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輝

近年來,一提起買房和賣房的話題,買房人和開發商都很糾結。買房人糾結的是樓市雖然有調控,但房價并沒有實質性的降多少,以目前這個價格,多數人連首付都付不起。
而開發商郁悶的是,因為政策以及宏觀調控的限制,銀行貸款的閘門關住了,賣房的成交量也少了,開發商的資金缺口亮起了“紅燈”。在地產商告貸無門之際,以信托方式發行的信托計劃成為開發商的救命稻草,相比民間高利貸的高利息,信托的成本還在開發商可承受的范圍之內。如此一來,開發商借助信托公司競相推出各類房地產信托產品,使得信托投資這兩年異常火爆起來。
日前,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信托資產規模已增至5.54萬億元。而在2006年,國內信托業資產管理規模還只有3500億元,這幾年,中國信托業幾乎每年以1萬億元的規模快速增長,不可謂不兇猛。
而在各類型的信托產品中,房地產信托占據了半壁江山。據用益信托工作室不完全統計,2011年全年共發行了1003只房地產信托產品(含保障房),發行規模為2864.1億元,占據總發行規模的35%;2012年上半年發行了36只房地產信托產品,發行規模達88.3億元,占據總發行規模的23%。
發行漸顯低迷
風風火火的房地產信托,當前正進入了一個低谷期。
據統計,一季度房地產投資信托產品新成立28只,發行規模為34.7億元;二季度新成立8只,發行規模為33.5億元;三季度僅僅新成立9只,發行規模為16.15億元。
三季度中,房地產信托行業漸顯低迷,無論是發行量,還是發行規模,都有一定幅度的下滑。如9月只發行了2只產品,低于8月的3只,也低于7月的4只,規模也從7月的3.8億元降至9月的2.8億元。
兌付高峰來襲
從2012年開始,房地產信托到期規模迅速增加,進入兌付高峰期。
數據顯示,今年7、8、9月已經迎來房地產信托到期高峰潮,兌付數量達122個,兌付規模達439.5913億元。明年上半年,將是房地產信托兌付的頂峰,半年到期規模超過了1000億元。
個別產品現風險
經歷了兩年多的快速發展,房地產信托行業到了需要大規模集中還債的時候。由于房地產正面臨史上最嚴厲調控,市場風險不斷顯現并加劇,房地產信托面臨集中兌付風險。
普益財富認為,房地產信托行業整體風險可控,但需防范個體風險。部分信托公司不看好房地產后市,為避免到期難以兌付的情況出現,上半年多只房地產信托產品提前終止、清盤。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初迄今,約有50只房地產信托提前清盤。
與此同時,個別到期的房地產信托產品則延期兌付。雖說有“剛性兌付”,房地產信托不能兌付的情況不會大規模出現,但是個別信托產品仍面臨兌付風險,而提前終止和延期兌付也都給投資者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今年以來,房地產信托被曝光的風險事件還只有一例,即華澳信托為實德系發行的“長信2號”兌付風波,由于信托計劃的一再延期,華澳信托起訴了大連實德。但這起案件并未如期在法院開庭,雙方當事人已在庭外和解。同時,華澳信托內部人士透露,“長信2號已正常清算完畢,沒有任何風險。”至此,這起事件告一段落,沒有出現真正的違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