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

上帝為你關上了一扇門,同時也為你打開一扇窗。
今年以來蕭條的理財市場,讓更多的投資者在孤獨苦悶中迷茫!
眾多理財產品難言收益,股市在2000點徘徊,讓股民們只能想念5年前6124點的輝煌,來安慰那顆早已脆弱不堪的心;基金市場的微薄收益,也難讓投資者產生興趣;而去年爆發式增長的銀行理財產品,今年的年化收益率也僅僅在4%左右;國際金價雖然最近走出了一波不錯的行情,但能把握買賣點的投資者寥寥無幾;曾經瘋狂的藝術品市場,今年也是“風蕭蕭兮易水寒……”
在投資者“眾里尋他千百度”式的苦苦尋覓時,信托成了“燈火闌珊處的”新寵。固定收益類信托8%-10%的收益,讓它成為投資者心中的獲利法寶。
2011年,信托公司普遍收獲亮眼成績,多數公司與上年相比實現了50%以上的增幅,甚至超越了自身預期,全行業整體凈利潤總額超過200億元。
在千億規模的15家信托公司中,凈利潤增長速度最快的是江西信托,雖然它在千億俱樂部中規模最小,但2011年凈利潤2.43億元,同比增幅高達282.11%。
今年上半年國內信托規模更是達到5.54萬億元,大有超越保險的架勢。而業內專家也預測,信托規模在今年甚至會突破6萬億元大關。
究竟是什么支撐信托業資產規模大步向前的增長?
“內外夾擊”促成信托大擴張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投資與理財》記者采訪了業內的專家,以期揭開信托“兇猛”的原因。
格上理財高級分析師肖偉告訴《投資與理財》記者:“首先從需求方面來說,其最大的原因時市場對信托資金需求的增加。這要‘歸功于利率的非市場化,低利率的銀行貸款額度成了稀缺資源,除了國有企業和大型品牌民營企業能夠貸到款之外,很多民營企業被迫以更加高昂的代價,從非銀行體系,包括從信托公司那里,獲得急需的發展資金?!?/p>
而去年銀根緊縮的大環境更是給了信托業擴張發展的良機,尤其是銀監會出臺的對房地產企業的限制的政策,讓資金需求量大的房地產企業,不得不去尋求其它的資金來源。信托的利率雖然比銀行高,但比民間的高利貸依然要便宜許多的優勢,讓更多的房企也把目光瞄向信托。上市的房地產企業的報告中也顯示,類似于萬科這樣的大型房企也從信托募集資金。
一個巴掌拍不響,投資者對收益的需求,則給信托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活水”。
日出財富管理公司總經理趙玉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最近兩年,理財市場的不景氣,在資金擠出效應的作用下,投資者把資金轉向了信托。在實業投資市場慘淡的情況下,信托相對固定的收益,也讓更多的大額資金涌入了信托市場,信托資產規模輕松沖破5萬億大關。內外的聯合作用,助推了信托這幾年的高速發展。
剛性兌付是個“核武器”
資金涌入信托市場,最主要的吸引力還是“剛性兌付”這個“核武器”帶來的穩定較高的收益。
所謂“剛性兌付”,就是信托產品的融資實體如果未能到期還款,信托公司也必須保證到期資金的支付。換句話說,在剛性兌付的前提下,信托產品實質上完全保本、保息。
試想一下,既然有10%的固定回報,為啥還要甘冒套牢的風險,去投資股票或基金?為啥還要去投資收益不確定的黃金、藝術品呢?在此“核武器”的吸引下,信托先是吸引了100 萬以上的高凈值客戶市場,然后是小客戶的合伙團購、實體企業的閑置資金,甚至讓一部分地區的養老資金都已經沖了進去。
信托受青睞,也讓第三方理財機構拋出了橄欖枝。
“主要是因為大部分客戶都偏愛固定收益信托,即獲得約定的利息。”肖偉介紹,固定收益信托產品“剛性兌付”優勢使其在眾多理財產品中“鶴立雞群”,也讓理財客戶趨之若鶩。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第三方理財機構目前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信托產品上。
“目前信托產品應該是第三方理財行業的主導產品,也是最好賣的產品。”肖偉說,“第三方公司普遍的銷售策略是以信托產品為主,這在業內已是共識。”
剛性兌付之殤
硬幣總是具有兩面,“剛性兌付”是吸引資金的最大功臣,也是信托業的最大風險。
信托的“剛性兌付”,雖然已經成為投資者的一種高度共識,但記者查遍與信托有關的法律法規,卻根本找不到“剛性兌付”的法律依據。實際上,根據《信托公司管理辦法》(2007 年版)第34 條,信托公司不得承諾信托財產不受損失或保證最低收益。由此可見,“剛性兌付”并不具有法律強制性。
“信托的剛性兌付,從長遠發展看,傷害了信托業自身的發展。因為在剛性兌付的怪圈中,產品的創新變得不再重要,信托的夢想和本質已經被篡改,長久的事業已經成為一種急功近利的快餐。在此影響下,信托經理也不再嚴格執行風控措施,而是把最后的風險都留給了信托公司。”在信托業工作了20年的張龍有些擔憂的說。
肖偉認為:“剛性兌付只是行業自律形成的一個規則,也是為了維護行業的聲譽。但信托收益終歸要走向市場化,這樣信托才能發展得更好?!?/p>
繁榮之下暗藏危機
今年以來,隨著鄂爾多斯房地產的崩盤,鄂爾多斯銀行業壞賬激增,而曾深度參與該地區房地產、礦產等項目融資的部分信托公司,也同樣陷入被動境地。“在此情況下,如果不能按期兌付,就算處置抵押物,房價的暴跌也會讓質押在信托公司的資產大大縮水,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90年代的的海南房地產泡沫,曾給信托業造成難以磨滅的噩夢。
礦產信托受行業周期的影響較大,專業性較強,存在的風險也較大,今年年中,中誠信托的一款產品30億涉礦的問題也是傳得紛紛揚揚。而藝術品沒有嚴格價格評估標準,這也讓此類信托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例如今年媒體報道“《砥柱銘》抵押4.5億,拷問藝術品信托風險”,矛頭就直指藝術品信托。
“雖然固定收益類信托強調剛性兌付,投資者在選擇信托時也需要注意風險,盡量選擇那些自己熟悉的行業,切莫為了較高的收益,去選擇自己不熟悉的行業?!壁w玉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