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訊 互聯網支付將正式步入“實名”時代。日前,央行公布《支付機構互聯網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要求,支付機構應根據審慎性原則,確定開立支付賬戶客戶的資質?!爸Ц顿~戶的開立實行實名制,支付機構對客戶身份信息的真實性負責。”
這是央行在發放了三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后,針對互聯網支付業務單獨作出的管理規定。
根據征求意見稿,支付機構開展互聯網支付業務,其系統及其備份系統的服務器應設置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并須建立健全和執行客戶身份識別制度。
征求意見稿規定,個人客戶申請開立支付賬戶時,支付機構應登記客戶的姓名、性別、國籍、有效身份證件的號碼等信息。開立單位支付賬戶時,須向支付機構提供單位名稱、地址、經營范圍、稅務登記證號碼等信息。支付機構要對上述信息的真實性進行核實。
“征求意見稿出臺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范風險?!卑鹱稍兎治鰩熗蹙S東表示,比方說,實名制以及在業務細節方面的規定都指向同一個目標,即風險防控。
王維東表示,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企業早已經開始實施了實名制。實名制是行業的發展方向,一方面能起到反洗錢的作用,另一方面對用戶資金而言也是種保障。
征求意見稿還要求,“客戶在同一支付機構開立的所有支付賬戶須關聯本客戶銀行賬戶,支付賬戶的名稱應與該客戶所關聯的銀行賬戶名稱一致”;“支付機構不得為客戶提供賬戶透支、現金存取和融資服務?!?/p>
“這么要求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維護客戶卡內資金安全?!蓖蹙S東表示,支付機構在進行業務創新時,如果銀行賬戶與第三方支付賬戶的信息不匹配,銀行賬戶資金可能會面臨一定的風險。
種種跡象表明,支付業將迎來嚴監管時代。支付牌照涉及的互聯網支付、預付卡、POS收單、移動電話支付等七大類型中,目前央行已經在互聯網支付、收單、預付卡等三個領域出臺了相關業務的管理辦法。王維東表示,各種監管辦法的出臺已經表明了監管機構的態度。這種情況下,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政策敏感性也越來越強。
此外,王維東也強調,征求意見稿要求“支付機構應制定全面的互聯網支付風險管理制度,設立風險管理部門或崗位”;“支付機構應建立內部審計機制,定期對互聯網支付業務及相關系統進行審計”,這無疑將增加第三方支付企業在部門人員配備、系統升級、對用戶端的認證以及日常維護和監控等方面的成本。
(鄒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