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內控管理中實施內部審計是組織規模化生產與經營的結果,是組織為完善管理而采取的必要措施。本文通過對內部審計和內控管理的產生、發展、相互的關系和作用的分析,認為內部審計與內控管理的有機結合將在組織的未來發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內部審計 控制關系
引言:當前,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和法制建設的加強,我國的經濟環境、法治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內部審計作為現代審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越來越受到審計行業及全社會的關注,下面本文就內部審計在內控管理中的作用進行嘗試性論述。
一、內部審計與內控管理的發展歷程
1. 內部審計的產生與發展
上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內的一些大型股份企業為了開拓市場,紛紛出現管理層次增多、管理權分散的情況。為了解決難題,管理者便從企業內部職工中選拔了符合組織發展要求且具經營管理能力的特殊人才,讓他們對公司的管理進行經常性監督審查,這就是早期的“內部審計人員”,其主要職責是評價會計記錄與財務狀況。
2. 內控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所謂內控管理及內部控制系統,它是在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后,投資者為了確保組織的利益而對企業管理者采取的制約、協調、糾錯的控制方法,就此形成了早期的內部控制。
早期的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中的審計委員會將內部控制分為會計控制與管理控制兩部分,并上世紀80年代提出了內部控制結構的概念,明確了內部控制結構的相關內容。
上個世紀末,美國的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委員會發布了一個名為《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的報告,權威的解釋了內部控制在組織中的合理保證的過程。
3.兩者之間的關系
通過對上述概念兩者發展脈絡的分析,我們發現:(1)兩者都是組織規模化生產經營的產物;(2)兩者都是對組織的運作過程進行監督和評價。
二、內部審計與內控管理的相互關系
1.內部審計對內控管理的再控制
首先,內部審計是內控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內控管理是對組織財會活動和運作過程的總體管理,而內部審計又是內控管理中的一個方面。其次,內部審計又是內控管理特有的一種形式,它是對內部控制執行情況的再控制。因為內部審計的主要工作就是對內部控制的效率和質量進行檢查和評價,進而維護內部控制的相關政策。
2.內部審計的定位
從控制體系的層次看,一個組織的控制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控制是操作層次,又分為兩級控制。第一級控制是對操作人員的水平,其目的是防止操作風險的發生;第二級控制是對管理人員的基礎,其目的是為了監督操作人員,保證上一級控制有效執行。第二層控制是在內部審計中實施,但仍屬內控管理的范疇。第三層次的控制往往通過立法和檢查評價活動,促進其加強內部控制,即外部的監督和審計。
3.內部審計的作用
(1)關于內控管理的設計
內控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從目前看來,國內多數組織的內控設計是由內控主管對組織進行總體規劃,再由各部門分別設計與自己相關的控制架構,最后匯總后進行總體的設計。雖然內控制度經歷了這一系列的全過程,但到此并沒有終止。所以,內部審計人員應該在設計內控管理時參與其中,這樣才能起起到很好的效果。
(2)內部審計的日常工作是監督內控管理的運行
內控管理是一個整體系統,它是由一系列政策、制度與程序組成的,而且也在其中充分體現了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管理風格和對目標的追求。然而內部審計并不直接參與經濟活動,但又不脫離各項管理活動,并且對組織內部發生的事件比較熟悉,可以對內控管理的運行進行監督。
內部審計這么監督的最終的目標是為了能夠全面、準確地執行這些政策和程序,以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運作。在組織的運作中如何確保有效的內部控制呢? (1)遵守國家的法律和法規;(2)與組織對運營效果和所要達到的目標相一致;(3)確保資產的完整性和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如果組織在運作中違反政策和程序,內部審計可以及時地對事件進行補救或處理,并向高層和主管部門報告事件的真實情況。
(3)提供管理咨詢
由于內部審計對組織的內部管理相對較為為熟悉,所以它能為組織的相關部門或員工提供一些咨詢或管理方面的意見或者建議,這也在其職責范圍內。除此之外,它還能為母公司或總公司的職能部門和分、子公司的最高管理者提供有關內部控制方面的咨詢。第一是母公司可以從內部審計師處得到有效的管理意見;第二是分、子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可以向上一級內審機構在公司內部建立良好的內控制度尋求幫助。
結論:總而言之,只要我們很好地了解和掌握內部審計與內控管理之間的關系,并將兩者有效結合協調發展,就能有力的提高組織的核心競爭力和管理水平以及經濟效益,增強組織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李鳳鳴.內部控制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周滌.工業企業審計風險成因分析[J].財會通訊,2005.2
[3]肖丹,雙念華.防范審計風險的探究[J].企業經濟,2004.4
作者簡介:
雒鉞逢(1978—),男,內蒙古人,碩士,主要研究方向企業戰略管理與運營,經濟師、政工師,現從事管理、審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