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中
在溫總理“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著力擴大內需”的要求下,國務院密集出臺刺激政策,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均不同程度地享受政策扶持。在此之中最有實質影響的卻是鐵道部去年底已獲銀行授信規模超過2萬億元,隨著銀行陸續放款,鐵路的開工逐漸增加。這意味著拉動內需有了實質內容。
經濟的主動下調,是要以穩增長為基礎的。否則就會變為被動下行,但目前至少仍在可控范圍內。和08年的4萬億刺激經濟的政策相比,同是主動,這次卻策略得多、周全得多。因為這次超2萬億投資鐵路,是在繼續穩定房地產市場政策(嚴格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稅收政策和限購政策)的條件下進行的,至少不會給吹大房地產泡沫提供公開的資金支持。當年4萬億的集中刺激,加配套資金實際達7萬億,相當部分進了房地產。本次接受了這個嚴重教訓,雖然配套資金也可能會達萬億,但由于是授信方式的投資,不是集中放出,故支持經濟的穩定增長效果會更好。這就是說,上次美國金融危機下,經濟政策的刺激,被房地產鉆了空子(這也使土地這一虛擬經濟范疇被不斷放大)。今次,歐債危機下,2萬億對鐵路的投資,并非一次性釋放,加之國務院允許民資進入鐵路投資領域和即將密集出臺的鼓勵民資企業發展的實施細則,可以預計會有相當數量的大資金投入穩增長的實體經濟。對兩次危機,經濟政策的重點是不同的,上次是保8%增長,實際達9%以上;本次是穩增長,只會使資金在經濟結構轉型的實體中發揮實質有效作用。因此,對虛擬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股市而言,很難有08-09年那樣的刺激反彈作用。
盡管如此,股市振蕩還會不斷,鐵路投資非一次性釋放,振蕩就有多次機會。本次鐵路投資2萬億雖和高鐵負債多有關;但虧損的客觀原因卻也是實際存在。客票價仍是十年前定的。貨運價雖有所調整,但總體也是入不敷出。這和人民鐵路為人民的理念是分不開的。難怪按運能比例,坐火車的人遠比乘汽車、飛機的人多得多。本次鐵路2萬億加配套資金的投入將在很大程度上輻射相關行業,象:鋼材、水泥、配件、機車、車箱、車站設置,乃至拆遷安置等等。眾多上市公司將極大受益,特別是和鐵路建設有直接相關的企業,不僅業績提升空間大,而且分紅增加的可能性也大為提高。從炒作角度講,增加了很多題材,尤其是當國家公布了鐵路建設的具體配置計劃時。國務院已就穩增長、促發展提出了系列措施,重點是投資和貿易,但最后的落腳點是擴大內需。這給股市證券投資人帶來了很大想象空間,但重投資、輕炒作卻是必須重點關注的。
與穩增長相關的,高院高檢最近出臺了嚴控證券期貨內幕交易的司法解釋,這對股市是長期實質利好。因為打擊內幕交易、市場操縱、老鼠倉、利益輸送等,對中小股東避免上當受騙、跟風虧損是真正的利益保護。現在股市內幕交易和操縱的罪行,越來越隱蔽。過去是從業人員、內部人員、相關接觸內幕消息人員(含親屬)直接操作犯罪,現在往往通過非直系親屬、朋友等利用內幕消息操縱市場。因此,加大嚴打高壓態勢是證監會目前的嚴重任務,更多、更細的司法解釋,證監會正會同相關部門抓緊制定,年內有望出臺,但證監會稽查人員嚴重不足,只及美國的30%,已被提上議事日程。立案較往年大幅增加,稽查人員也須盡快增加,已被立案調查的上海醫藥,雖否認涉嫌并購財務造假,問題總會被查清、解決的。中信證券的某從業人員利用內幕消息交易,為避打擊跌停賣出虧83萬,不可謂鬧劇不精彩。這類喜悲劇還會隨著貫徹兩高司法解釋越來越多地展現。
穩增長、預調微調也都和歐債危機有關。直接來說,歐盟是中國出口第一大市場,歐債危機延續,對中國出口打擊極大。上市公司不能不受影響。歐盟領導人不想讓希臘退出歐元區,但代價太大。所以,這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客觀上經濟的支撐力能否幫希臘渡過難關的問題。現在的真實情形是,拖延解決希臘債務違約只會使問題越積越多,壓力更大,后面還有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國的債務,最后,債務危機終將象火山爆發那樣更加激烈,徹底失控。中國要避免這場災難,就要立足本國、自力更生。不僅要投資不違規的在建項目,更要刺激新能源產品進入民宅、進入民生,環保、醫保的提升也要加快步伐,農業和西部開發更要落實在行動上,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穩增長、保民生的目標。
(作者系深圳大學產業經濟研究中心特邀副研究員、民盟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