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1年底,衛生部在《關于下達2011—2015年全國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的通知》中指出要“優先考慮政府投資裝備和非公立醫療機構配置需求”。民營醫院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會,但當前民營醫院在管理上依然存在許多不足,在開放后市場條件下是否能真正得到有效發展。本文主要從醫療采購的方面分析中國民營醫院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關鍵詞]民營醫院 醫療采購
一、中國民營醫院概述
1.中國民營醫院發展歷程
20世紀80年代,民營醫院開始產生和發展,但從2001年9月中國開放醫療市場,民營醫院才開始迎來黃金發展期。2003年,由于公立醫院資金投入不足,許多地方政府改革衛生醫療體制,允許公立醫院通過委托經營、股份合作、股份制等形式,或整體出讓的辦法,引進社會資本,并對民營醫院實行免除3年營業稅制度。這一措施,使得大量民間資本投入到了醫療行業,2003年底中國民營醫院總數已超過2000家。2004年4月9日,中國衛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在天津召開的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再次提出,積極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醫療服務事業,對于社會資金投入醫療事業的,允許出資人取得合理回報,民營醫院又一次成為熱點投資話題。據統計,我國現有各級各醫療機構30多萬家,其中非公有制醫療機構13萬多家,在全國所有的醫療機構中已經將近占據了一半。
目前民營醫院產生的主要模式包括:由個體診所逐漸發展成的醫院;一些企業和個人通過兼并、注資改制發展起來的自主經營或股份合作醫院;中外合資合作醫院;公立醫院轉制等。經營特征一般以各類專科、中醫和民族醫院為主,綜合性醫院、西醫類醫院較少。他們機制靈活,重視宣傳,價格低、服務優的特色滿足了人們日趨多樣化、多層次的就醫需求,已成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2.民營醫院醫療采購現狀
民營醫院的醫療采購主要包括醫療器械、醫用耗材和藥品等采購。
醫療器械方面,民營醫院主要采取分期購買的采購方式。由于2011年以前國家規定民營醫院引進超過100萬元以上的大型設備須經衛生部門審批,且每年有額度限制,所以目前民營醫院現有的大型的醫療器械較少。
醫用耗材和藥品采購方面,中大型民營醫院分為一般性耗材與藥品的集中采購和專門性耗材與藥品的科室獨立采購,小型民營醫院則僅為科室獨立采購。具體來說,中大型民營醫院總部一般設有專門的采購部門,對常規醫用耗材和藥品進行統一采購,公司擁有簡易的庫存管理系統,設有安全庫存警戒線,但該系統并不具有需求預測的能力,對由時間引起的需求變化考慮不足,因此導致經常性缺貨;科室獨立采購適用于專門性醫用耗材和藥品的采購和應對公司統一采購造成的供給不足的采購,具有較強的靈活性,但科室采購一般為非專職采購人員,采購管理較為松散,缺乏相應的監督與管理,同時采購批量較小,缺乏議價能力。
二、民營醫院醫療采購存在問題及原因
1.采購價格較高,缺乏議價能力
由于受到政策、資本等種種限制,民營醫院多為規模較小的專門性醫院和科室,難以發展成為大型綜合性醫院。由于民營醫院規模較小,采購量也相應較小,缺乏與醫藥公司的議價能力,造成采購價格偏高;中大型民營醫院雖然能從整體上取得一定的規模優勢和議價能力,但由于企業內各醫院的地點分散,統一采購后還需要負擔一定的運輸費用將貨品運送到各分院,整體價格依然無法明顯下降。
2.家族式經營,缺乏專門的采購人才
據統計,全國至少80%以上的民營醫院是福建莆田東莊人創辦的,其中絕大部分依舊采用家族式經營模式。家族式經營用人重忠誠輕才干,特別是對于企業的管理、財務和采購部門。民營醫院采購人員大多未接受過高等教育或專門的技能培訓,缺乏專業技能,在工作中憑借經驗主義,學習、創新意識淡薄,對市場發展缺乏有效準確的判斷,無法科學的進行采購管理,人為造成采購成本增加。
3.管理技術水平落后,采購不科學
民營醫院大多只擁有簡易的庫存管理系統,設有安全庫存警戒線,部分企業還會按照藥品或耗材的訂貨提前期的不同設定各種藥品或耗材的安全庫存警戒線,但該系統并不具有需求預測的能力,對由特定時間點引起的需求變化考慮不足,加上非專業采購帶來的采購時間不穩定性,導致民營醫院常常面臨缺貨或庫存積壓的風險?,F行的庫存管理系統也缺乏對在庫貨品的管理,如貨品的擺放和貨品質量的保護,貨損概率較大,盤點難度大。
4.醫藥企業不重視,采購渠道單一
醫藥公司和代理商是民營醫院的主要采購渠道,但是由于民營醫院的藥品和耗材采購量較小,大約只占公立醫院的18.9%,且民營醫院對產品的質量、價格、服務均很敏感,青睞質優價廉的藥品,加上民營醫院經營不穩定,大部分的醫藥公司還是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公立醫院的采購上。民營醫院面臨選擇少,只能買單一層次的低價藥的境地,無法滿足其對供應商的資質、品牌、服務有更多的要求。
三、民營醫院醫療采購展望
1.國家政策放寬,擴大企業規模
2011年底,衛生部在《關于下達2011—2015年全國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的通知》中指出,在對醫療設備配置進行規劃時,要“優先考慮政府投資裝備和非公立醫療機構配置需求”。 通知還指出,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衛生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0〕58號)要求,充分考慮非公立醫療機構的發展需要,合理預留規劃配置空間,支持非公立醫療機構按照批準的執業范圍、醫院等級、服務人口數量等,合理配置大型醫用設備。這一系列政策支持,加快了民營醫院向大型綜合性醫院發展的步伐,也為民營醫院尋求更大規模的集中采購創造了機會,有利于民營醫院發揮采購的規模效應,降低采購成本。
2.引入專業管理團隊,實行高效科學管理
參照歐美、日本等國的民營醫院發展經驗,中國醫院專業管理團隊的職業化院長應是一名醫院管理專家,擁有健全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其知識和能力結構中也應包括對醫療業務的通曉。
3.先進的醫療信息管理系統
擁有完善的醫療信息管理系統,通過對醫院醫療器械、耗材、藥品的采購、使用、維護、報廢等環節,起到采購公開、透明,使用準確無誤的作用。利用庫存結構分析處理來確定管理目標,分析管理需求。降低采購成本,減少運營成本,優化流程管理,提高內部服務,保障服務和質量,實現效益分析,確保醫用器械、耗材、藥品的使用安全,從而提升醫院的整體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務于臨床工作。
4.大包會發展,發揮集聚效應
中國醫藥大包會誕生于2005年,是按市場主體來劃分的深度營銷的展會交易平臺,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兩屆。大包會通過對連鎖藥店、民營醫院、渠道商和藥企四類參觀主體的界定及邀請,便于參展企業進行有效率、規?;?、經濟的深度營銷活動,從而實現與各個主體共贏。醫院大包會鎖定的目標是全國3029家不參與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的民營醫院,相比公立醫院的種種限制,民營醫院無疑更靈活,市場化程度更高。而對于民營醫院來說,新特藥品推廣成本相對低廉,為降低成本,他們與藥廠直接對接的愿望也更加迫切,參會熱情也十分高。從首屆醫院大包會的639家,到第二屆醫院大包會的817家。民營醫院院長已越來越多的喜歡通過這一國內專業化很強的平臺來為他們提供產品、議價、對接服務。
目前的中國醫院大包會只是將目標鎖定在大中型民營醫院,中小型民營醫院并不具有參會資格,總體參會民營醫院數量依然較少,對一定區域內民營醫院的聯合采購支持不明顯。未來的醫藥大包會應該要不斷擴大其影響力,利用行業的力量促進民營醫院醫療采購的健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亞銘民營醫院的戰略管理研究,現代商貿工業 ,2008年 5 期
[2]付錦華完善的醫療耗材信息管理系統是提高醫院管理水平的有效途,經濟師, 2011年 2 期
[3]魯虹 上海市民營醫院現狀和發展研究,中國醫院管理, 2006年 12 期
作者簡介:郭琳(1991—),女,1991年生,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物流管理系2009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