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龍
當46年來最早的春運拉開序幕,當12306成為全球最繁忙的“電商”,且不說一票難求,也不表歸心似箭,只想著一年辛苦又盼到收獲,迎來團圓,已足夠讓我們欣喜。辭舊迎新,給親朋好友拜年,到底是繼續使用短信,還是選用微博、微信等新穎一點的方式?讓我們一起走進本期騰訊微博#移動微觀察#的這個喜慶話題。
短信拜年是主流微博微信來補充
話題由布丁創始人CEO徐磊發起。今年元旦,徐磊注意到一個細節,他收到的元旦祝福中,“微信僅兩條,其中一條是語音回復,微博同樣寥寥,絕大多數依然是短信”。
這個結果看似稀松平常,沒有任何懸念。不過,成功人士都善于捕捉細節中隱含的商機或者信息。微博不是很火了嗎?都3億用戶了,那怎么元旦祝福不用微博呢?往后的春節呢?徐磊在思考其中的原因:“是產品問題?技術問題?還是習慣問題?”當然,這更是一個需要集思廣益的問題,因此他也向大家發問:“有多少還是繼續在使用短信?微博、微信是否會出現取代之勢?春節你會打算發語音祝福嗎?”
從眾人的回復來看,使用短信拜年還是非常普遍的。瑞思集團副總裁李旦、瑞融私募合伙人王力等人都傾向于認為短信是主要方式。北京大頭無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王秦岱認為,短信使用率高的原因是“簡單方便一目了然”。騰訊網科技頻道主編龍兵華認為,個中緣由也許是:“中國人還是比較羞澀,不是特別熟悉的,不愿意用語音的方式祝福,而短信沒關系,也算是一種自我心理狀態的體現。”
短信的另一個優點,按福鑫礦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IT部總監黃耀洲的說法,是“至少不受到環境的影響”,而微博、微信則受到環境、網絡以及智能手機普及率的影響。資深媒體人馬偉強說得更詳盡一些:“微信、微博還是在一線城市,三四級城市還不夠普及,只有普及了才能成為習慣,像QQ一樣。不發語音祝福,語音祝福有明顯的缺陷,不容易檢索。”
微信還存在到達率的問題,連江便民網創始人楊洪進說:“對方很可能沒打開微信,不能及時收到信息。”同樣的道理,對方也可能沒上微博。
正如這幾位所強調的“人”的因素一樣,微博、微信的使用也是因人而異的。長城會聯合創始人兼GMIC總裁宋煒的現身說法是,“2012年元旦微博祝福遠遠多于短信,不過微信也有少量的祝福。”他認為,“用戶的習慣在改變,短信未來存在空間越來越小了。”
“微博已經超過一半,至少有20人左右。”中日3G應用研究院執行院長顏兵統計了一下自己的收發情況,“還應該更多,但要形成習慣絕對需要一個過程!”
4G時代主編王城宇顯示出統計的才能,“今年元旦祝福短信發生根本變化,其中短信大概覆蓋產品包括傳統短信、微博、微信,電子郵件和其他一些移動終端內的祝福。其中微信40%,傳統手機短信20%,微博20%,電子郵件10%,其他移動終端10%。從這組數據中,可以明顯看出,祝福短信已經步入移動智能化階段。”
這個結論讓發起人徐磊大吃一驚,趕忙詢問:“數據是哪里來的?”嘿,如果是海量數據分析出來的,肯定要讓傳統的移動運營商心急火燎。
用戶習慣為主因傳遞誠意方為上
不管大家是傾向于短信還是微博、微信,都有一個共同的理由:用戶習慣。傾向于短信的,會說用戶習慣已經形成;反之,也可以說用戶使用微博、微信拜年的習慣正在形成中。更重要的是,使用的場景有點特別,尤其是傳統佳節中的春節。所以,騰訊公司副總裁丁珂才會說,這次的微觀察也是一個“很人文的調研”。
不妨將話題扯遠一點,國人的拜年方式,除了傳統的上門串親,還使用過書信、賀年卡、電報、BP機、電話、短信以及現在的微博、微信等形式。書信、賀年卡、電報、BP機早已經不用了,電話就不用說了。短信呢,現在還在輝煌的上升階段。據統計,2009年國人春節期間的短信超過180億條,2010年超過230億條,去年是300億條左右。短信拜年最為人詬病之處,在于雷同短信、二手短信以及短信群發衍生的敷衍、不夠尊重,其真誠度大打折扣,人際交往之間的溫情被淡化了,因此網上甚至出現了“抵制短信拜年”的呼聲。
微博拜年以其新穎性逐漸成了一部分人士的首選。2011年春節的第一天,各大門戶網站的拜年微博就異常火爆,僅當天早晨8點前,騰訊微博上的拜年微博就將近200萬條。NBA明星、國內一線影視明星也紛紛通過微博向粉絲拜年。毫無疑問,今年的春節,也是各大微博網站暗自發力、爭奪用戶的好時機。
但微博、微信拜年能不能普及,能不能從短信那里爭奪一點市場,正如上述嘉賓所說,還懸得很。
要成為信息拜年的首選工具,必須具備幾個要素:普及性、便利性、點對點、低成本,同時,要充分顯示出節日特有的喜慶溫情。就此綜合分析,短信的優勢還是最大的,微博、微信當然也不可能只是IT人士自娛自樂的工具,它會成為“有機的補充成分”。用上方網總裁張秋水的話說:“現在處于一個多樣化祝福的時期,相當長的時間,短信、微博、微信會長期并存,目前應該還是短信占主流。”
這是就宏觀方面而言的。具體到某個人,以筆者的愚見,你平時和TA聯系時采用最多的方式,也極有可能是你們之間的主要拜年方式;關系親密的,還會同時采用其他方式,總之,要把你的祝福充分地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