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道偉
摘 要 現今,大部分高校對獨生子女大學生出現的新現象的了解不清,不能根據現行的情形進行教育方式方法的調整,因此在對獨生子女大學生生活適應問題的教育過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本文將結合這一缺點進行具體地闡述相關問題與對策。
關鍵詞 獨生子女 大學生 生活適應
在高校獨生子女大學生生活適應教育過程中,廣泛開展積極健康、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有助于形成積極進取、爭先創優的良好風氣,營造出平等民主、活潑輕松的良好氛圍。大學生生活適應活動就是高校開展獨生子女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活動的良好載體。校領導訪談各院系教職工,教職工訪談全體學生,征集并解決學校發展、學生需求中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問題,教職工和大學生紛紛提出建議,為學校的健康發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意見。
1 獨生子女大學生的主要適應問題
1.1 環境適應問題
校園環境初入大學的獨生子女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根據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形式,可將其劃分為教育類、文體類、實踐類三種。教育類活動載體,是指為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直接開展的各種教育活動。如高校舉辦的各種主題教育活動。文體類活動載體,是指各類文體活動,如高校舉辦的各種演講比賽、體育競賽、書評影評活動、文藝演出、藝術欣賞等。實踐類活動載體,是指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如高校舉辦的青年志愿服務活動、“三下鄉”活動、調研活動等。對環境越熟悉,就會體驗到越多的安全感。首先要盡快熟悉校園地形。高校獨生子女大學生開展各種活動需要一定的場所,如要進行大學生生活適應教育,須有相應的物質設施和活動場所;要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須有一定的社會實踐基地。而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著活動場所不足,活動基地匱乏的問題,這勢必會對活動載體的運用產生較大的制約。據了解,許多高校獨生子女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參加人數偏少的原因之一就是學校社會實踐活動基地不足。
1.2 人際環境問題
大學里的人際環境主要包括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大多數獨生子女大學生認為當前高校生活服務活動的內容過于單調、無法引起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熱情、需要革新和補充。高校獨生子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清醒地看到這些新的變化,根據社會發展要求精心設計、創新大學生生活適應能力教育活動載體,以提高活動載體運用的質量及其對學生的吸引力;同時還必須不斷更新活動內容,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活動載體的教育作用,切實提高活動載體的實效性。
1.3 生活適應問題
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學習上,生活上的事情絕大多數由父母包辦打理,從做飯、洗衣服到理發,有的家長甚至每天給孩子收拾床被、打洗臉水等。上大學后,生活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沒有了父母的悉心照料,許多事情要開始學會獨自處理了。可以說,真正的獨立生活開始了。
1.4 學習適應問題
大學的教學設施要比普通中學齊全,教學內容所包含的信息量越來越大。有不少教育者不善于運用活動載體對獨生子女大學生進行教育,他們往往將生活適應能力教育與學校所開展的各項活動區別開來,更習慣于通過課堂、開會、談話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注意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或信息寓于活動之中,因而未能充分發揮活動載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高校獨生子女大學生生活適應能力教育中,也還存在另一種情況,那就是某些教育者對活動運用過多過濫,不講求實效。筆者在訪談中了解到,不少高校開展活動過多過濫,讓學生不厭其煩。
2 獨生子女大學生生活適應問題的教育
2.1 建設一支確能承擔指導工作,并能有效開展心理咨詢的工作隊伍
這支隊伍一般應分三個層次: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的回顧與總結,找到新舊課的聯結點,從而引入新課。以豐富的圖片、史料、文學作品等相關教學資源,精心創設教學情境,進行了本節課的授課過程設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提升了學生的高校學生生活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選擇一個讓學生易于接受的目與目之間的過渡,注重教材內容前后的練習是教師亟需思考的問題。
2.2 情感教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學習,了解到新文化運動中民主與科學兩面旗幟的樹立對于中國發展的長遠影響,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在學習中感受有獨立人格的知識分子在反封建斗爭中表現出來的無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啟發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勇于探尋真理,做到求真、求實,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同時啟發學生要辯證的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懂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中國,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要保持民族獨立的個性。
2.3 加強對活動載體的綜合運用
高校獨生子女大學生生活活動載體的形式多種多樣,每一種活動載體都有其運用特點和適用范圍。要順利開展高校獨生子女大學生教育,全面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單憑某一種或幾種活動載體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顯然是不夠的,需要對多種活動載體進行大學生生活適應訓練綜合運用。也就是說,圍繞大學生生活適應能力的某一主題,可同時或交替開展各種不同形式的活動。如為提高高校獨生子女大學生的適應性能力和水平,可開展軍訓、講座、報告、新老同學交流等多種活動,多種活動從不同角度作用于大學新生,共同提高新生迅速適應大學生活的能力。再如,對高校獨生子女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也可運用多種形式的活動載體進行。在生活適應能力理論課對高校獨生子女大學生進行理論知識教育的同時,可請革命前輩作報告、組織參觀革命紀念地、考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工程等,從而從不同方面強化課堂生活適應能力教育的內容。實踐證明,綜合運用高校獨生子女大學生教育的活動載體,有助于發揮活動載體的綜合效應。
36 結論
總之,高校在獨生子女大學生教育過程中,不斷優化教育方案,提高獨生子女大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弄清每一種具體形式的特點、適用范圍、運用要求等,以更恰當的運用活動載體,使其在高校獨生子女大學生生活適應能力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