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2年對于中國是有著不同尋常意義的一年,中國的城鎮化率超過了50%,中國城鎮化的進程還在繼續向前推進。武漢一座高樓開工,這座樓計劃投資300億,建成后高度為606米,將成為世界第三高樓,這個“大手筆”項目引起各方熱議。在世界各地城市化進程中,高樓的世界排名不斷被刷新,人類對巴別塔的向往似乎從未停止過。然而隨著高樓層出不窮,其作用和修建意義也受到質疑。
[關鍵詞]高樓 城市規劃 建筑
一、高樓“森林”的出現
從常識就可判斷的高樓即高層建筑,文書規定一般9層以上,帶電梯的樓宇即可以被稱為高樓。但在現代社會看來,這些文書規定的所謂的高層建筑的數量大量增長,高度也在屢創新高,十八層被定為高層建筑和一般建筑的分界點,而在三十層以上的就被稱為超高層建筑或者我們熟知的摩天大樓。
高樓的出現最早在美國,早期尖頂的教堂是最高的建筑。到時十九世紀九十年代,高樓開始紛紛涌現,但是十五層已經算是當時的最高了。隨著科技的進步,材料、技術的不斷成熟與提高,最初的磚石結構因為承重及底層墻厚的限制被出現的鋼結構、鋼混等建筑物結構打破,建筑物的高度不斷上升,形式也從開始的規整發展出更多的可能。美國始終引領著全球高樓發展,直到1998年,才被境外高樓超越。與此同時,歐洲國家的老牌英國也開始高層建筑的建設。到六十年代,高層建筑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在世界各地,遍布各個洲際之間。
二、高樓森林引致的生態失衡與社會問題
因為外形酷似秋褲,蘇州一幢預計能蓋到三百多米的摩天大樓“東方之門”火了。揶揄夠了它的外形,人們隨即發現,“秋褲樓”更大的尷尬,還不是那不甚理想的投資回報。自從2011年下半年取得預售許可至今,其中一條“褲腿”的酒店式公寓是賣出去了四成,但另一條“褲腿”的341套豪宅連零頭都沒有售出。這塊9年前拿下、當年的地標式建筑,除了跟同行們一樣要應對越來越嚴厲的地產宏觀調控,還要眼睜睜地看著鄰近的新地標搶走它的光芒——新開工的“蘇州中心廣場”項目,除了兩幢分別為500米和450米的超高摩天大樓,還搭配了7棟高層住宅和一所大型購物中心。這正是過去幾年中國摩天大樓發展的一個典型城市樣本:更高,更多。
高聳入云的大樓,外表看起來很棒,但內部環境很可能是密不透風、極不舒適的。反對高樓建造者認為,摩天高樓就是華而不實的建筑,與普通大樓相比,維護成本、舒適度、消防安全等方面都沒有優勢,而且還要面對防雷、防震、防撞等挑戰。在20世紀上半葉,歐洲一些國家曾擔心高樓的發展,相繼頒布了一些限制建筑物高度的法令,導致一段時間內,歐洲高樓的發展速度較為緩慢,遠遠落后于美國。后來,高樓“領袖”美國芝加哥市也出臺法令,規定建筑物樓層高度不可超過40層。9·11事件發生后,更多人開始質疑高樓的安全性。此外,高樓消耗資源巨大,不利于環保,紐約市政局就曾對一些超高層大樓耗能進行限制。
三、未來城市發展
位于南中國海沿岸,地處珠江口以東,北接廣東深圳,南望萬山群島,西迎澳門和廣東珠海,素有東方明珠之稱的香港,共有263個島嶼。香港管轄總面積2,755.03平方公里,香港自1887年以來填海所得土地逾68平方公里。香港有約75%土地為郊區,自然生態盎然。然而香港人口密度每年上升,根據2011年官方數據指出,香港的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三。由于歷史原因香港的建筑大多為現代主義,九十多米的建筑有三千多座,坐落在維多利亞港的兩岸,形成全球密度最高最寬的天際線。截至2011年年中,香港總人口約710萬人,較2010年同期比較,增加40,300人。大部分香港人都住在高樓大廈,近十年興建的住宅樓宇多在30至40層以上,部份更達70層,商業大廈可達約100層。而且,一個四人家庭普遍只能居住或擁有面積在約37.2至74.3平方米的空間。
地少人口密度大是香港和大多現代都市的特點,地少的限制更是給香港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阻礙,因此香港建筑的向上發展是前進路上的自然結果,無可厚非;目前,除了天津、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型城市外,一些中小城市的高樓建筑也層出不窮。全省第一高、地區第一高、全國第一高……已演化為一場城市之間的“高樓競賽”。 二、三線城市開始興建各種標志摩天大廈和高層住宅,城市的向前發展,但是現代化一定是高樓林立嗎?物種多樣、參差多態,從西方現代文化到東方古老文明,不同的種族孕育不同的文化、城市、風土人情,爭相模仿紐約、香港,但是紐約、香港只有一個,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文化風貌,巴黎為了保持自己獨有的情調,新建的高樓被隔在拉德芳斯區;日本京都的古城風貌至今保存完好。
此次武漢投資300億資金,成本已超越迪拜建造的世界第一高樓。武漢頗有高樓情結,在2009年,武漢建成高428米的武漢中心,為中國在建高樓第八高,但這一紀錄迅速又被改寫。叫好方覺得第三高樓的建成能給武漢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然而,也有房地產人士認為,武漢和北京、上海等城市還有差距,世界第三高樓并不符合武漢目前的經濟情況。高樓建設不能拋開實際情況,不能超越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步水平,否則高樓建設意義不大。
中國的城鎮化和工業化還要繼續發展,這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巨大潛力之所在。城鎮建設必須科學規劃,不僅要注重地上高樓大廈的建造,經歷各種風霜留下來的文化遺產以及非文化遺產是需要保護與推廣的,根據各地區的實際發展規劃合情適度的建筑高樓,這才是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一口吃成個胖子,最后的結果只能是病疾纏身,無從下手。
作者簡介:李泓霆,女,武漢紡織大學2010級研究生,藝術與設計學院,設計藝術學環境藝術設計專業。