這現實的生存問題,每個人都在尋找和實現個人的價值,設計師也一樣。影響設計師設計價值觀的主要因素是社會對設計的價值認可程度,具體的體現就是設計的市場價格和消費者的需求。同時,正確的設計行為也是設計價值實現的決定因素。同時設計者還應承擔其作為設計者所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
在影響設計者的價值觀的諸多因素中,設計者所設計的產品的回報比重也是影響因素之一。設計的產品所獲取的報酬是設計師生存、發展以及自身勞動價值的重要體現。其創造價值的大小主要也是通過設計者的閱歷、經驗來檢驗的。
當設計由設計者的構想變為真實存在的產品的時候,它也不再是單純的某個物體了。產品的使用和制造需要借助于設計來完成,而人們就借助于工具的使用來滿足自身的欲望,這也就在根本上決定了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消費者自身的欲望,設計產品將人們從各種生活中釋放出來,帶給人們享受和精神的滿足,消費者最后也會給予設計者一定的報酬來體現設計者本身的勞動價值。
設計作為產品的創新活動,體現出人們的活動,是人與事的聚集。設計不僅僅是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對于消費者來說,他們所消費的產品不只是為了滿足基本的生存,也是作為神人和地位的象征和炫耀,這樣的消費觀念也會影響著設計者自身的價值觀念。設計行為除了它自身價值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的需求體現之外,設計師也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對社會大眾審美和大眾時尚消費所承擔的具有引導性的功能和責任,這種責任來自于對美好事物和生活的創造和傳播,。并且能適當合理的利用社會資源為社會設計資源。當一個設計者具有正確的設計價值觀和良好的設計行為是其設計走上健康和良性發展道路的重要因素,也是其設計能夠真正體現其價值的重要保障之一。
設計師是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設計”這門行業是要經過非常漫長時間方有成果的工作。首當其沖的,設計行業是比較一般專業工作來得更為抽象和非理性的行業,類似于其它創作行業,是非常需要耐性和專業精神的。耐性在設計行業中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他能決定你的成功與否。其次也要考慮自己是否真正熱愛這種文化,積極尋找有自身的創作風格,提高自身的素質涵養。設計師理應從創作中享受其中的樂趣,繼而得到工作的成果和實現自身的設計價值。一步登天的是絕無僅有的,但現在我們許多年輕一代的設計者欠缺的就是耐性。目前而言,很多年青的設計者都太過于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與真正的成功背道而馳。當然,設計者應該獲取一定的利潤,但在獲取利潤的同時,其產品也當應盡可能地為人們所想,滿足人們的需求。
設計者設計產品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人類的欲望,如果設計師們沒有正確的價值觀,把設計當成了利益的手段,設計的基礎建立在利益的多少上面,這只能最終是切斷了人與生活世界的關系。設計者的存在是在讓消費者消費產品的過程中刺激人美發掘出更多的欲望和思想,使設計能夠更好的與我們相結合,更好的為人們營造出詩意的居住環境和空間。設計的根本要符合人性,一切以人的需求為目的,才能使我們的生活世界更美好,世界也會越來越接近,人們之間的聯系也會越來越親密。
參考文獻:
[1]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
[2]李硯祖.視覺傳達設計的歷史與美學北京.[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王國倫.平面設計北京.[M]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