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瀟逸
如果說2010年是中國微博元年,那么2011年就是微博大發展、大繁榮的一年。各大門戶網站的微博不斷圈人圈地,幾乎將所有網民及所有互聯網領域都席卷進來。而2012年微博浪潮仍將洶涌,在占據“人和”與“地利”之后,微博將加快圈錢的步伐。
圈人:吸納用戶得“人和”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微博單靠區區140字內容就支撐自己成為一項互聯網主流應用,并以其208.9%的增幅,創下了中國互聯網用戶規模增速之最,為2011年打上了深刻的“微烙印”。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網民在各網站注冊的微博賬號約8億個,用戶總數超兩億,而這些微博用戶每天發布的信息量也約為2億條左右。面對如此龐大的人群,各大微博自然紛紛抓緊圈人,以得“人和”。
以騰訊和新浪兩大微博巨頭為例,在去年2月份的時候,春節剛一過騰訊微博就搶先發布了注冊用戶過億的消息,而到了十幾天后的3月中旬,新浪發布2010年財報稱微博用戶也已過億,不過此時騰訊的財報上,微博注冊用戶數量已達1.1億。從此開始,二者就以財報發布為節點,展開了逐季度的注冊用戶數據大比拼。直至去年第三季度,新浪與騰訊的微博用戶數比對是2.5億:3.1億。而在尚未發布的第四季度財報中,這一數字肯定會再次被刷新。并且根據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預測,2012年年底,中國互聯網微博用戶數量還將大幅攀升。要知道騰訊的王牌——QQ發展到7億用戶也用了足足12年時間,而已目前的發展狀況,即便步入平穩發展階段,騰訊及其他微博想要聚集那個數量的用戶,也不用等上12年。
此外,在擁有近14億人口的中國,目前其實只有36%的人在使用網絡,這一比率比美國的77%和日本的78%都要低。這顯然意味著在中國微博市場競爭中,圈人大戰尚未進入到白熱化時期,還有巨大的用戶藍海等著所有微博競爭者們去爭奪。
圈地:細分差異占“地利”
各大微博上日益增多的平臺吸引更多的用戶,而更多的用戶也反過來促使更多的平臺產生。
微博的140字早已沖破了像曬生活、看新聞、交朋友這樣的基本應用的局限,像微博營銷、微電影、微小說、微博招聘等一系列垂直應用不斷被開發出來并推廣,將人們線下的工作與文化生活通通融合到線上來,讓微博逐步成為網民們生活的標配。
在微博市場競爭逐步走向精細化道路的同時,它還向差異化方向發展。
騰訊微博一方面借助其客戶端優勢繼續做強,一方面在年末時分推出語音功能,這或許意味著騰訊微博將與其之前推出的微信達到功能上的互通,并成為超越新浪的殺手锏。
而新浪微博雖避開騰訊的鋒芒,卻也掏出柄利刃。在2012年元旦之日,于中國40個城市舉辦了“達人新年夜”,會上新浪副總裁、微博事業部總經理彭少彬提到新浪微博2012年將重點放在達人生活服務平臺,建立達人興趣特權體系。他表示說:“達人是新浪微博最活躍、最真實,也是最有價值的用戶群體之一,我們將針對這部分用戶展開更多激勵?!?/p>
可以看出,無論是走細分路線還是朝差異化發展,不斷的圈地助微博搶占“地利”,而各大微博也借此,從用戶數的增量競爭逐步向微博用戶活躍度的存量競爭上過渡,真正擁有“地利人和”。
圈錢:盈利要靠商業模式
微博坐擁“人和”“地利”后,自然應該想到圈錢。一般而言,大量用戶+可行的商業模式是互聯網常規營收方式。而微博現在似乎也到了變現的節點。市場分析機構易觀國際在去年二季度微博行業監測報告中就指出,微博的注冊峰值已經過去,競爭重點將轉向活躍用戶體現的內容價值和商業價值。在2011年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新浪CEO曹國偉就預言了可行的六大微博商業模式:互動精準廣告、社交游戲、實時搜索、無線增值服務、電子商務平臺以及數字內容收費。
但尋找核心的商業模式似乎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2011年,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推出了“微商城(新浪微博)”和“微賣場(騰訊微博)”模式,將之與主流電商企業的官方微博打通。在增值服務、內容收費等領域,新浪微博去年下半年上線虛擬貨幣“微幣”,并試水“微號”收費。盡管不斷嘗試,但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截至目前仍未透露任何微博商業營收的數據,可見雙方應該都未如想象那般賺得盆滿缽滿。
盡管微博業務還沒有帶來利潤,但是投行仍看好新浪微博的勢頭。瑞士信貸在2011年11月發布的研究報告稱,維持對新浪股票的中性評級,目標價上調至91.6美元,并預測2012年微號將為新浪帶來收入3100萬美元。未來資產今年10月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一旦新浪微博在2012年實現商業化,新浪微博的廣告收入將達到5000萬美元。
上海交通大學公共關系研究中心、輿情研究實驗室2011年12月聯合發布的《2011中國微博年度報告》也指出,在2012年,微博營銷將會迎來爆發期,對微博盈利模式的探索也將日趨深入。因此,在2012年,以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為首的微博群體必將在商業模式做出相應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