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婷
[摘 要]設計是人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創制活動。人的生活世界構成了設計的本源,設計不僅為人提供一種生存方式,更從人的生活世界出發,為人提供可選擇的生活方式。設計在改變人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在創造新的生活方式,設計與人的生活方式相互影響、密切相關。正因為如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設計與人的生活方式之間的關系,然后以此探討人性化的設計,進而對以人為本的生活方式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設計 生活方式 人性化設計
人生活的世界是設計的本源之地,設計所創制出的產品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因此,設計更多的從人生活的世界出發,創制出越來越多的人性化的產品。設計改變、創造人們的生活方式,而同時,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影響著設計產品的創制,更好的服務于我們生活的世界。創造人性化的設計,也是一種對以人為本的生活方式的選擇。
一、設計創造人的生活方式
設計作為人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創制活動,創制出的產品進入到人生活的世界,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成為了生活世界的設計。人生存于世界之中,通過各種設計物與人或物打交道,無法避免的會出現各種問題,對各種問題的解決,就需要產品的創制來實現。設計對于生活世界中問題的解決,不僅僅是產品的創制,而是對人生活方式的建構。生活方式通常指在生活世界中,人的日常生活中所采取的各種形態。因此設計活動與人的生活方式直接產生關聯。設計進行的是一種具體的產品創制活動,而通過產品的消費來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產品的多樣性為人們選擇多樣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可能,每當一種新的產品問世,可能就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例如電腦、網絡的出現,使人們更多地選擇坐在電腦前聊天、玩游戲、看電影、逛網絡商城,有的人只要有一臺電腦,便可以幾個星期不出門,生活照樣有條不紊,很多年輕人都選擇了這一種安靜的“宅”的生活方式。
二、人的生活方式影響著設計
生活方式是指在生活世界中,人的衣食住行、勞動休息、物質消費等日常生活中所采取的各種形態。所以人的生活方式直接與設計相關聯。這種聯系存在于設計和人生活的世界,以此形成了設計與生活方式的復雜聯系。一方面設計推動人的生活方式的形成,另一方面,人的生活方式又推動設計的發展。處于生活世界中的人,由于消費水平、審美、喜好的不同,有著不同的消費觀念以及消費方式,以此也產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而由于生活方式的多樣化,設計的多樣化也隨之產生。例如數碼產品,手機、電腦、相機,有各式各樣的功能、外觀、大小,人們根據自己的消費能力以及喜好選擇產品,對設計產品的選擇反應了人們對生活的看法和價值取向,不同的生活方式影響著對產品的不同選擇。人對于自身生活方式選擇直接反映在對設計產品的選擇上,產品成為個人生活方式的表現。例如二戰過后,歐洲各國百廢待興,人們特別是女人們渴望擁有充滿生機的新的生活,法國著名的時裝品牌Dior適時推出了“新風貌”的概念,一改二戰時期人們不分男女穿著千篇一律的工裝的狀態,設計出體現女性優美體態的時裝,優雅迷人。再如在現代社會,科技飛速發展,年輕人追逐新興的生活方式,彰顯個性、追求時尚,促使數碼產品不停的跟新換代來迎合人們的需求。
三、創造人性化的設計
設計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即“以人為本”,為人們創造一個合理的、完美的生活方式、生存環境。而人性化設計是指在符合人們的物質需求的基礎上,強調精神與情感需求的設計,它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核心:就是要以人為中心,滿足人們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物質和精神的需要。人性化設計不是設計的潮流,它是人類從一開始在設計領域就不曾放棄的目標和夢想。由此看來,人性化是設計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現代社會,人性化設計也越來越多。例如各種造型的包裹式的沙發,與冷冰冰椅子相比,包裹式的沙發有各式的包裹式的形狀,如張開的手掌式,材質舒適,可以將人整個的包裹其中。當工作勞累了一天的人們回到家中,整個人坐靠到包裹式的沙發中,舒適又愜意。再如近兩年非常流行的蘋果公司推出的iphone手機,創新性地將電話、相機、可觸摸寬屏、音樂播放器等功能集于一身,還突破性的將網頁瀏覽、地圖搜索、語音通話等功能融為一體。而它的造型又極為簡潔,外觀為長方形流線設計,屏幕碩大,正面下方僅有一個開關鍵,所有功能靠觸屏點擊以及滑動完成。iphone可以說最大限度的集各種數碼產品的功能為一身,完全的智能化,充分考慮到人性化的設計,以方便人的使用為根本。而iphone的推出,可以說不僅僅引領了手機行業的變革,也同樣創造了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結 語
設計與人的生活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系,設計改變創造人的生活方式,反之,人的生活方式也影響著設計。設計也是為人的設計,“以人為本”的設計,人性化的設計充分的滿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體現出對人的尊重與關心,是人與設計產品的完美和諧的結合。創造人性化設計,對人性化設計產品的選擇,也是對一種合理的生活方式的選擇。設計要以人為本,體現人文素質,使所設計的產品成為人—物—生活方式的和諧統一,這不僅僅是時代的需求,也是人們美好生活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李萬軍:《當代設計批判》,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適》,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3]徐恒醇:《設計美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4]王方良:《設計的意蘊》,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