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語 趙殿君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在近十年間的的飛速發展,北京市對其他地區居民的吸引力不斷加強。外來流動人口的涌入在給北京的城市發展帶來機遇和人力資源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本文以北京市歷史統計數據為主要依據,對北京市的人口現狀作出分析,得出“北京的人口問題主要是又流動人口過多引發”的結論,分析流動人口問題的影響及原因,并針對北京市的實際情況提出解決建議。
[關鍵詞]流動人口 影響 產生原因 解決方案
一、北京市人口現狀分析
1.人口規模大,流動人口多
根據第六從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北京市截至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為1961.9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①為704.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35.9%。另外,外省來京人員②達到886.1萬人,與常住人口之比達到45%,其中登記流動人口占全市實有人口比重已達40%。③
2.人口增長快,流動人口增長占主要部分
北京市2010年常住人口與2009年相比,總增長率為11.79%。其中,自然增長率為3.07%,機械增長率為8.72%,常住外來人口增長率為3.84%。戶籍人口與2008年相比,總增長率為2.27%,其中:自然增長率為0.47%,機械增長率為1.80%。從上述數據可知,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長量較小,人口遷入遷出造成的機械增長為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
二、北京流動人口問題的不良影響
1.城市環境問題
目前北京的主要環境問題有城市土壤污染,城市垃圾污染,大氣污染,水體污染等幾個方面。其中,水資源污染及大氣污染最為嚴重。北京的PM值一直維持在每立方厘米120微克左右,超過國家100微克的標準。
2.城市交通
據統計,2010年北京共有私家車數量300.3萬輛,比09年增加124.7%,汽車總量401.9,比09年增加119.7%。龐大的人口數量及汽車數量,再加上道路面積比例小,路網結構不合理等因素,導致北京道路整體通行能力低下。北京市民上班平均需要45分鐘,與2005年相比,早晚高峰均有延長,并且人流量在高峰時段更加集中。
3.城市住宅
隨著北京市人口規模膨脹,房價居高不下。再加上住宅市場的投機因素,北京市房地產市場(特別是住宅市場)泡沫嚴重。
據調查,北京市核心城區(東城、西城區)50平米左右的普通商品房的出租價格達到3000元/月,朝陽區50平米小戶型普通商品房租金甚至達到6000元/平米。如此高昂的租金自然是大多數外來流動人口無法負擔得起的,于是地下旅館、群租房、日租房等價格低廉的出租房應運而生。但是,這類出租房往往是擅自改變規劃用途或改變原有建筑結構,居住安全和居住質量均無法保證。
三、北京流動人口問題產生原因
1.根本原因:城鄉二元的社會經濟結構
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是指以社會化生產為主要特點的城市經濟和以小生產為主的農村經濟并存的經濟結構。簡單來說,就是城市和農村發展不平衡的現象。這一現象在我國主要表現為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差異明顯、消費水平差距大、各產業發展不均衡等。
2.直接原因:產業布局不合理,勞動密集型產業過于集中在中心城區
北京市當前人口分布密度非常不合理:第三產業,特別是低端服務業集中分布在首都功能核心區(東城、西城區),其常住人口密度達到23407人/平方公里,按照40%的流動人口比例粗略計算約為9363.8人/平方公里。而城市發展新區(房山、通州、順義、昌平和大興)的常住人口密度僅為958人/平方公里,按照40%的流動人口比例估計約為383.2人/平方公里。近25倍的差距使了中心城區的城市資源不堪重負,而新區甚至還存在著土地浪費、基礎設施閑置等現象。
四、人口問題的解決方案:
(1)建立健全的流動人口調控體系,統一規劃人口工作, 加強流動人口狀況監測分析,規范外來人口管理制度
1.完善人口登記管理制度
運用信息技術對人口進行合理登記管理,并將戶籍與社會保障制度相關聯,加強流動人口對戶籍登記制的配合度。這樣不僅可以保證人口有序流動,還可以加強居民歸屬意識,讓居民在充分享受北京市優惠政策的同時積極遵守當地行政措施和法令。
2.建立人口調控體系
目前北京的人口調控工作十分混亂:北京市各區設有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以及外來人口管理站,還設有專門的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負責整合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與服務的相關政策,但是并沒有專門的政府下設部門來對流動人口進行統一、科學的規劃和管理。因此,北京應盡快成立首都人口委員會,積極爭取中央黨政機關、駐京單位的支持和配合,建立戶籍人口遷入協調機制,改變進京戶口多頭審批、缺乏統一協調的局面。
3.加強北京市民的寬容教育,接納外來人口
據調查,有65.2%的市民認為應實行外來人口準入制,這體現了北京人對外來人口明顯的排斥。首先,自由流動是一項基本人權,不能因為人口多帶來的城市問題,就簡單而粗暴的禁止外來人口進入北京謀求發展;況且,北京目前的大好的經濟發展形勢有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其首都的身份。
(2)合理規劃產業布局,將流動人口向周邊新城區疏散
20世紀中葉,日本鋼鐵、機械和電子等產業迅速發展,東京地區集聚了大量第二產業就業人口。人口數量的快速增長曾給東京帶來很大負擔。為此,東京政府通過制定東京圈基本規劃,前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聚集以研究開發型工業、都市型工業為主的現代城市型工業。
(3)加強京津冀區域合作,建立大都市圈,發展周邊中小城市,以分散北京城市人口和外來人口。
北京周邊地區在北京的發展中主要扮演了為北京市提供資源,提供低端勞動力的角色,而自身經濟發展較為緩慢,產業附加值也較低,與北京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北京對周邊地區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要改變人口向北京過度積聚現象,就必須完善京津冀區域合作機制,建設大都市圈,提高周邊城市的人口吸納能力,緩解北京壓力。
注釋:
①指在北京實際居住半年以上的非本市戶籍人口。
②既暫住人口。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暫住人口是指不具有本市戶籍戶口,來自北京市行政區劃以外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京暫住三日以上,并向公安機關申報暫住登記以及領取暫住證件的人員。
③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建設藍皮書》.2011
參考文獻:
[1]北京市統計局.北京統計年鑒 [DB/OL].http://www.bjstats.gov.cn/nj/main/2011—tjnj/index.htm
[2]孫衛,彭珂.流動人口增長與首都發展相協調問題研究 [J].北京規劃建設,2009 (5):64—68
[3]陸學藝.2011年北京社會建設分析報告 [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4]國際大都市人口發展對北京人口發展的啟示.北京市統計局 [OL].http://www.bjstats.gov.cn
[5]葉麗梅.北京城市人口規模及其調控思路 [J]. 前線,2001 (10):p.40—42
[6]張暄.從東京的城市管理經驗看北京的人口調控方式 [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 (4):43—46
[7]趙楊,趙麗芬,孔祥緯.北京城鄉統籌發展中的土地資源約束研究 [J].探索,2011 (1): 91—95
[8]高洪.地區發展差距拉動:我國人口流動的成因分析 [J].上海經濟,2003 (2): 39—47
作者簡介:
張笑語(1993—)女 內蒙古呼倫貝爾人 中央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方向:城市與房地產。
趙殿君(1982—)男 內蒙古呼倫貝爾人 中共黨員 北京物資學院研究生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出版物流通體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